《自然》雜志12月17日公布了由其評選出的2015年度十大人物,其中出現了兩張中國面孔,分別是中國中山大學的生物學家黃軍就和美國斯坦福大學華裔女科學家鮑哲楠。 今年4月,黃軍就和他的團隊利用最新的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成功修改了人類胚胎的DNA,為治療一種在中國南方兒童中常見的遺傳病——地中海貧血癥提供了可能。該成果的倫理問題在西方引發巨大爭議,但《自然》的記者和編輯們最終還是將黃軍就選入了年度十大人物之列。 鮑哲楠則因在人造皮膚研究中取得突破性進展而入選。今年,她帶領研究小組用碳納米管制造出了一種具有觸覺、能分出輕重的人造皮膚,該成果為機器人制造、可穿戴設備等領域帶來了無限可能。 《自然》雜志特寫主編海倫·皮爾森表示,十大人物是《自然》的記者和編輯經過大量討論后才決定的,揭示了科學和科學家是如何在應對全球挑戰等問題上發揮作用的。細看這些入選人物的成就,不難理解皮爾森之言。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執......閱讀全文
“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編輯嬰兒”一石激起千層浪。記者注意到,兩天來,科學界、法學界不少人對上述基因編輯嬰兒行為提出質疑。有專家認為,基因編輯對人類獲益有限,而風險是長遠和不可預期的。一些法學界人士也指出,所謂的“基因編輯嬰兒”涉嫌違法。 1問 “基因編輯”技術難度如何? 中科院院士:是一項門
CRISPR/Cas系統是目前發現存在于大多數細菌與所有的古菌中的一種后天免疫系統,其以消滅外來的質體或者噬菌體并在自身基因組中留下外來基因片段作為“記憶”。 CRISPR/Cas系統全名為常間回文重復序列叢集/常間回文重復序列叢集關聯蛋白系統(clustered regularly inte
北京時間10月7日下午5點45分,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法國生物化學家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美國生物化學家Jennifer Doudna,以表彰其在基因編輯方面做出的杰出貢獻。 CRISPR技術自問世以來,就一直被諾獎候選的光環所圍繞。為了CRI
2015年12月1-3日,在華盛頓特區將召開一次大型國際會議,人類基因組編輯的倫理學將會再次成為召開的一個的主題。這次峰會將由美國國家科學院、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中國科學院和英國皇家學會聯合組織,在該會議舉辦前,《自然》收集整理了關于人類基因編輯的7個事實。 一、目前只發表一項人類生殖細胞的基
基因敲除猴:從靈長類親戚看人類 全球首只經過基因靶向修飾的小猴在云南誕生,標志著我國在轉基因靈長類動物模型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該研究成果2014年1月30日在國際權威科學期刊《細胞》(Cell)上發表后,受到全球科學界關注。 2013年10月,1個基因敲除的獼猴出生;11月,3個基因敲
2018年,全球都在經歷一場艱難的資本寒冬。募資難、融資難、估值縮水,這是許多投資人和創業者最深的體會。但盡管在這樣艱難的歲月,基因領域依然創下了約9.86億美元的高融資額,與2017年10億美元相比基本持平。 這一年里,NMPA批準了首款基于NGS的腫瘤檢測試劑盒,燃石醫學喜提中國“腫瘤NG
本周,《自然》發布了“2019年度十大人物”。和歷年一樣,這份榜單評選的是這一年里在科學領域有重要影響的10個人。今年,生物醫學相關領域共有5位科學家入選。如《自然》對這份名單的介紹所說,“他們可能已經取得了驚人的發現,或是引起了人們對重要問題的關注,甚至因為有爭議的行為而聲名狼藉”。 DNA
2016年版的《自然》年度十大人物今天(12月19日)公布了,這是《自然》選出的在今年對于科學產生了重大影響的十個人。“今年的名單突顯了來自全球各地的研究人員,在天文學,生殖生物學和少數族裔在科學領域的權利方面做出了自己的貢獻。”Richard Monastersky,《自然》的特寫編輯表示,“
今年三月Nature Biotechnology就滿二十了。該雜志近日推出周年特刊對生物技術領域的發展進行了回顧和展望,還邀請相關領域的五十名杰出研究者,分享他們眼中最激動人心的前沿研究以及最受期待的技術。 秦鈞(Jun Qin):蛋白質組學最激動人心的前沿是,從穿刺活檢樣本鑒定一組蛋白,在3
《動物世界奇遇記》,湯波著,楊燕青繪,科學出版社2018年4月出版 喜歡看故事是人類的共性。因此將艱深嚴肅的科學,以有趣、淺顯易懂的方式講述給普通人,是長久以來科普工作者追逐的目標。法國作家儒勒·凡爾納的科幻小說《海底兩萬里》一直以來都在世界范圍內受到喜愛,其中一個
5月21日,天津已經有了夏日的炎熱,天鍛公司的研發車間里一片忙碌,在這里一臺用于生產高鐵鐵軌的設備正在測試,完工后將銷往韓國。它的旁邊,是正在調試的汽車剎車片生產線,這套使用無線技術的智能解決方案售價三千多萬,即將銷往美國…… 好消息不斷傳來,每一個好消息背后都是一群沒日沒夜忙碌的年輕人。中
在4月20日《自然》(Nature)雜志上的一篇新研究論文中,科學家們描繪了一種新型細菌CRISPR-Cpf1系統的分子細節,這為實現其他的基因編輯應用,如平行靶向多個基因打開了可能的途徑。 領導這一研究的任職于德國馬克思普朗克感染生物學研究所和瑞典于默奧大學的Emmanuelle Charp
又是一年將盡,到了盤點的時候,且看《科學美國人》評選出的2015年十大科技成就。 眼控機器:運動受損人士的福音 今年早些時候,當艾瑞克?索拓用思維直接指揮機器手臂將一杯啤酒送入口中,媒體瘋狂了。這是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壯舉,但背后的技術,是在他大腦中植入的一種電極芯片,這種芯片既昂貴又具有侵入
一年一度的全球科學盛宴——諾貝爾獎揭曉儀式即將在10月初陸續進行。美國時間9月21日上午,專業信息服務提供商湯森路透旗下的知識產權與科技事業部也發布了最新的“引文桂冠獎”名單,以預測在今年或不久的將來可能獲得諾貝爾獎(以下簡稱諾獎)的科學家。這是諾獎開獎前一項頗為有趣的活動,也成為科學圈這段時
基因組測序的先驅埃里克?蘭德(Eric Lander)是美國科學界最有影響的人之一,他沒有濫用經費,沒有性騷擾,也沒有抄襲或捏造數據。但是,他寫了一篇關于CRISPR歷史的綜述,由此在過去一周成為網絡惡毒攻擊的對象。CRISPR是一項革命性的基因編輯技術,部分開創性的工作是由埃里克?蘭德在博德研
《Nature Methods》盤點2015年度技術,選出了最受關注的技術成果:單粒子低溫電子顯微鏡(cryo-EM)技術。 除此之外,也整理出了2016年最值得關注的幾項技術,分別為:細胞內蛋白標記(Protein labeling in cells)、細胞核結構(Unraveling nuc
拓展閱讀 中國科技實力正以多快的加速度逼近美國 科技水平是國家實力、人民生活水平的最本質的標志。當今世界科技水平最高的國家顯然是美國。中國的科技水平處于什么位置呢? 文︱袁嵐峰 本文于2015年8月原載于作者博客,原文有刪節,不代表新華社瞭望智庫觀點。 如何理解當
CRISPR是規律成簇的間隔短回文重復(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的縮寫。CRISPR與內切酶Cas9是一對好基友,細菌依靠它們組成的防御系統對抗外來侵略者。CRISPR-Cas9能夠在引導RNA的指引下,
去年,《流感下的北京中年》刷屏網絡,使“流感”,這一看似微不足道,實則潛在威脅巨大的疾病,暴露在世人面前。事實上,流感病毒以其多變異、傳播效率高(可以通過空氣傳播)、感染宿主廣等特點,是病毒學界公認的“危險分子”。人類歷史上最為嚴重的一次瘟疫,就是拜流感所賜-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流行,全球共造
據此前報道,浙江大學27歲的陸盈盈獲評教授引起輿論紛爭,最后浙江大學網站將她的頭銜從教授改為“特聘研究員”。對于網絡上的紛爭,華中科技大學教授薛宇在自己的博客上發表了一篇文章,歷數了那些年輕的教授們,表示這一事件并不應該大驚小怪。觀察者網編輯查詢發現,薛宇教授出生于1980年,2007年成為中國
3月14日,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的去世令中國“粉絲”唏噓不已。這位科學巨匠,不僅撰寫過《時間簡史》等諸多優秀的科普作品,還客串過《生活大爆炸》《星際迷航:下一代》等熱門劇目,為科學知識的普及作出了杰出貢獻,也因此成為科學精神的象征。 如今,科普的重要性已經不言而喻。霍金在國人心目中的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