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成果重大,實驗室建設取得長足進步。建議加大建設力度,力爭建設國家級的重點實驗室。”12月9日,國土資源部海底礦產資源重點實驗室召開學術委員會第三次會議,中國科學院院士汪集旸,國家科技合作獎獲得者、德國專家楊·哈弗(Jan Harff)教授等14位專家到會,對實驗室建設提出了新的建議和期望。 據實驗室負責人介紹,海底礦產資源實驗室依托中國地質調查局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圍繞“海洋權益、資源開發、持續發展”等國家重大需求,以海底礦產資源研究為特色,形成了一批具有代表性和影響力的研究成果。目前,實驗室已建立了天然氣水合物、油氣資源、深海礦產資源、基礎地質與高新技術共4支研究團隊,其中的天然氣水合物團隊和深海礦產資源團隊被評為國土資源科技創新團隊。通過創新團隊建設,實驗室取得了南海北部水合物鉆探重大突破,在南海北部陸坡新的海域冷泉活動區“海馬冷泉區”,圈定太平洋稀土資源遠景區,為我國成功獲得西太平洋富鈷結殼勘探合同區......閱讀全文
編者按 在7月剛剛公布的中國“科技十 二五”中,強調了對“三深”、“三極”的科學考察。深海、深地、深空,以及南極、北極、青藏高原,這些過去只能在科幻書籍中研讀的領域,正吸引著中國科學 界越來越多的關注。如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2009年首都科技界大會上指出的,“空間、海洋和地球深
4月14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發布了2項重大研究計劃和1項重大項目2020年度項目指南。 其中,2項重大研究計劃為“特提斯地球動力系統”和“西太平洋地球系統多圈層相互作用”,1項重大項目為“焦慮障礙發病機制及臨床轉化研究”。 全文如下:特提斯地球動力系統重大研究計劃2020年度項目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