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7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謝毅教授及孫永福特任教授課題組在《自然》雜志發表了“雜化二維超薄結構電催化還原二氧化碳”的研究成果,為二氧化碳催化轉化成液體燃料提供了一種新的方案。 過去二氧化碳活化需要大量能源 進入本世紀以來,工業化進程中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大量排放,致使全球變暖的速度逐步加快;另一方面,不可再生化石燃料的大量消耗,敲響了全球能源危機的警鐘。為應對這兩大嚴峻威脅,近年來,科學家們一直在尋求各種能夠實際應用的技術,將化石燃料燃燒釋放二氧化碳的過程逆向,既能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也能緩解一些能源短缺。 “二氧化碳的催化轉化有光催化、電催化、光電催化和加氫氣整合等多種途徑,我們課題組的這個工作只是電催化還原二氧化碳的一些機理研究,而非追求性能。”昨天,謝毅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表示,電催化還原過程可將二氧化碳還原成各種碳氫燃料分子,獲得甲烷、甲酸、甲醇等燃料。但......閱讀全文
液體燃料在儲存運輸過程中對容器和管道的腐蝕,以及燃料在發動機中蒸發前對燃料系統的腐蝕均屬液相腐蝕。 液體燃料中的各種烴類對儲運設備和發動機中的金屬材料均無腐蝕作用。燃料引起金屬腐蝕的原因是由于燃料中常含有不同數量的非烴物質,它們主要是硫和硫化合物、有機酸(環烷酸
1月17日,全球首套千噸級規模太陽燃料合成示范項目在蘭州新區綠色化工園區試車成功。該項目邁出了將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轉化為液體燃料工業化生產的第一步。 太陽燃料合成是指利用太陽能、風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發電,進而電解水制備綠氫、將二氧化碳加氫轉化制甲醇等液體燃料,把可再生能源存儲在液體燃料中。簡
近日,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一組研究人員進行了一項非常有意義的實驗,他們在改造了基因結構的微生物的幫助下,將二氧化碳轉化成可以作為汽車、內燃機燃料的異丁醇和異戊醇,使二氧化碳實現不可思議的“反向燃燒”和“閉合循環”。 由此我們既可以生產像汽油一樣的燃料,同時又能保護現有的基礎
據物理學組織網5月10日(北京時間)報道,美國能源部與聯合生物能源研究所及伯克利實驗室,合作開發出一種可在室溫對纖維素進行預處理的離子液體,為解決生物燃料成本過高的難題邁出了關鍵的一步。這種新的技術不僅不需要昂貴的酶,而且其離子液體還非常便于回收處理。 化石燃料排放到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每年增
從空氣中提取二氧化碳并利用它制造合成燃料似乎是應對氣候變化的最終解決方案:人們可以簡單地一次又一次地利用同樣的二氧化碳分子,而不是通過化石燃料向大氣中增加更多的二氧化碳。但是這項技術是很昂貴的——根據最近的估計,捕獲每噸二氧化碳大約需要600美元。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科學家表示,未來的化學工
一家DAC工廠中的風扇墻。圖片來源:碳工程公司從空氣中提取二氧化碳并利用它制造合成燃料似乎是應對氣候變化的最終解決方案:人們可以簡單地一次又一次地利用同樣的二氧化碳分子,而不是通過化石燃料向大氣中增加更多的二氧化碳。但是這項技術是很昂貴的——根據最近的估計,捕獲每噸二氧化碳大約需要600美元。
世界經濟論壇在本屆夏季達沃斯論壇期間發布了"2017年度全球十大新興技術榜單(Top 10 Emerging Technologies 2017)",其中包括液體活檢,從空氣中提取飲用水技術,能將二氧化碳轉化為燃料的“人工樹葉”等一系列突破性技術入選。 該榜單由世界經濟論壇
3月23日,法國巴黎。29歲的龍冉,站在第19屆“世界杰出女科學家獎”頒獎典禮的領獎臺上,一襲黑色禮服,低調而端莊。每年,全世界只有5位杰出的女性科學家和15位入選該計劃的年輕女性科研工作者可以站上這個領獎臺。龍冉此刻站在世界矚目的臺上,入選“最具潛力女科學家計劃”。 榮膺“女性諾貝爾獎”
鈷/氧化鈷雜化二維超薄結構電催化還原CO2為液體燃料01 1、研制出將二氧化碳高效清潔轉化為液體燃料的新型鈷基電催化劑 將二氧化碳在常溫常壓下電還原為碳氫燃料,是一種潛在的替代化石原料的清潔能源策略,并有助于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對氣候造成的不利影響。實現二氧化碳電催化還原的關鍵瓶頸問題是將二氧化
能將二氧化碳轉化為液體燃料和工業化學品 美國特拉華大學研究小組在最新一期美國化學學會期刊《催化》上發表研究報告稱,他們發現了金屬鉍的一種全新特性,使其可作為催化劑將二氧化碳(CO2)轉化為液體燃料和工業化學品。研究人員稱,這一新發現有助于減少CO2排放,并提供一種可持續的燃料生產手段。 該研
Stuart Licht設計了最終循環機。他和同事在美國華盛頓大學實驗室建造的這個太陽能反應堆,可以借用太陽光把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化石能源氧化后的副產物——再一次轉化成燃料。這中間有幾個步驟:這一反應過程中需要用到水,水可以分解成氫氣和一氧化碳;然后分解物可以與液態烴燃料相混合。可以說,Lic
國家能源局今日發布通知稱,《生物質能發展“十三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已于近日印發。《規劃》明確,到2020年,生物質能基本實現商業化和規模化利用。 《規劃》明確,到2020年,生物質能年利用量約5800萬噸標準煤。生物質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1500萬千瓦,年發電量900億千瓦時,其中農林
近年來,生物燃料發展迅猛。所謂生物燃料一般是泛指由生物質組成或萃取的固體、液體或氣體燃料。由于利用的是自然界原本就存在的自然生物,生物燃料被認為可以替代化石燃料,成為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的重要方向。 有研究機構預計,到2018年,全球生物燃料(生物乙醇與
2月20日,科學技術部基礎研究司與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聯合召開“2016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解讀會”,發布了2016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中國科學院相關單位獨立或合作取得的7項重大科學成果入選,包括:研制出將二氧化碳高效清潔轉化為液體燃料的新型鈷基電催化劑;開創煤制烯烴新捷徑;揭示水稻產量性狀雜
目 錄 一、形勢與需求 二、總體思路、發展目標和戰略部署 (一)總體思路 (二)發展目標 (三)戰略部署 三、加快實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 四、大力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 五、推進重點領域核心關鍵技術突破 (一)加強農業農村科技
汽車尾氣排放已經成為城市大氣污染的主要來源之一,乙醇汽油可以有效防治霧霾、減少碳排放。如果說2004年至2005年是生物燃料乙醇的“第一個春天”,那么在大氣污染形勢越來越嚴峻的今天,生物燃料乙醇產業面臨著重大發展機遇 近年來,由于化石能源消耗比重過大、城市汽車保有量大幅度攀升、農村秸稈就地焚燒
美國《技術評論》雜志日前發表文章稱,生物燃料的異軍突起,更加高效的汽車以及太陽能電池,成為2007年全球能源產業中最引人注目的“明星”。 將玉米、樹葉等生物質原材料加工、提煉成乙醇或其他運輸燃料的技術,又取得了新的進展。這是2007年能源產業的一大重要事件。 生物燃料異軍突起&n
3月11日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李燦11日在北京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近年來,太陽燃料(俗稱液態陽光)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太陽燃料技術被視為是破解大氣污染和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理想技術。他建議加快發展太陽燃料,助推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圖片來源于網絡 陽光是地球上最豐富的能量來源,將清潔
2012年12月29日,國務院印發《生物產業發展規劃》,全文如下 [國務院關于印發生物產業發展規劃的通知] 國發〔2012〕65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現將《生物產業發展規劃》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國務院 2012
知名智庫蘭德公司(RAND)受美國政府委托所作的一份報告顯示,飛機、船舶和其他武器系統中增加使用替代燃料,對于美國軍隊來說意義不大。 該報告指出,多數替代燃料技術未經證實,過于昂貴,遠未達到商業規模,難以在未來十年里滿足軍事需要。美國國防部在研究藻類或亞麻植物類生物燃料
采集陽光是植物十億多年前掌握的本領,利用太陽能,通過周圍的空氣和水進行光合作用養活自身。科學家還想出了如何利用太陽能發電,從光伏電池到后來用的燃料電池產生氫。但氫卻一直沒有被作為一種在世界范圍內實用的汽車燃料,或用于液體燃料發電。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道,美國哈佛大學藝術與科學學院、哈佛醫學
加拿大政府近日宣布,將投資大西洋氫能公司以開發可經濟有效地把二氧化碳和甲烷變成新一代綠色燃料的新工藝。此項技術將具有生產柴油、航空煤油等液體燃料前體的潛力,其產生的碳足跡可接近于零。 加拿大科學和技術國務部長格雷格·里奇福德表示,加政府2013經濟行動計劃的重點在于增長、創新、投資、技能和
加拿大政府近日宣布,將投資大西洋氫能公司以開發可經濟有效地把二氧化碳和甲烷變成新一代綠色燃料的新工藝。此項技術將具有生產柴油、航空煤油等液體燃料前體的潛力,其產生的碳足跡可接近于零。 加拿大科學和技術國務部長格雷格·里奇福德表示,加政府2013經濟行動計劃的重點在于增長、創新、投資、技能和
——為編制國家“十二五”規劃建言獻策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 石元春 國家發改委主任張平11月初在北京宣布啟動全國人民為編制“十二五”規劃建言獻策活動,作者謹以此文相獻。我國需要新的國家能源戰略 近年全球氣候變暖和化石能源資源漸趨枯竭的壞消息頻傳,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和能源轉型
IEA數據顯示,全美原油消費中有2/3用于交通運輸行業。 柳枝稷,一種在美國大平原地區非常常見的北美本土植物。 據外媒報道,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近期發現,使用煤、天然氣和非糧食作物混合制作的合成燃料或許可以降低全球對原油的依賴。 研究人員認為,如果這種
去年10月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近40人涌入美國波茲曼市蒙大拿州立大學(MSU)一間不算太大且被刷成薄荷綠的教室,只為瞥一眼未來的景象。有些是科學家,但大多數是同這片土地有著某種關聯的人們:和農民共事的推廣員以及代表大自然保護協會等機構的環保人士。他們都知道,氣候變化將在未來幾十年重塑該地區,但這
Redox Cube項目計劃利用天然氣產生25兆瓦的燃料電池。 即將到來的新型燃料電池能消除這種權衡利弊的需要,并且使可再生能源并入電網變得更加容易。 隨著成本下降以及各國政府和公司力圖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對太陽能光伏和風力渦輪機的投資正在猛增。然而,來自風和太陽的波動電量威脅著電網的穩定性。當更
煤、石油等傳統化石能源是目前全球消耗的最主要能源。隨著人類不斷開采,化石能源的枯竭不可避免,大部分化石能源本世紀將被開采殆盡。另一方面,化石能源在使用過程中會新增大量溫室氣體二氧化碳,同時產生一些有污染的煙氣,從而威脅全球生態。 生物燃料一般是泛指由生物質組成或萃取的固體、液體或氣體燃料。
近日,中國科學研究院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無機膜與催化新材料組(504組)楊維慎研究員和朱雪峰研究員帶領的研究團隊在透氧膜反應器同時制備合成氨原料氣和合成液體燃料原料氣的研究中取得進展,研究成果發表在Angew. Chem. Int. Ed.雜志上。 合成氨和Fischer-Tropsch合
近年來,我國頻繁出現的大面積空氣污染成了政府和市民心中揮之不去的陰影,也引起國際輿論的關注。2013年,我國按照環境空氣質量新標準開展監測的74個城市中,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為72微克/立方米,超過35微克/立方米的二級標準 1.1倍,僅拉薩、海口、舟山3個城市達標,環境空氣質量不容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