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矚目的國家最高科技獎成為空缺,讓很多人不禁疑問:是沒有合適的科學家,還是另有原因? 國家最高科技獎自2000年設立以來,已有25位科學家斬獲殊榮。不過,最高科技獎出現空缺并非第一次,2004年曾空缺一次,此次則是時隔11年后再度空缺。 國家獎勵辦有關負責人表示,年度科技獎旨在激勵自主創新,引導科技與經濟緊密結合。科學家是否獲得了榮譽,并不與國家科技創新水平和能力呈現直接正相關關聯。 據了解,所有參選項目或科學家在評審中獲得超過2/3評委的投票是十分關鍵的因素,這意味著參評項目是否獲得了廣泛認同。2015年度有近10位科學家被推送進入國家最高科技獎評選程序,但最終無一人達到預定的票數,導致2015年國家最高科技獎空缺。 此外,2015年度國家最高科技獎候選人很容易讓人聯想到不久前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屠呦呦。據了解,在評審過程中,屠呦呦既沒有單位推薦,也沒有個人推薦進入評審程序。 獲得20......閱讀全文
今天上午,黨中央、國務院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2015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這是黨中央、國務院連續十五年舉辦同樣的盛會,足見國家科技獎“成色之高”。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其中“成色”最高的國家最高科技獎今年卻再度空缺。 這是繼2004年之后,國家最高科技獎第二次出現空缺。 根據《國家科學
1月8日,2015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舉行。萬眾矚目的國家最高科技獎再次出現空缺,這也是自2004年首次出現空缺以來的第二次空缺。一個獎項出現空缺原本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怎奈去年中國獲得首個本土自然科學類諾貝爾獎,而獲獎者屠呦呦竟然未出現在最高科技獎獲獎名單里,由此引發公眾廣泛熱議:難道
今天,2015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 295個項目和7人獲獎。萬眾矚目的國家 空缺,引起了公眾關注。這是該獎項自設立以來的第二次空缺。 空缺意味著什么? “難道中國現在已經找不出像樣的大科學家了嗎?”“那么多院士、專家,就沒有人夠資格嗎?”在該獎項首次空缺的2004年
2015年度國家最高科技獎為啥空缺?諾獎得主屠呦呦這次為何未能獲評?歷屆國家最高科技獎得主都有誰?哪些單位和個人可以推薦候選人?
今天(1月10日)上午,一年一度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將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大會將揭曉201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的評選結果。 代表我國科學界的最高榮譽——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今年將授予哪位科學家? 國家科學技術獎包含五大獎項 國家科學技術獎包括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國家自然科學獎、
中廣網北京1月11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7時12分報道,今天(11日)上午,一年一度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將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國家科技獎勵大會將頒發200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等獎項。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是我國科技界的一大盛事,更是對我國科技創新能力的一次檢閱。各大獎項的歸屬,也成為科
上午,一年一度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將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國家科學技術獎包括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技進步獎和國際科技合作獎五項大獎。 每年不超過兩名的國家最高科技獎,是中國科技界的最高榮譽,獎金為500萬元。2013年國家最高
1月8日,2015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公布,備受關注的最高科學技術獎空缺。這使得國內公眾和媒體立即聯想到,這一桂冠為何沒有授予三個多月前剛獲諾貝爾獎的屠呦呦研究員?這一聯想引發了各種質疑,在微信朋友圈轉發的文章中,繼續為屠先生的“三無”身份抱不平者有之,細說屠先生與獎勵辦曾經的鮮為人知的秘辛者有之
我國獲得自然科學獎的課題,平均出成果的時間為14年,這樣的特點讓基礎研究要出成果就必須有“鐵杵磨成針”的恒心和毅力,因而也讓基礎研究出成果的機率降低 大獎難得!這是今年國家自然科學獎頒布之后,很多人的感嘆。 今年國家科技獎頒布,國家自然科技獎一等獎又一次空缺,距離2009年《中國植物
科技大獎"花"落誰家?——盤點2008年度國家科技獎勵獲獎項目 新華網北京1月9日電(記者鄒聲文、吳晶晶)每年年初的國家科技獎勵大會,是我國科技界的一大盛事,也是對我國科技創新能力的一次檢閱。各獎項的歸屬,也成為科技界甚至是全社會關注的焦點。
獲第十一屆光華工程科技獎“成就獎”;此前14年里僅5人獲得該獎項 昨日上午,中國工程院頒發第十一屆光華工程科技獎,呼吸病學專家鐘南山(右二)獲得成就獎。 昨天上午,中國工程院召開第十三次院士大會,頒發第十一屆光華工程科技獎。該獎項被視為“中國工程科技領域最高獎項”,呼吸病學專家鐘南山獲得成
鍛鋼鐵人生 鑄大國精器 ――記中國工程院原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徐匡迪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常 理 中國工程院院士徐匡迪。 本報記者 常 理攝 人物小傳:徐匡迪,1937年出生于浙江桐鄉,1959年畢業于北京鋼鐵工業學院。1995年至2001年任上海市委副書記、市長,同年當選中國工程
2017年1月9日,2016年度國家科技獎勵大會在京召開,北京共有70個項目獲國家科學技術獎,其中包括特等獎1項,一等獎7項,二等獎62項,占全國通用項目獲獎總數的31.7%,連續五年超過三成,體現了北京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穩步推進。 70個獲國家科技獎項目包括:國家自然科學獎13項、國
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10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核潛艇專家黃旭華,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大氣科學家曾慶存,共同榮獲本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每人獎金800萬元人民幣。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核潛艇專家黃旭華。孫自法 攝 黃旭華院士是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第七一九所名譽所
1月8日,一年一度的國家科技獎在嚴密封閉中終于向公眾亮相,共271個項目和9名科技專家,在激烈的角逐中取勝。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澤山、侯云德贏得國家最高科技獎殊榮,在人民大會堂接受了國家主席習近平親自頒發的獎勵證書。本年度的評選與過往是否有所不同?獲獎項目表現出怎樣的變化? “重質量、輕數
大亞灣中微子實驗團隊常年工作在百米高的花崗巖山體腹中,身處“不見天日”的工作環境,團隊卻解開了全世界高能物理學家都想解開的謎題——2012年3月8日,他們發現了中微子的第三種震蕩模式,并測量到其振蕩機率。 由于這項震驚國際物理界的成果,王貽芳獲得科學界“第一巨獎”的基礎物理學突破獎,成為了第
為獎勵在科技進步活動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公民、組織,中國設立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5項國家科學技術獎。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于2000年設立,每年授予人數不超過2名,評選極其嚴格。獲獎者必須在當
由中國化學會催化委員會主辦、南京大學承辦、上海石化院協辦的第十四屆全國催化學術會議于2008年10月14-18日在江蘇南京召開。在10月15日的大會開幕式上,中國化學會催化委員會頒發了第二屆“中國催化獎”。林勵吾院士因其為推動我國催化技術與科學發展所做出的卓越成就,獲得本屆“中國催化成就獎”(冠名“
此前,張堯學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公布了“透明計算”成果演示視頻 1月9日,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學校長張堯學及其團隊以“網絡計算的模式及基礎理論研究項目”獲得空缺多年的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2月2日,有網友發帖稱獲得2014年度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的張堯學及其科研團隊的獲獎項目實為“遠程桌面項目
1月10日,201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舉行,北京地區共有75個項目獲國家科技獎,占全國通用項目獲獎總數的30.5%。特別是有9個項目獲國家科技獎一等獎,創歷史新高;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在連續3年空缺后,今年被北京摘得;今年頒發的3個創新團隊獎,北京占據兩席。 據了解,北京75個獲國家
2008年的三鹿奶粉事件,害苦了廣大消費者,損傷了國家的形象,對中國的危害確實難以估量。隨著三鹿公司的倒閉,當事人的判刑,有關官員的處分,這件事慢慢己淡出了記憶。可是,前不久突然聽說,三鹿奶粉還獲得過2007年國家級科技進步獎的二等獎,我先是懷疑這個信息的真實性,于是就去權威的人民網查看了一下,
中共中央、國務院14日上午在北京隆重舉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黨和國家領導人胡錦濤、溫家寶、李長春、習近平、李克強出席大會并為獲獎代表頒獎。溫家寶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在大會上講話。李克強主持大會。 人民大會堂里燈光璀璨,鮮花吐艷,氣氛莊重而熱烈。獎勵大會開始前,胡錦濤等黨和國家領導人親
近些年,我國科技快速發展,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進一步縮小,對世界科技發展的影響迅速提升,正處于快速躍升期。主要表現在: 一是科技投入總量每三年左右翻一番。 2007年我國R&D經費達到3710.2億元,是2000年895.7億元的4.1倍,R&D經費總量(按美元折算)
在一年一度的國家科技獎三大獎“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技進步獎”中,自然科學獎一等獎是最看重原創性和科學價值的獎項。因為標準高、評審嚴,這一獎項曾多次空缺。圖片來源于網絡 在2019年度國家科技獎中,“高效手性螺環催化劑的發現”榮膺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在296個三大獎獲獎項目中名列榜首。
2016年1月8日,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2015年度國家科技獎“大榜”隨之揭曉,備受矚目的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頒給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院士領銜的“多光子糾纏及干涉度量”項目。作為該項目的第一完成人,潘建偉也因年僅45歲的年齡優勢,刷新了2006年支志明49歲獲自然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