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Medicine:乳腺癌新型化療聯合用藥
近日, 美國MD安德森癌癥中心,分子與細胞腫瘤學系主任Mien-Chie Hung博士的研究團隊發現, 正處于臨床試驗階段的PARP(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抑制劑, 同時聯合使用c-MET抑制劑(這個基因在很多癌癥中均有高表達),可以對腫瘤細胞起到協同殺傷作用。此項研究結果將給乳腺癌及其他癌癥患者的治療帶來希望。相關報道于近日在線發表在Nature Medicine雜志上。 目前,一種PARP抑制劑olaparib (Lynparza, AstraZeneca),已經通過FDA認證,用于帶有BRCA基因突變的卵巢癌患者。BRCA1和BRCA2在修復DNA雙鏈斷裂的過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BRCA的缺失可以使腫瘤對PARP抑制劑產生敏感效應。 在本文的研究中,Hung 的團隊發現,c-MET與PARP1相關,并且可以磷酸化PARP1,磷酸化位點是Y907,從而增加PARP1的酶活性。這個過程可以引起乳腺癌腫瘤細胞對......閱讀全文
Nature-Medicine:-乳腺癌新型化療聯合用藥
近日, 美國MD安德森癌癥中心,分子與細胞腫瘤學系主任Mien-Chie Hung博士的研究團隊發現, 正處于臨床試驗階段的PARP(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抑制劑, 同時聯合使用c-MET抑制劑(這個基因在很多癌癥中均有高表達),可以對腫瘤細胞起到協同殺傷作用。此項研究結果將給乳腺癌及其
新型化療方法或能明顯改善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質量
日前,一項發表在國際雜志The Lancet Oncology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倫敦癌癥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化療藥物卡培他濱或能明顯改善癌癥患者的生活質量,而且其還作為一種新型可替換的策略(替換CMF策略)來幫助抑制乳腺癌復發(給予藥物表柔比星治療后)。研究人員表示,接受手術治療后,
乳腺癌化療的適應癥
化療最初是為患有局部晚期乳腺癌的患者開發的,但即使是**切除術也不是一種選擇,現在經常對患有可手術乳腺癌的患者進行新輔助治療,努力避免**切除術或改善手術后的美容效果或限制腋窩淋巴結清除的程度。因此,外科醫生討論對于確定特定患者新輔助治療的目標和潛在益處非常重要。潛在適應癥如下。局部晚期乳腺癌:患有
新型藥物令化療不再可怕
日前,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正式批準力比泰(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鈉)作為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非鱗狀細胞型非小細胞肺癌一線及繼續維持治療的新適應癥。至此,該藥的適應癥已從3種擴大至5種。 據了解,這兩項適應癥的獲批得到了多項臨床研究數據的支持,其中包括力比泰在中國的注冊臨床JMIL以及全球著名的JM
專家抓到“最毒乳腺癌”化療耐藥“元兇”
中新網上海4月7日電 (記者 陳靜)記者7日獲悉,對于困擾臨床許久的三陰性乳腺癌患者化療耐藥難題,中國醫學專家終于找到耐藥“元兇”和作用機制。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大內科主任王紅霞教授領銜課題組在腫瘤微環境中鑒定出一種成纖維細胞耐藥新亞群,與化療失效密切相關。基于這一重大發現,團隊開發了靶向相關信號的
乳腺癌化療藥物外滲的處理
一、背景外周靜脈抗腫瘤藥物外滲的發生率國內報道為0.1%~6.0%,國外報道為5.0%。發生抗腫瘤藥物外滲可導致不同程度的傷害,可造成局部皮膚及軟組織非特異性炎癥,可表現為輕度紅斑、局部疼痛腫脹、局部組織壞死、形成硬結,潰瘍可深及肌腱及關節,嚴重者甚至經久不愈,更不能自愈。二、外滲藥物的分類細胞毒藥
ASCO重磅!70%的乳腺癌無需化療!
目前的醫學界普遍認為,乳腺癌患者在術后必須接受輔助化療,以防止殘存的腫瘤細胞轉移至附近的淋巴結和遠端組織。但這一療法會造成嚴重的副作用和例如脫發、嘔吐等不良反應。 時至今日,雖然這一療法存在很大的弊端,但沒有人懷疑是否每一位乳腺癌患者都應該進行術后的輔助化療。目前紐約布朗克斯的Montefio
Oncogene:microRNA讓乳腺癌化療效果更好
發生治療抵抗是系統性癌癥治療的主要缺點。利用傳統化療方法治療侵襲性三陰性乳腺癌會在很短時間內產生治療抗性,但其中的機制仍不清楚。近日,來自美國的華人科學家在國際學術期刊oncogene在線發表了一項最新進展,對化療方法治療三陰性乳腺癌導致治療抗性產生的機制進行了深入探討。 在該項研究中,研究人
基因組檢測讓部分乳腺癌無需化療
美歐多國研究人員日前在新一期《新英格蘭醫學雜志》上報告說,基因組測試可以識別出部分早期乳腺癌患者復發風險低,術后無需化療。這一方法可用來預測癌癥患者的生存情況,為醫生和患者選擇治療方案提供依據。 歐洲9國近6700名乳腺癌早期患者在接受手術治療后,研究人員采用一種名為MammaPrint的方法
乳腺癌需不需要化療,這個檢測給出答案
研究人員首次證明,對于早期乳腺癌患者,也許可以通過一個多基因檢測,判斷她是否可免于化療,并在5年后狀況良好。 這是西德研究小組(WSG)III期B計劃研究的成果,上周在第10屆歐洲乳腺癌大會(EBCC-10)上提出。B計劃在2009年啟動,旨在比較含蒽環類的化療方案和不含蒽環的治療方案對HER
乳腺癌需不需要化療,這個檢測給出答案
研究人員首次證明,對于早期乳腺癌患者,也許可以通過一個多基因檢測,判斷她是否可免于化療,并在5年后狀況良好。 這是西德研究小組(WSG)III期B計劃研究的成果,上周在第10屆歐洲乳腺癌大會(EBCC-10)上提出。B計劃在2009年啟動,旨在比較含蒽環類的化療方案和不含蒽環的治療方案對HER
Cancer-Res:提高乳腺癌化療效果的新技術
癌癥一種悲慘的現狀在于,所使用的治療藥物有劇毒,它們的有效性在不同患者當中有著無法預見的差異。然而,最近科學家研發出一種新型技術將改變這一現狀,這種技術稱為“培養皿腫瘤”,能夠在化療開始之前,快速評估特定抗癌物雞尾酒對患者腫瘤有何效果。 以美國范德堡大學助理教授Melissa Skala為首的
Science子刊:揭示化療藥物促進乳腺癌轉移機制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醫學院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發現證據提示著在進行外科手術摘除之前對乳腺癌患者進行化療藥物治療能夠讓這些患者具有增加的腫瘤轉移風險。在這項發表在2017年7月5日的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期刊上的標題為“Neoadjuv
新型“氣泡飲品”有望提高癌癥化療效果
英國牛津大學6月8日宣布,牛津大學與北愛爾蘭大學正合作開發一種含有大量氧氣泡的“氣泡飲品”,用以提高化療對癌癥的治療效果。 先前研究發現,細胞缺氧是一些癌癥擴散、治療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這是隨著腫瘤的生長,血管會不斷被扭曲,傳輸能力變弱,氧氣無法正常輸送,化療藥物很難抵達腫瘤的
基因檢測幫助乳腺癌患者避免不必要的化療
美國托馬斯杰斐遜大學醫院的研究人員發現,確定乳腺癌分子亞型的基因檢測能帶來更精確的預后,從而為最佳治療方案提供寶貴的指導。領導這項研究的是杰斐遜乳腺護理中心的主任Massimo Cristofanilli醫學博士。 Cristofanilli博士及其同事認為,Agendia公司推出的M
Cell:為什么有些乳腺癌會對化療產生耐藥性?
這項發現于4月19日以“Chemoresistance Evolution in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Delineated by Single-Cell Sequencing”為題發表于Cell期刊上,遺傳學副教授Nicholas E. Navin為該文章
新型藥物成功靶向治療乳腺癌
一項新的研究發現了一種強有力的新型治療方法來治療不易治愈的乳腺癌。 這項研究指出了一種叫做酪蛋白激酶1δ(CK1δ)的酶, 它是一種關鍵的增長調節器,新型的治療目標。增長的CK1δ表達對乳腺癌來說非常常見,包括難以治療的亞型稱為“三陰性乳腺癌”(這些癌癥不受雌激素、孕激素或her? -2 /
新型納米電極可用于分析化療的效果
據悉,俄多家研究機構共同參與的一個國際研究團隊,他們用研制的納米電極找到在活細胞中分析納米材料毒性的方法。可利用這種方法快速分析化療藥物毒性來預測癌癥患者的存活率。該納米電極是可以直接用活體單細胞進行實驗,并不需要在動物身上實驗,所以在藥物臨床上有很大的作用。 研究人員對納米毛細管進行改造,并
Nat-Commun:新型納米醫學有助于癌癥化療
最近,來自赫爾辛基大學以及華中科技大學等地的研究人員合作開發了一種新的抗癌納米藥物,可用于靶向癌癥化療。 “外泌體”是最近細胞生物學領域十分熱門的研究話題。外泌體中含有細胞來源的各種分子成分,包括蛋白質和RNA。現在,研究人員將其與合成納米材料一起作為抗癌藥物的載體。這種基于外泌體的納米藥物通
英研究稱同時化療和放療可降低乳腺癌復發率
英國一項最新研究說,在對乳腺癌的治療中,如果改變常規的先后使用化學療法和放射療法的方式,而是同時進行化療和放療,可以降低乳腺癌復發率,并且治療時間也得以縮短。 英國伯明翰大學日前發布公告說,該校研究人員參與組織了一項涉及英國幾十家醫療機構和2000多名患者的大規模乳腺癌研究。通常,對乳腺癌的治
《JCO》:赫賽汀加輔助化療提高乳腺癌生存率
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與單獨化療相比,在某些乳腺癌患者的化療過程中加入藥物赫賽汀,可提高總體生存率,并減少復發風險。 該研究發現,在標準化療中加入一年赫賽汀(曲妥珠單抗),可使乳腺癌的總體生存率提高37%。加入赫賽汀也使乳腺癌的10年總體生存率從75%提高到了84%。研究還發現,服用赫賽汀的那些
What-這種類型乳腺癌新輔助治療有望不用化療了?
過去,Her -2 陽性曾被視為乳腺癌預后因子之一,提示患者預后較差。隨著抗 Her -2 藥物曲妥珠單抗的問世,Her -2 陽性乳腺癌患者改變了命運結局,降低了患者的死亡風險,提高了生存期,現已廣泛的應用在臨床治療中。 最近,抗 Her -2 藥物的雙藥聯用在 Her -2 豐富型(什么是
頭皮冷卻裝置可幫助接受化療的乳腺癌女性減少脫發
2月14日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志》上的一項研究對乳腺癌婦女的脫發情況進行了檢查,這些人在化療之前、之中和之后接受過頭皮冷卻治療。 化療可導致脫發,女性將其視作化療的最令人苦惱的不良反應之一。人們假設,頭皮冷卻會減少毛囊血供,從而減少毛囊對化療制劑的攝取。現代防止脫發的方法是使用在冷卻帽中有循環
NEJM-:-K藥+化療在晚期三陰性乳腺癌中表現如何?
新英格蘭醫學雜志(NEJM)在線發布了帕博利珠單抗(pembrolizumab,K藥)聯合化療治療晚期三陰性乳腺癌的III期臨床試驗KEYNOTE-355的總生存期(OS)結果。結果顯示,在PD-L1高表達(CPS≥10)的晚期三陰性乳腺癌患者中,K藥+化療能有效延長患者的OS。 KEYNOT
Cell重磅!惡性乳腺癌在化療之前就存在耐藥癌細胞!
對接受化療的乳腺癌病人進行了單細胞測序; 病人在治療中表現出克隆持久性或者消退; 病人通過治療前預先存在的基因突變的適應性選擇獲得了耐藥性; 化療導致耐藥信號的轉錄重編程。圖片來源:Cell 三陰性乳腺癌(TNBC)是一種常對化療產生耐藥性的惡性乳腺癌。一個長久未解決的問題是這種耐藥性是
JNCCN:全劑量化療可以提高乳腺癌的存活率
根據發表在《全國綜合癌癥網絡雜志》(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近日發表的一項研究,保持充分劑量的化療,尤其是在治療過程的早期,對中、高風險乳腺癌患者的生存至關重要。 Zachary Veitch醫學博士他和同事評
Sci-Adv:研究揭示治療耐受化療乳腺癌的新方法
在最近一項研究中,科學家發現了一種分子,該分子可以選擇性殺死難以治療的特定乳腺癌亞型細胞,從而可能導致一種新的治療方法。 這項研究由RCSI醫學院和健康科學大學的研究人員領導,并且發表在最近一期的《Science Advance》雜志上。(圖片來源:Www.pixabay.com) 三陰性乳
右乳腺癌術后放化療后多發轉移診治病例分析
【一般資料】女性,61歲,已婚,漢族,退休。【主訴】右側乳腺癌術后1年余,喘憋1周。【現病史】患者源于入院前1年無意中發現右側乳腺腫物,無疼痛,完善乳腺彩超檢查提示惡性可能性,遂于當地醫院行右側乳腺癌改良根治術,術后病理不詳,家屬代訴行紫杉類藥物化療(具體劑量及周期不詳)及放療,半年前患者復查發現肺
Cancer-Res:揭示乳腺癌對化療產生耐藥性的原因
巴塞羅那大學貝爾維奇生物醫學研究所(IDIBELL)的研究人員與其合作者近日在《Cancer Research》上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大量的復制的染色體區域與癌細胞對化療藥物的耐藥性有關。這項研究由IDIBELL轉變和轉移小組負責人Eva González-Suárez博士領導。圖片來源:Eva
新型藥物可有效抑制產后乳腺癌
在所有的乳腺癌中大約有25%的乳腺癌會在女性懷孕后的2至5年內發生,這些產后腫瘤更易于擴散并且轉移至機體其它部位,從而增加患者死亡的風險。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伊利諾伊大學的科學家們就揭開了引發產后婦女乳腺腫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