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請最全攻略
國家基金重點在探索與創新,求新!但許多申請書試圖通過“目前研究很少”,“無人問津”來說明創新性。殊不知,研究很少有幾種可能:一是研究遇到了無法克服的困難,如量子計算機;二是意義不大;三是已經解決;四是根本行不通,如水變油。 創新點主要是指獨特的研究特色(如獨特的視角、解決問題的方式等),或有何理論創新或技術創新。創新點一般不大,如將創新點寫成“應用實驗與理論計算分析相結合,探索...規律”,或“通過...問題的研究,建立...的關系”,很難讓評審人認可。 摘要通常包含五方面內容,通常是:“1)...在...方面非常重要;2)將用...研究方法;3)重點研究...內容;4)實現...目標;5)會有...科學意義" 。但一些申請書的摘要幾乎全是研究方法和內容,很難讓大同行看到研究的必要性與創新性,而評審人全是小同行的概率較小。 立項依據通常包括三個方面:1)從重要性引出科學問題;2)由研究動態說明別人的研究瓶頸,存在的問題......閱讀全文
測地所獲國家基金委創新群體項目資助
近日,從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獲悉,中科院測量與地球物理研究所以孫和平研究員為首席科學家的“現代大地測量及其地學應用研究”科研團隊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批準創新群體資助。該創新群體由汪漢勝、袁運斌、柳林濤等科研骨干組成,群體中有3名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3名中科院“百人計劃”入選者
2012年國家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推薦啟動
關于推薦2012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候選創新研究群體的通知教技司便[2012]13號 各直屬高校: 為做好2012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候選創新研究群體推薦工作,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推薦要求 1.推薦候選的創新研究群體應以優秀科學家為學術帶頭人、中青年科學家為骨干
生化與細胞所承擔的2012年國家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項目啟動
11月12日下午,生化與細胞所承擔的2012年國家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項目“染色質共價修飾在表觀遺傳調控中的機制研究(表觀遺傳學)”啟動會召開。國家基金委生命科學部常務副主任杜生明、生命科學部三處處長兼生物化學項目主任楊正宗、生命科學部五處處長兼遺傳學項目主任谷瑞升以及生命科學部五處發育與生殖生物
國家基金委首批數理科學原創探索計劃項目資助名單公布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基礎科學研究的若干意見》和《關于深化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的意見》中關于提升原始創新能力的戰略部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積極探索建立對原創性基礎研究項目的非常規評審機制,設立原創探索計劃項目,以進一步引導和激勵科研人員投身原創性基礎研究工作,加速實現前瞻
深圳創新院與多所大學合作 探索成果轉化等新模式
近日,深圳創新設計研究院先后與華南理工大學、南開大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將聯合開展設計驅動的成果轉化、人才培養、項目合作等具體事宜,這是創新院在對產學研模式和創新設計方法方面的實踐探索。 10月30日,深圳創新設計研究院與南開大學簽署合作協議。根據協議,創新院將與南開大學成果轉化中心共建創新設
鄭哲敏:有探索才會有創新
人物介紹: 鄭哲敏生于1924年,著名力學家、爆炸力學專家。長期從事固體力學研究,開拓和發展了我國的爆炸力學事業。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1993年當選為美國國家工程科學院外籍院士。 歷任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所長、非線性連續介
鄭哲敏:有探索才會有創新
中國科學院院士鄭哲敏,是我國爆炸力學的專家,也是我國爆炸力學的開拓者之一。作為“兩錢”學生,他在錢偉長的課堂上第一次接觸了現代力學;在錢學森的叮囑下,走上了爆炸力學的道路。而讓人意外的是,記者在采訪中才知道,這位國際著名的爆炸力學專家,在取得博士學位回來參加祖國建設之前,連炸藥都沒有接觸過。
北京市科委:探索創新機制改革科技創新組織方式
中央政治局9月30日在中關村集體學習調研后,北京市科委次日即召開會議傳達和學習有關精神。與會同志一致認為,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實施創新驅動戰略不能等待、觀望、懈怠”,是對科技部門的明確要求,必須以高度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做好工作。 在學習并深入研討首都科技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問題中,北京市科委認為
國家基金委領導現場考核上海微系統所創新群體項目
考核會現場 10月26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副主任孫家廣院士一行九人對中科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創新研究群體項目“微納系統材料、制造與器件物理”進行了現場考核。上海微系統所長王曦院士等群體項目參與人員參加了現場考核會。 封松林研究員代表創新群體項目組在納米材料與納米效應、高
設立探索性指導獎 鼓勵科學教育創新
據《科學》網站消息,為鼓勵科學教育中的優秀創新成果,《科學》近日特別設立名為“《科學》探索性指導獎(Science Prize for Inquiry-Based Instruction)”的獎項,對那些出色的探索性科學教育課程單元進行表彰。 申請規則如下: 在無特殊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