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成癮已經是近年來醫藥產業界無法回避的問題,而由此而來的藥物濫用每年更造成了數以千計患者的死亡。為了根治以阿片類藥物為代表的易成癮藥物帶來的隱患,從科學家到FDA一直在不懈努力。最近,來自The 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 (TSRI)的研究人員宣布,他們成功開發出了一種疫苗能夠有效治療阿片類藥物成癮及濫用。 研究人員發現,這種疫苗在動物試驗中能夠有效防止芬太尼(是嗎啡藥效的50-500倍)進入患者腦部,從而抑制這種藥物的成癮性。這種疫苗成分模擬了芬太尼的核心結構,當疫苗進入機體時,能夠訓練患者的免疫系統產生針對芬太尼的抗體。當有過量芬太尼進入血液時,免疫系統將產生大量抗體中和芬太尼,以防止這種藥物進入大腦,從而阻斷藥物成癮性。 在小鼠動物模型中,研究人員每隔2周給小鼠接種這種疫苗。當三次疫苗免疫后,研究人員給小鼠加以芬太尼刺激,結果顯示小鼠并未出現任何成癮性現象。而由于使得小鼠出現成癮性的芬......閱讀全文
發改委網站2011年10月20日刊文,由發改委、科技部、工信部、商務部、知識產權局聯合研究審議的 《當前優先發展的高技術產業化重點領域指南(2011年度)》,現予以發布。《指南》確定了當前優先發展的信息、生物、航空航天、新材料、先進能源、現代農業、先進制造、節能環保和資源綜合利用、海洋、高技
存在于茄科植物中的一種化學成分,是世界上最強的上癮物質之一,它就是包含在煙草中的尼古丁,其實在卷煙中會發現尼古丁含量更高。吸煙仍是一個全球性的災害, 科學家預計,目前世界上每年死于與吸煙有關的人數達300萬,到2025年這個數字將增至到1000萬,意味著吸煙是威脅人類健康的一大隱患。
紐約西奈山醫療中心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反復接觸可卡因會降低大腦中樞系統的正常運作所必需的蛋白質的活性,從而提高了中樞對可卡因的依賴性,從而導致成癮發生。相關研究論文發表在4月22日的Nature Neuroscience雜志上,該研究揭示了可卡因是如何改變小鼠模型中大腦神經元中樞形狀和大小的。
時間總是過得很快,2016年馬上就要過去了,迎接我們的將是嶄新的2017年,2016年,我國有很多優秀科研機構的科學家們都做出了意義重大、影響深遠的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上。本文中小編盤點了2016年我國科學家發表的一些重磅級研究,以饕讀者。 --結構生物學 -- 1.清華大學 施一
瑞典卡羅琳研究院4月28日發表報告說,該院將于明年開始在北歐3個國家展開抗尼古丁疫苗的人體比對試驗,這種疫苗旨在幫助吸煙者戒除煙癮。 據瑞典媒體報道,經過10年研制,卡羅琳研究院的研究人員在瑞典獨立制藥公司創始人托尼·斯文遜領導下制成了這種抗尼古丁疫苗,并將其命名為“尼疫苗”。
139江南大學 食品微波加工技術基礎 范大明130140江蘇大學 分子印跡選擇性分離 潘建明130141江蘇師范大學 隨機偏微分方程理論 劉偉130142江西財經大學 多媒體內容分析與質量評價 方玉明130143蘭州大學
新聞緣起 據英國《每日郵報》近日報道,美國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型戒毒疫苗,可以幫助吸毒者擺脫毒癮。這種疫苗可以釋放一種結構與可卡因分子相似的化學物質,然后附在感冒病毒上。注入人體后,人體免疫機制就會發揮作用,將這種化學物質視為“入侵者”,形成可卡因抗體。當再遇到可卡因
若政府不采取措施,2025年全球肥胖癥患者將超2.5億 全球肥胖組織(World Obesity Federation)最近發表的一項報告稱:肥胖目前影響了全球13%的人群,如果政府不采取有效措施,到2025年這個數字將增加到17%。該報告預測未來十年將有1.77億成年人成為重度肥胖者患者。超
美國 遺傳學研究精彩紛呈;細胞學研究成果豐碩;藥理學研究取得新成果;艾滋病研究與治療獲得突破性進展;腫瘤學研究取得成效。 南加利福尼亞大學開發出一種繪制DNA之間接觸位點的新方法,并利用計算機模型繪制出一個細胞中完整DNA鏈——基因組的精確三維圖像;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制造出一個能折疊成
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NSFC)、加拿大衛生研究院(CIHR)各自函評及聯合評審會的評審意見,以下20個項目將獲得NSFC和CIHR兩組織為期3年的資助,其中NSFC對每個項目給予三年期共45萬元的資助。 本計劃由加拿大衛生研究院(CIHR)與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NSFC)共
2012年度“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在12月18日舉行的教育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全會上揭曉。 2012年度高校這十大科技進展是:安徽醫科大學主持的全基因組外顯子測序分析發現汗孔角化癥、掌跖角化癥和少毛癥致病基因研究,北京大學主持的強激光場下原子分子隧道電離研究,哈爾濱工業大學主持的先
1日,第一屆靈長類動物模型學術論壇在昆明開幕。來自中國靈長類動物模型研究領域的逾百名專家展開交流,推動人類疾病的靈長類動物模型研究向縱深發展,為癌癥、艾滋病等人類絕癥的疫苗研究和疾病機理尋求突破。 人類疾病動物模型是研究新疫苗、新藥、新診斷試劑等的關鍵步驟,也是解析人類疾病機理的必要手段。
鴉片類藥物,長期以來一直是疼痛管理領域的重要工具。但是這些藥物副作用的研究對科學家們來說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比如成癮,呼吸衰竭,嚴重瘙癢和頭暈等問題。科學家們一直在試圖了解這些副作用的發生機制,以便創造出更好的、問題較少的止痛藥。 北卡大學醫學院的科學家們最近發表在Nature 子刊生物化學雜
2019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與埃及科學研究技術院合作研究項目初審結果通知 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NSFC)與埃及科學研究技術院(ASRT)簽署的合作協議及后續達成的共識,2019年雙方在生命科學(Life Sciences)及工程與材料科學(Engineering and Mate
2019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與埃及科學研究技術院合作研究項目初審結果通知 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NSFC)與埃及科學研究技術院(ASRT)簽署的合作協議及后續達成的共識,2019年雙方在生命科學(Life Sciences)及工程與材料科學(Engineering and Materi
在美國,每年因乙肝和丙肝死亡的人數高達20000人。美國國家科學、工程與醫學科學院最近發布了一份戰略報告,報告提出,截止2030年需要將這些疾病作為嚴重公共衛生問題進行消除,也即意味著要防止近90000人因該類疾病死亡。 據美國羅格斯大學生物醫學與科學教授、執行該研究的委員會主席 Brian
1. Retrovirology:整合到人基因組中的古老逆轉錄病毒有助抵抗HIV-1感染 doi:10.1186/s12977-017-0351-8 在我們的進化過程中,病毒持續地感染人體。一些早期的病毒已整合到我們的基因組中,如今它們被稱作為人內源性逆轉錄病毒(human endogeno
一項新研究顯示,在小鼠實驗中,一種基于抗尼古丁抗體的基因療法可以阻止尼古丁進入腦部,從而避免小鼠對尼古丁成癮。研究人員表示,這可能成為一個治療吸煙成癮的新療法。 當吸煙者吸煙的時候,煙草中的尼古丁會經過肺部并在幾秒鐘內進入血液。這種成癮性的藥物會找到進入人大腦的途徑,然后附著在“獎勵受體”
2014年4月,世界衛生組織發布了第一份關于丙型肝炎治療的指導。“有人幾十年都不知道自己感染了丙型肝炎。”世衛組織艾滋病毒、艾滋病司(全球肝炎規劃設在該司)的政策、戰略和公平問題高級顧問Andrew Ball博士說。 美國丙肝新藥治愈率95%,最快今年年底在美上市 美國得克薩斯州大學研究人員
現代制藥業的起源,來自于19世紀中期的天然提取物。雖然我們認為中國是草藥大規模應用的祖先,但有了對化學結構理解的加持,英國和德國在單方提取物上起步最早——比較有代表性的是嗎啡、奎寧。再向前推,英國在鴉片的使用上也與中國不太一樣,乾隆時期英國對鴉片同期的使用方法是泡茶,傳聞對止痛效果好,但成癮性相
時光總是會在不經意間匆匆劃過,不知不覺12月份即將結束,在即將過去的12月里Nature雜志又有哪些亮點研究值得學習呢?小編對此進行了整理,與大家一起學習。 【1】Nature:重磅!科學家成功揭開多重耐藥細菌躲避機體狙殺的偽裝策略 doi:10.1038/s41586-018-0730-x
序號項目名稱聯合單位101首部噴射抑制渦激振動的機理與技術研究哈爾濱工程大學102融合信道狀態信息與慣性傳感器信息的高可用室內定位方法研究哈爾濱工程大學103面向真實應用環境的磁電異質結磁傳感器噪聲抑制機理研究哈爾濱工程大學104鉍烯的寬帶飽和吸收機制及其在中紅外超快光纖激光器中的應用研究哈爾濱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