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從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獲悉,該所通過與深圳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密切合作,成功分離出1株寨卡病毒,血清樣本來源于從薩摩亞入境我國深圳的患者。 寨卡病毒在巴西、哥倫比亞等多個美洲國家和地區肆虐,該病毒可能引發新生兒小頭癥,從而被推上風口浪尖。寨卡病毒主要通過伊蚊傳播,目前尚缺乏針對該病毒的特異性疫苗和有效治療方法。近期,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副所長肖庚富研究員經過多方聯系,從深圳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獲得最后的50微升珍貴血清樣本;該所黃病毒課題組張波研究員帶領團隊克服血清量少的困難,通過接種C6/36蚊子細胞,經過3次傳代,成功分離得到病毒,為我國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抗病毒藥物、檢測診斷試劑和中和抗體等的研究提供了物質基礎。 張波介紹,目前我國已報道有多例輸入性寨卡病毒的病例,為此,我國口岸要加強對寨卡病毒的監控;在夏季蚊蟲高發期,湖北省存在由輸入性病例引發寨卡病毒的可能。 如何防范寨卡病毒?張波表示,對蚊蟲的控制是有效阻斷寨......閱讀全文
基因組編輯技術CRISPR/Cas9被《科學》雜志列為2013年年度十大科技進展之一,受到人們的高度重視。CRISPR是規律間隔性成簇短回文重復序列的簡稱,Cas是CRISPR相關蛋白的簡稱。CRISPR/Cas最初是在細菌體內發現的,是細菌用來識別和摧毀抗噬菌體和其他病原體入侵的防御系統。
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生物安全大科學研究中心、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及湖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合作,針對引起武漢肺炎疫情的2019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鑒定研究工作,3日以論文形式在線發表于《自然》雜志。相關研究團隊從核酸檢測、血清學診斷、病毒分離和受體利用等方面揭示了該冠狀病毒的基本生
時間總是匆匆易逝,轉眼間2月份即將結束,在即將過去的2月里,Nature雜志又有哪些亮點研究值得學習呢?小編對相關文章進行了整理,與大家一起學習。 圖片來源:The Sanger Institute/UCL 【1】Nature:戒煙者肺部中的更多健康細胞可降低肺癌風險 doi:10.103
2014年10月16~17日,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分會快速檢測技術及儀器專業委員會第一屆學術研討會在浙江嘉興隆重召開,本次會議由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分會及快速檢測技術及儀器專業委員會主辦,首都科技條件平臺檢測與認證領域中心、浙江
截至2019年12月31日,中國學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在線發表了186篇文章,其中生命科學領域有109篇,材料學有30篇,物理學有20篇,化學有12篇,地球科學有15篇。iNature團隊對于這些文章做了系統的總結: 按雜志來劃分:Cell 發表了31篇,Nature 發
昨天,上海市政府舉行新聞發布會,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凱先、市科委總工程師陸敏、聯影集團聯席總裁張強等科技界專家介紹上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情況。圖片來源于網絡 羥氯喹已做臨床試驗 陳凱先院士透露,在目前還沒有特效藥的情況下,上海也在積極推進一批已上市藥物、或者至少已經具備一定臨床研究基礎的藥物,
截至2019年12月13日,中國學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在線發表了105篇文章(2019年的Cell已經全部更新完畢,而對于Nature及Science只剩下了一期,將分別會12月19日及20日進行更新),小編對于這些文章做了系統的總結: 按雜志來劃分:Cell 發表了30
2019年冠狀病毒(縮寫為“ COVID-19”)是病毒家族中的一種新型病毒,可以人與人之間進行傳播,引起威脅生命的呼吸系統疾病,包括肺炎。這種新型冠狀病毒最初在中國湖北省武漢市被發現,現已在全球多個地區被發現。鑒于此種病毒傳播的嚴重性,世界衛生組織國際衛生條例應急委員會已于2020年1月30日
約到高福很難,在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熟悉他的人都說,高福是所里最忙、最辛苦的人。 翻開高福的簡歷,中科院院士、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病原微生物與免疫學重點實驗室主任、國科大醫學院院長、中華醫學會副會長……數十個頭銜加身的他,恨不得24個小時都拿來工作。 可他卻笑
自2015年5月巴西發現首例本地感染寨卡病毒病例以來,寨卡疫情不斷發酵,開始在巴西等美洲國家持續肆虐,對疫情地區帶來了一定的恐慌。寨卡病毒主要通過蚊蟲傳播,還可經性交傳染,多數感染者不會發病,但是偶爾會出現發燒、紅疹、關節疼痛等輕微病狀。其對人類的威脅主要在于孕婦一旦感染寨卡病毒,可能導致胎兒發
2016年版的《自然》年度十大人物今天(12月19日)公布了,這是《自然》選出的在今年對于科學產生了重大影響的十個人。“今年的名單突顯了來自全球各地的研究人員,在天文學,生殖生物學和少數族裔在科學領域的權利方面做出了自己的貢獻。”Richard Monastersky,《自然》的特寫編輯表示,“
生物通報道: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的高福院士研究組主要研究方向為病原微生物跨種間傳播機制與結構免疫學,尤其是有關T細胞識別、艾滋病病毒等囊膜病毒侵入的分子機制、禽流感等動物源性病原跨種間傳遞的機制的研究。近期其研究組接連在Cell,Cell Host & Microbe雜志上發文,分別解析了
針對多國蔓延的寨卡病毒(Zika virus),在感染性疾病診治協同創新中心的大力支持下,清華控股旗下博奧生物集團有限公司暨生物芯片北京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簡稱“博奧集團”)僅用3天時間,開發出寨卡病毒30分鐘快速恒溫擴增檢測試劑,目前該檢測試劑原理性實驗已經獲得成功。此外,博奧集團已經應用新
不知不覺,5月份即將結束了,在即將過去的5月里Nature雜志又有哪些亮點研究值得學習呢?小編對此進行了整理,與各位一起學習。 【1】Nature:重磅!一些人胚胎干細胞系發生癌癥相關突變 doi:10.1038/nature22312 根據一項新的研究,在用于基礎研究或臨床開發的140種
據新華社電2月29日,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透露,該院協同創新團隊成功從寨卡病毒患者尿液中分離出寨卡病毒毒株。 作為廣東地區重大傳染病定點醫院,自2月12日收治廣東首例輸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以來,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協同解放軍軍事醫學科學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展開聯合攻關,25日在
寨卡疫情自2015年在巴西爆發以來已迅速蔓延至南美其他各國、中北美加勒比海地區,并進一步擴散到全球66個國家和地區。我國于今年2月第一例輸入性病例起至今已有12人感染了寨卡病毒。目前,越來越多研究表明寨卡病毒感染與胎兒和新生兒小頭癥畸形密切相關,該病毒的感染還能引起許多神經系統的疾病,比如格林巴
植入微電極陣列幫癱瘓患者恢復運動能力 美國學者在《自然》雜志上發表的一項神經科學研究報告稱,借助大腦運動皮層記錄信號,首次成功地讓一名癱瘓患者恢復多個手指、手和手腕的運動能力。 研究團隊在一位24歲四肢癱瘓的男性被試者的運動皮層中,植入了微電極陣列,隨后使用機器學習算法來解碼神經元的活動,并
這個春節,一場始料未及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人們對于鼠年的憧憬,不斷滾動的疫情播報牽動著每個人的心。 在這場戰“疫”中,中華預防醫學會感染性疾病防控分會常務委員兼秘書長、中山大學附屬三院感染科副主任林炳亮除了參與醫務工作,還不斷通過互聯網做科普。他向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透露,這些天面對的線上咨詢
生物通報道:《Cell Stem Cell》雜志是2007年Cell出版社新增兩名新成員之一(另外一個雜志是Cell Host & Microbe),這一雜志內容涵蓋了從最基本的細胞和發育機制到醫療軟件臨床應用等整個干細胞生物學研究內容。這一雜志特別關注胚胎干細胞、組織特異性和癌癥干細胞
近日,中國科學院北京生命科學研究院與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在寨卡病毒疫苗研究上取得重要進展。圖1.AdC7-M/E疫苗的構建與抗原表達圖2.AdC7-M/E疫苗保護睪丸免受寨卡病毒引起的損傷和萎縮 寨卡病毒屬于黃病毒科黃病毒屬,是一種主要由蚊蟲傳播的病原。2015年,巴西暴發寨卡疫情并迅速在南美和中
近日,中國科學院北京生命科學研究院與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在寨卡病毒疫苗研究上取得重要進展。 寨卡病毒屬于黃病毒科黃病毒屬,是一種主要由蚊蟲傳播的病原。2015年,巴西暴發寨卡疫情并迅速在南美和中北美蔓延,進一步擴散到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2016年2月,我國首例輸入性寨卡病例被報道。寨卡感染能夠
近日,中國科學院北京生命科學研究院與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在寨卡病毒疫苗研究上取得重要進展。 寨卡病毒屬于黃病毒科黃病毒屬,是一種主要由蚊蟲傳播的病原。2015年,巴西暴發寨卡疫情并迅速在南美和中北美蔓延,進一步擴散到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2016年2月,我國首例輸入性寨卡病例被報道。寨卡感染能夠
這段時間以來,寨卡病毒幾乎已經人盡皆知。這種病毒在拉美國家造成了嚴重的疫情,會造成新生兒小頭畸形和一種嚴重的神經疾病(格林—巴利綜合征)。今年二月,世界衛生組織WHO宣布寨卡病毒的爆發和傳播已經構成全球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目前還沒有什么藥物能夠有效控制寨卡病毒感染,最佳預防方式仍是采取保護措施,避
2016年,我國出現了第一例裂谷熱病毒感染病例。一名中國男子在非洲安哥拉打工時,出現了頭痛發熱、全身肌肉關節痛等癥狀。飛回北京緊急治療后,這名患者康復出院。 令人慶幸的是,在他的血液中,中國科學家分離出了有可能治療這種疾病的單克隆抗體。 “這項工作證明抗體能在裂谷熱防控中發揮重要作用,也為
2016年,我國出現了第一例裂谷熱病毒感染病例。 一名中國男子在非洲安哥拉打工時,出現了頭痛發熱、全身肌肉關節痛等癥狀。飛回北京緊急治療后,這名患者康復出院。 令人慶幸的是,在他的血液中,中國科學家分離出了有可能治療這種疾病的單克隆抗體。 “這項工作證明抗體能在裂谷熱防控中發揮重要作用,也
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日前宣布,在中法科學家的聯合攻堅下,寨卡重組蛋白型疫苗研制成功,上海巴斯德所正與智飛生物集團公司合作,對該疫苗進行臨床前研究。 Zika病毒是一種由蚊子傳播的病毒,該病毒可能導致嬰兒患上“小頭癥”。2015年,巴西有2700名嬰兒懷疑患上小頭癥,其中29人死亡,主要集
P4實驗室是全球生物安全最高級別的實驗室,然而,迄今為止我國尚未建成一個P4實驗室。在傳染病日趨國際化的情況下,P4實驗室成為防控傳染病的一支重要力量。今年埃博拉病毒的新一輪爆發,引發全球嚴防警報。該病毒盡管尚未侵襲我國,但針對埃博拉病毒的科研現狀已受到廣泛關注。獲悉,我國目前還正在積
25日,筆者從軍事醫學科學院獲悉,該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與國家質檢總局所屬單位、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密切合作、聯合攻關,在我國首次成功分離出兩株寨卡病毒,一株來源于從委內瑞拉入境廣州的患者尿液標本,另一株來源于從薩摩亞入境深圳的患者血液標本。分離獲得病毒,對于我國防控寨卡疫情具有重要意義。 直接
一、2019-nCoV的簡要回顧 目前的研究表明,新型肺炎是指由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引起的呼吸道疾病。因此,新型肺炎藥物的研制離不開對2019-nCoV的認識。 2020年2月3日,上海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張永振教授團隊和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石正麗教授團隊分別
近期,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肖庚富研究團隊在寨卡病毒(ZIKV)感染宿主細胞的定量蛋白質組學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繪制了ZIKV感染宿主細胞后宿主蛋白的調控圖譜,系統展示了ZIKV與宿主蛋白的相互作用情況。相關論文Quantitative proteomic analysis of mosqu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