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納米孔測序將全面升級,回避Illumina專利之戰
一直以來,牛津納米孔公司對其核心產品的微通道都持有保密態度,然而自測序巨頭Illumina公司對其進行專利訴訟之后,牛津納米孔透露了其最新設備的驅動因子——細菌孔隙,似乎有意回避Illumina的專利之戰。 納米孔測序被譽為是一個比傳統測序更便攜和實惠的技術,根據單核苷酸通過孔隙產生的電流變化來檢測DNA的序列,2014年,牛津納米孔推出了第一款商業化的納米孔測序儀——MinION。雖然研究人員稱贊該技術并為提高其準確性而不斷努力,但對MinION的孔隙結構一無所知。 2月23日,Illumina公司起訴牛津納米孔公司使用細菌驅動孔隙——恥垢分枝桿菌孔蛋白A(Mycobacterium smegmatis porinA,MspA)侵犯了Illumina的專利。對那些擔心失去納米產品或擔心專利之戰會扼殺新平臺發展的研究人員而言,本次訴訟是一個非常痛心的消息。巴爾地摩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生物醫學工程師 Winston Timp......閱讀全文
詳解牛津納米孔測序儀
?牛津納米孔測序儀在美國人類遺傳學學會年會上公布技術參數 2014年的ASHG年會于10月18日開始在圣地亞哥舉行,有幸親眼目睹了牛津納米孔公司MinIon的現場演示,技術之創新,令人震驚!21日下午,牛津納米孔公司特地在旁邊的Hardrockho舉行了一個小型的封閉式的技術說明會,講解了納米孔的
詳解牛津納米孔測序儀
2014年的ASHG年會于10月18日開始在圣地亞哥舉行,有幸親眼目睹了牛津納米孔公司MinIon的現場演示,技術之創新,令人震驚!21日下午,牛津納米孔公司特地在旁邊的Hardrockho舉行了一個小型的封閉式的技術說明會,講解了納米孔的測試結果。 尺寸 MinION的尺寸之小,大大出乎我的
牛津納米孔測序將全面升級,回避Illumina專利之戰
一直以來,牛津納米孔公司對其核心產品的微通道都持有保密態度,然而自測序巨頭Illumina公司對其進行專利訴訟之后,牛津納米孔透露了其最新設備的驅動因子——細菌孔隙,似乎有意回避Illumina的專利之戰。 納米孔測序被譽為是一個比傳統測序更便攜和實惠的技術,根據單核苷酸通過孔隙產生的電流變化
三代測序的前奏:Illumina再訴牛津納米孔
Illumina今天正式宣布起訴Oxford Nanopore,訴訟涉及后者在納米孔測序相關領域涉嫌侵犯Illumina兩項專利。 Illumina同時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和美國南加州地方法院提出此次訴訟,起訴Oxford Nanopore侵犯其美國專利局第8673550號和9170230號專
納米孔測序技術
測序長度和準確率的快速提升使得納米孔測序有望顛覆DNA測序市場。紐約威爾康奈爾醫學院的計算生物學家Christopher Mason喜歡在會議上表演一個“絕活”:他和同事先從志愿者手機上收集DNA樣本,然后就能在一個小時內現場進行譜系分析,甚至敘述志愿者一天的生活細節。“我們能從留在手機上的DNA信
納米孔測序技術有望顛覆DNA測序市場?
Scott Tighe(左)等研究人員利用MinION設備在南極泰勒谷測序微生物DNA。 “我們能從手機上的殘留物預言誰剛吃了一個橘子或者誰吃了豬肉。”美國紐約威爾康奈爾醫學院計算生物學家Mason表示。你們相信嗎?Christopher Mason有一個喜歡在會議上展示的技巧。通過從志愿者手機
納米孔測序技術發展簡介
隨著對DNA結構和序列的研究,DNA測序技術不斷發展,成為生命科學研究的核心領域,對生物、化學、電學、生命科學、醫學等領域的技術發展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利用納米孔研究出新型的快速、準確、低成本、高精度及高通量的DNA測序技術是后人類基因組計劃的熱點之一。 納米孔測序技術發展簡介 納米孔檢測技
Nature Methods:納米孔測序儀潛力無限
來自英國Oxford Nanopore公司的MinION是第一臺商業化的納米孔測序儀。它在帶來無限希望的同時,也承受著高錯誤率的質疑。英國伯明翰大學的Nicholas J. Loman和愛丁堡大學的Mick Watson在最新一期的《Nature Methods》上撰文,稱新開發的工具讓納米孔測
納米孔測序儀真機現身ASHG
英國Oxford Nanopore Technologies公司在年初的基因組生物學技術進展年會(AGBT)上發布了一款便攜式的基因組測序儀MinION,性能強勁,價格給力,引發市場轟動。然而,大半年過去了,納米孔測序儀卻遲遲不見蹤影,連更早發布的GridION也未上市。于是,生物界開始議論
納米孔測序的過去、現在和將來
縱觀測序技術的發展歷程,沒有哪一個技術像納米孔測序那樣慢熱,但也沒有哪一個技術像納米孔測序這么接近普羅大眾。將單鏈DNA拉過蛋白孔,檢測堿基穿過時電導的微小改變,納米孔測序的這一基礎理念已經有十幾年歷史了。 1996年哈佛大學的DanielBranton、加州大學的DavidDeamer及其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