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療法是癌癥治療領域最熱鬧,也是進展最快的腫瘤治療研究方向。不過無論是PD-1抗體解除免疫耐受的免疫藥物療法,還是激活特定免疫細胞,利用腫瘤細胞特定抗原,讓免疫系統清洗目標細胞的CART療法,都不具有個性化,在免疫系統殺滅腫瘤細胞的同時,也會殺死和腫瘤細胞接近的正常細胞,也是這些治療具有明星副作用的原因之一。由于每個患者和腫瘤都具有個性特征,針對腫瘤細胞的特定類型,進行更特意性地清除,或許能解決這個問題。 癌癥疫苗作為控制癌癥的一個手段不是一個新概念,其基本思路是利用癌癥細胞和正常細胞表面有不同的蛋白,用癌細胞疫苗的手段,喚醒免疫系統啟動對癌癥細胞的攻擊。最近美國癌癥研究學會學術年會上的一項早期臨床研究結果,顯示了一種針對特定患者腫瘤特定蛋白進行的腫瘤疫苗療法的突出效果。當然這種療法進入臨床仍需要進一步研究和醫藥公司參與的開發規模化生產技術。 2016年美國癌癥學術年會4月16-20日在路易斯安那州新奧爾良召開。投資者......閱讀全文
若問當今腫瘤治療最火熱的方向是什么?免疫治療必定占有一席之地且極為重要。 免疫檢查點阻斷療法已成為當今最熱門的免疫療法之一,該療法顯著改變了目前癌癥治療的格局,而PD-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免疫阻斷療法正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 PD-1/PDL-1
2004年6月,一位剛從大學畢業的姑娘分到我這里做檢查。她那年22歲,剛剛訂婚。在畢業前的幾個月里,雪莉(化名)一直被咳嗽搞得不得安寧。CT(computed tomographic,即計算機斷層掃描)檢查發現,她的雙肺有多處陰影,而進一步的活組織檢查顯示,這是一種來自皮膚的惡性腫瘤——轉移到肺
從被檢出滑膜肉瘤,到去世,年僅21歲的小伙子魏則西用了兩年時間。盡管不愿相信,一個年輕的生命終究還是走了。而他的一段“知乎”上的留言,讓武警北京總隊第二醫院的生物細胞免疫療法“走上臺前”,成為被追問的對象,新京報記者為此多方采訪求證,試圖解開圍繞療法的謎團。 疑問1 滑膜肉瘤是種什么病怎么治?
從被檢出滑膜肉瘤,到去世,年僅21歲的小伙子魏則西用了兩年時間。盡管不愿相信,一個年輕的生命終究還是走了。而他的一段“知乎”上的留言,讓武警北京總隊第二醫院的生物細胞免疫療法“走上臺前”,成為被追問的對象,新京報記者為此多方采訪求證,試圖解開圍繞療法的謎團。 疑問1 滑膜肉瘤是種什么病怎么治?
據報道輝瑞準備明年開始第一個三合一免疫療法組合的一期臨床。這個組合包括PD-L1抗體Avelumab、 4-1BB激動劑Utomilumab、和一個OX40激動劑。據稱該試驗準備探測人體能忍受多大程度的免疫激活,并找到最佳平衡點。現在PD-1抗體的年花費達到15萬美元,所以三個新型免疫療法的價格
從傳統的手術、放化療到當前火熱的免疫療法,科學家們一直試圖找到對抗癌癥的更好療法。作為一種新型抗癌途徑,腫瘤免疫療法有著獨有的特點——它是一種動態的治療,更多的是對自身免疫系統的一種“培養和教育”,使之成為攻擊腫瘤的“武器”。 目前,全球制藥公司已經獲批的或者正在積極開發的腫瘤免疫療法產品包括免
過去一百多年,人們努力增強免疫激活機制,這些機制被人類用來消滅入侵者,其中包括腫瘤細胞。 但過去十年間,研究人員發現,這種“免疫增強化”策略通常無法達到客觀緩解的目的,并有頻繁的免疫相關不良事件(irAEs)。 10月4日,耶魯大學醫學院教授陳列平在Cell上發表了一篇題為“A Parad
2018年度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獲得者揭曉。今年該獎項頒給了美國得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免疫學家詹姆斯·艾利森(James P. Allision)和日本京都大學教授本庶佑(Tasuku Honjo),以表彰他們發現了抑制免疫調節的癌癥療法,兩人將分享900萬瑞典克朗的獎金。 詹姆斯·艾利森,美國免疫
最近兩天,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大學生魏則西之死引發滔滔輿論。這位21歲的滑膜肉瘤患者經歷了漫長痛苦的放療和化療后,于2016年4月12日安靜辭世。 滑膜肉瘤是一種惡性腫瘤,轉移性強,目前難以治療。魏則西生前在傳統的治療手段無望的時候,通過百度搜索找到武警北京總隊第二醫院,接受一種號稱為“最先進技術
千百年來,癌癥一直是人類生命健康的最大威脅。據《2017年中國腫瘤登記年報》統計,我國每年有約1萬人確診為癌癥,平均每分鐘就有7個人確診。 免疫療法為腫瘤治療帶來新的希望,反應率成瓶頸 腫瘤免疫療法(Immuno-Oncology Therapy,I-O)首次出現于 19世紀末期,經過130
隨著科研人員對腫瘤免疫學理論與免疫治療新原理新方法的探索 不斷深入,研究免疫療法針對不同腫瘤的效應及機制、以及聯合 應用不同的免疫療法對腫瘤的抵抗效應和機制將帶來生命科學領 域的巨大飛躍。 問:曹院士,您覺得將腫瘤免疫治療列為最值得的關注的科學領域之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曹雪濤:腫瘤是困擾人
千百年來,癌癥一直是人類生命健康的最大威脅。據《2017年中國腫瘤登記年報》統計,我國每年有約1萬人確診為癌癥,平均每分鐘就有7個人確診。 免疫療法為腫瘤治療帶來新的希望,反應率成瓶頸 腫瘤免疫療法(Immuno-Oncology Therapy,I-O)首次出現于 19世紀末期,經過130
近年來,研究者們在腫瘤的預防與治療領域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臨床上手術、放化療以及免疫療法的結合使用也大幅提高了患者的壽命以及生活質。然而,在很多情況下,腫瘤組織還是會出現較強的抗藥性,使得治療結果往往不佳。因此,進一步探究癌細胞的耐藥性的產生以及尋找針對性的治療方法是目前的研究熱點。本期為大家帶
“直到不久前,癌癥的治療基本上還是不成功的,除了對少部分癌癥類型。而目前一個令人振奮的新的治療技術,即依賴免疫應答的免疫治療技術,對許多種不同的癌癥都取得了顯著的治療效果。” 澳大利亞悉尼Garvan醫學研究所教授,2015年美國免疫學會終身成就獎獲得者,美國免疫學會前主席(1998-2002
科技的進步讓人類意識到了免疫系統在腫瘤治療中所起到的關鍵作用。如今,腫瘤免疫療法已經在癌癥治療中掀起了一場革命。在不到十年的時間里,腫瘤免疫療法的研發項目已經占到了全球腫瘤療法研究項目的60%以上。保守估計,這一市場規模將于2023年超過350億美元以上。盡管這一療法已經在多種腫瘤類型上取得了巨
昨日,美國FDA批準了全球第二個CAR-T上市,用于治療特定非霍奇金淋巴瘤,這是繼諾華的首個CAR-T療法的又一次重大突破。腫瘤免疫療法頻傳捷報,特別是以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技術(CAR-T)以及免疫檢查點阻斷技術為代表的新興腫瘤免疫療法,發揮著巨大潛力。考慮到該療法臨床前評估需要接近人類免疫系統且具
近日,來自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一種利用患者自身免疫細胞的免疫療法在治療1型糖尿病的早期臨床試驗中顯示出巨大前景。這種療法利用I型糖尿病患者血液中一種叫調節性T細胞的免疫細胞,在證明安全性的I期臨床試驗中不僅沒有造成嚴重副作用,而且這些細胞能在患者體內存在至少一年時間。
癌癥免疫療法可以說是近年來生物科學領域的重頭大戲,基于T細胞的CTLA4抗體、PD-1抗體、PD-L1抗體等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療法和CAR-T、TCR-T等細胞療法皆是近年來大熱的免疫療法。但是最近,一個名為CD47的靶點卻異軍突起,大放異彩,成為各大投資者的追逐對象。 最近,斯坦福大學醫學院
近年來,隨著腫瘤免疫調控機制的逐漸清晰和基因改造技術的不斷提高,腫瘤免疫治療領域得到了空前發展。從非特異性免疫刺激劑到腫瘤疫苗,再到針對免疫檢查點阻斷的單克隆抗體和過繼細胞免疫治療,一項項創新免疫治療技術為人類抵抗腫瘤提供了更多的武器,也讓那些屢戰屢敗的臨床醫生和科學家們重拾了信心。尤其是近5年
免疫治療已成為癌癥精準醫療中的一大熱點,并已逐步發展成為繼手術、化療和放療后的第四種腫瘤治療模式。2019年,腫瘤免疫治療有突破有進展。值此新年之際,轉化醫學網整理了今年熱門的免疫治療研究文章,共有12篇。 01 Treg細胞重編程改善免疫治療 Mauro Di Pilato,et al.
一度在國內遍地開花的細胞免疫療法在“魏則西事件”之后將被嚴控,靠此項技術與各大醫院合作的大大小小的生物技術類公司,正在緊急尋求出路。 “你幫我問問看有沒有愿意合作做基因檢測的,我們可能要開展新的業務。”一位本來做細胞免疫治療的業內人士已經開始向朋友尋求幫助。他的朋友則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根據最新發布的《2015中國腫瘤登記年報》顯示,每一分鐘我國就有6人被診斷為惡性腫瘤,有5人死于癌癥。其中,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高居榜首。 上海市胸科醫院腫瘤科(上海市肺部腫瘤臨床醫學中心)主任陸舜教授。 “外科手術、放療、化療等傳統的腫瘤治療方式已不能完全滿足患者的治療愿望,近年來,腫瘤
“魏則西事件”,除了讓百度、莆田系、部隊醫院等成為眾矢之的,也將癌癥免疫細胞治療的行業亂象再次曝光于眾。 由于監管不力,一項還沒有正規臨床試驗證明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癌癥免疫細胞療法,卻幾乎在全國的三甲醫院遍地開花。 5月4日,國家衛生計生委召開視頻會議,要求進一步加強對違規醫療行為的監管和
北京時間1月10日(美國西岸時間1月9日),中國民營企業三胞集團與全球生物醫藥界知名企業Valeant公司在舊金山達成股權收購協議,收購后者旗下美國生物醫藥公司Dendreon100%股權,從而成為全球首個前列腺癌細胞免疫療法Provenge的擁有者,這是中國企業在美國收購的唯一原創藥物,一舉躋
今天英國藥價監督機構NICE宣布將不支持施貴寶的PD-1抑制劑Opdivo作為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二線藥物,因為其價值與價格不匹配。施貴寶提出多個價格方案,包括使用一年后免費,但NICE認為紫杉醇或BI的多激酶抑制劑nintedanib性價比更合理。 我不知道NICE性價比是怎么算的,如果按一年
基因編輯技術是對某一核苷酸序列中的特定基因位點進行人為改變,插入、刪除、替換或修飾基因組中的特定目的基因使其表達性狀改變的一種新興分子生物技術。CRISPR -Cas9作為一種新興的基因編輯技術,通過定向敲除腫瘤免疫檢查點分子或者通過快速簡便的基因編輯,而被廣泛應用于腫瘤治療領域,其顯著降低了腫
一轉眼3月即將結束,那么3月Nature有什么亮點研究呢?下面小編為大家盤點了本月Nature雜志的亮點文章,以饗讀者。 【1】Nature:重磅!發現CD4 T細胞HIV病毒庫的標志物---CD32a doi:10.1038/nature21710.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法國研究人員發現一
CAR-T(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 Immunotherapy),即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免疫療法。該療法是一種出現了很多年但近幾年才被改良使用到臨床中的新型細胞療法。在急性白血病和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療上有著顯著的療效,被認為是最有前景的腫瘤治療方式之一。正
炎熱的八月,由火石創造舉辦、生物探索協辦的《2017杭州生物醫藥產業創新與投資洽談會》在蘇州獨墅湖湖畔舉行,筆者有幸見到了“科普達人”、蘇州偶領生物總經理兼執行董事謝雨禮博士。他撰寫的系列科普文章在行業社交媒體受到了廣泛傳播與稱贊。 據悉,謝雨禮博士畢業于南開大學化學系,獲得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
2016年是中國醫學科學院建院60周年,北京協和醫學院建校100周年。作為中國醫學科學院大家庭的新成員,蘇州系統醫學研究所于10月31日主辦了院校慶系列活動——“免疫調節、微環境與腫瘤治療”學術研討會,為同行們帶來了一場學術盛宴。會議期間,生物探索記者有幸采訪了這次會議的主要組織者,國家“青年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