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將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緊緊圍繞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的主題主線,以3項規劃計劃為切入點做好系統謀劃,以7項制度為重點健全制度體系,以六大項目為抓手帶動整體工作,以3個能力建設為基礎進一步提升能力,協調推進生態保護、監督管理、監測評價工作,推動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在“十三五”開好局、起好步。 一、系統謀劃“十三五”工作 編制3項重要規劃計劃。深入落實《國家海洋局海洋生態文明建設實施方案》,制訂2016年海洋生態文明建設工作計劃;系統謀劃海洋生態環境監測體系發展,開展全國海洋生態環境監測體系總體布局及發展思路研究,編制《全國海洋生態環境監測與評價“十三五”規劃》和《全國海洋生態保護與建設“十三五”規劃》。 二、深化制度體系建設 加快法律法規和標準修訂。全面梳理海洋環保領域法律、法規和標準,研究提出廢改立的相關意見;配合做好《海洋環境保護法》和《海洋石油勘探開發......閱讀全文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國家海洋局發布關于推進海洋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的意見。 推進海洋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的目標是,到2020年,要基本實現全國海洋生態環境監測網絡的科學布局,監測預警能力、信息化和保障水平顯著提升,監測數據信息互聯共享、高效利用,監測與監管協同聯動。全面建成協調統一、信息共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要求,堅持統籌規劃、全面設點,全國聯網、測管協同,形成國
近日,國家海洋局印發《關于推進海洋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圍繞健全海洋生態環境監測網絡運行管理機制、優化完善海洋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布局、推進監測信息集成共享和信息公開、提升海洋綜合管理和服務支撐效能、健全海洋生態環境監測評價標準規范體系、加強海洋生態環境綜合監測能
近日,國家海洋局印發《關于推進海洋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圍繞健全海洋生態環境監測網絡運行管理機制、優化完善海洋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布局、推進監測信息集成共享和信息公開、提升海洋綜合管理和服務支撐效能、健全海洋生態環境監測評價標準規范體系、加強海洋生態環境綜合監測能
中共中央 國務院 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 (2018年6月16日) 良好生態環境是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內在要求,是增進民生福祉的優先領域。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打好污染防治攻堅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國務院印發《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方案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通知》提出,目前,我國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存在范圍和要素覆蓋不全,建設規劃、標準規范與信息發布不統一,信息化水平和共享程度不高,監測與監管結合不緊密,監測數據質量有待提高等突出問題,難以滿足生態文明建設
“我們嚴格環境準入,對不符合海洋功能區劃、海洋環保規劃和海洋生態紅線管理的海洋開發活動,實施一票否決。目前,正在組織修編《煙臺市海域使用規劃》、《煙臺市海洋生態紅線區規劃》、《煙臺市海岸保護利用規劃》等規劃,對生態系統敏感區和重要生態功能區進行保護,對開發活動的內容、方式和強度進行約束。”近日在
生態環境監測是生態環境保護的耳目與基石。基礎不牢,地動山搖。沒有科學準確的監測數據作支撐,生態環保工作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生態環保事業發展越快,越離不開牢固的監測基礎。加強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是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舉措,對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具有深遠意義。 一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方案的通知 國辦發〔2015〕56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方案》已經黨中央、國務院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國務院辦公廳 2015年7月26日 (此件公開發布)生態環境監測
近日,國務院關于印發“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全文如下: 國務院關于印發 “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的通知 國發〔2016〕65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現將《“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實施。 國務院 2016年11月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海南)實施方案》,并發出通知,要求有關地區和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海南)實施方案》要求以生態環境質量和資源利用效率居于世界領先水平為目標,著力在構建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優化國土空間布局、統籌陸海保護發展、提升生
2017年4月28日至5月28日,中央第一環境保護督察組對天津市開展了環境保護督察,并于7月29日反饋了督察意見。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天津提出的“三個著力”重要要求,把中央環保督察反饋意見整改
第八章 加快制度創新,積極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統籌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建設,以環保督察巡視、編制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等落實地方環境保護責任,以環境司法、排污許可、損害賠償等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加強信息公開,推進
分析百科網訊 今日,自然資源部發布關于促進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涉及了傳統海洋產業的改造升級、海洋新興產業培育壯大、海洋服務業提升、重大涉海基礎設施建設和海洋經濟綠色發展。 其中海洋新興產業包含了深遠海資源開發工程裝備制造、游艇裝備制造、海洋可再生能源裝備、海水淡化裝備、海洋環保(監測
近日,經國務院批準,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2個部委聯合印發了《全國生態保護與建設規劃(2013年~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作為全國生態保護與建設工作的行動綱領和指南,《規劃》將海洋生態保護與建設納入其中,確定了“一帶四海十二區”的海洋生態保護與建設的總體布局,并明確了5項海洋生
生態文明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內容,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事關“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先后出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了重大進展和積極成效。但總體上看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水平仍滯后于經濟社會發展,資源
2020年2月28日,生態環境部發布了《淡水水生生物水質基準—鎘》(2020年版),這是我國第一個國家生態環境基準。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吳豐昌院士和有關專家就基準的出臺意義等問題進行了解答。 問:作為國家生態環境基準委員會的主任委員,想請您給大家介紹一下什么是生態環境基準?我們為什么要制定自己的
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的指導意見》 新華社北京3月3日電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的指導意見》,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關于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的指導意見》全文如下。 為貫徹落實黨的
2月8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劃定并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的若干意見》,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意見要求2017年年底前,京津冀區域、長江經濟帶沿線各省(直轄市)劃定生態保護紅線;2018年年底前,其他省(自治區、直轄市)劃定生態保護紅線;2020年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設立統一規范的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意見》及《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福建)實施方案》,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關于設立統一規范的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意見》全文如下。 黨的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
“到2020年,全國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基本實現環境質量、重點污染源、生態狀況監測全覆蓋,各級各類監測數據系統互聯共享,監測預報預警、信息化能力和保障水平明顯提升,監測與監管協同聯動,初步建成陸海統籌、天地一體、上下協同、信息共享的生態環境監測網絡。”這是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的《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
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七次會議今天上午分組審議了環境保護部部長陳吉寧受國務院委托所作的2016年度環境狀況和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及研究處理《環境保護法》執法檢查報告及審議意見情況報告。 全國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及部分代表、委員在發言中表示,環境保護、生態建設是最大的民生之一,環境保護部這幾年
記者:“十二五”期間,我國海洋經濟發展狀況如何? 王宏:“十二五”以來,面對錯綜復雜的國內外經濟發展環境,我國海洋經濟總體保持平穩運行,產業結構進入深度調整的新階段,為東部沿海地區加快發展后勁奠定了基礎。具體概括為“五個新”: 海洋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當前,我國海洋經
記者從國家海洋局獲悉:目前,南海現有的海洋環境保護、海洋資源開發、科研以及海上航行安全等公共服務保障能力不足,為此,國家海洋局著手制定規劃,加強南沙島礁及其附近海域的保護、開發利用以及相關管理活動,提升南海地區海上公共服務能力。 南沙海區遠離大陸,航線密集,漁業資源豐富。由于過度捕撈生物資源現
10月25日,我國海洋衛星家族又添一名新成員——海洋二號B衛星上天了。 目前,我國海洋衛星已經實現了從單一型號到多種型譜、從試驗應用向業務服務的轉變,向系列化、業務化的方向快速邁進。 在取得可喜成果的同時,我國海洋衛星還存在哪些不足?未來又將如何發展?中國工程院院士、自然資源部國家衛星海洋應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總體部署,進一步發揮福建省生態優勢,深入開展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綜合試驗,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重大意義 (一)探索生態文明建設新模式。福建省是我國南方地區重要的生態屏障,生態文明建設基礎較好,多年來持之以恒實施
由國家海洋局東海分局會同蘇滬浙海洋行政主管部門編制的《長三角海洋生態環境立體監測網建設及動態評估專項工作方案》(以下簡稱《專項工作方案》), 12月23日在滬通過國家海洋局主持的專家評審。 由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潘德爐院士等7位專家組成的專家評審組,聽取了《專項工作方案》工作背景
“十三五”時期,我國面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節點,環境保護的外部條件和內部動力發生重大變化,國務院要求的規劃定位發生重大變化,其承載內容、邊界和基本特征也不同以往,具有其特殊性,也具有重大意義。 《“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是我國編制的第九個五年環境保護規劃,與以往的五
黨的十九大取得的一個重大理論成果和歷史性貢獻,是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確立為我們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實現了黨的指導思想的又一次與時俱進。黨的十九大報告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了系統闡述,特別是將“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作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方略的重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國家標準化體系建設發展規劃(2016—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 與國際互通 “規劃”指,到2020年,基本建成支撐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標準化體系。標準化戰略全面實施,標準有效性、先進性和適用性顯著增強。標準化體制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