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檢集團與安徽檢驗檢疫局簽署戰略合作備忘錄
近日,中國檢驗認證(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檢集團”)與安徽出入境檢驗檢疫局(以下簡稱“安徽局”)在安徽合肥簽署戰略合作備忘錄,中檢集團董事長齊京安、安徽局局長姜宗亮代表雙方在備忘錄上簽字并講話,中檢集團領導班子成員、檢驗公司總經理孔祥月、安徽局副局長戴永華、程愈強等參加簽約儀式。 根據備忘錄,中檢集團與安徽局本著“互信互利、合作共贏”的原則,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安徽局將全力支持中檢集團的業務發展,充分采信中檢集團檢驗檢測認證結果;中檢集團將全力支持安徽局的各項檢驗監管工作,對其所屬機構的發展提供資源支持。雙方約定,將按照國家質檢總局的工作要求,在實驗室建設、檢驗檢疫業務、檢驗檢測認證機構改革整合發展、精神文明創建等方面推動相關機構的深度合作,為全國質檢系統檢驗檢測認證機構整合發揮示范作用,促進檢驗檢測認證服務業快速發展。 中檢集團安徽公司、集團公司辦公室和機構整合辦公室負責人及相關人員參加簽約儀式。......閱讀全文
山東檢驗檢疫局與中檢集團加快重要產品追溯體系建設
2月15日,中檢集團與山東檢驗檢疫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依法依規、公平公正、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就建立監管溯源機制、第三方采信以及檢疫處理相關業務等方面展開合作。 根據協議,雙方依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重要產品追溯體系建設的意見》,發揮各自優勢,創新監管模式,推動全球商品溯源在山東口岸
中檢集團與安徽檢驗檢疫局簽署戰略合作備忘錄
近日,中國檢驗認證(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檢集團”)與安徽出入境檢驗檢疫局(以下簡稱“安徽局”)在安徽合肥簽署戰略合作備忘錄,中檢集團董事長齊京安、安徽局局長姜宗亮代表雙方在備忘錄上簽字并講話,中檢集團領導班子成員、檢驗公司總經理孔祥月、安徽局副局長戴永華、程愈強等參加簽約儀式。 根據備
中檢集團換帥
“國字號”檢測機構中國檢驗認證集團(以下簡稱中檢集團)日前換帥,原北京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局長、黨組書記齊京安已出任中檢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據悉,中檢集團主要負責人任免決定已于4月8日宣布。中檢集團官網截圖 此外,4月7日,國家質檢總局局長、黨組書記支樹平出席北京檢驗檢疫局干部大會并講
中檢集團獲得國際檢驗機構聯盟準會員資格
1月31日,筆者從中國檢驗認證集團(簡稱“中檢集團”,英文縮寫CCIC)獲悉,中檢集團正式成為國際檢驗機構聯盟(IFIA)新條例下第一個準會員成員(A2級別)即將滿月。 2015年11月26日,IFIA理事會總干事Roger先生通知中檢集團,在11月13日召開的IFIA理事會年會上,理事會正
山西朔州檢驗檢疫局正式開檢
4月22日,新任山西檢驗檢疫局局長、黨組書記于洋來到朔州,以一名普通檢驗員的身份操作集中審單系統,接受了朔州檢驗檢疫局第一份出口貨物報檢單證,標志著朔州局正式開檢運行,這是檢驗檢疫部門在山西轄區的第六個分支機構。朔州局的成立,進一步優化了機構布局和檢力配置,為晉西北地區進出口貿易快速發展提供了
云南檢驗檢疫局深化關檢合作機制
為貫徹落實云南檢驗檢疫局、昆明海關關檢聯席會議精神,深化云南關檢合作機制,推進“三個一”通關模式全面實施,促進通關便利化。7月16日,云南檢驗檢疫局通關處與昆明海關監通處在河口召開關檢協調會,共同研究推進關檢合作“三個一”工作的具體事項。云南局通關處、昆明海關監通處、云南河口檢驗檢疫局、河口海關
上海市國檢局推“智慧檢驗檢疫”
近日,在上海自貿區森蘭購物中心銷售現場,上海國檢局展示了一種全新的“智慧檢驗檢疫”消費體驗方式:消費者持普通手機,通過二維碼或NFCNFC功能,掃描掛在進口商品上印有“上海出入境檢驗檢疫局”logo的防偽電子標簽,就可以清楚地獲知該商品的“前世今生”。的防偽電子標簽,就可以清楚地獲知該商品的“前
遼寧檢驗檢疫系統實現“通報、通檢、通放”
在遼寧檢驗檢疫局和大連市政府、大連市港口與口岸局有關領導的共同見證下,遼寧檢驗檢疫系統“通報、通檢、通放”工作新模式正式啟動,華揚國際物流(大連)有限公司一批出口水產品獲得了全國首份按新模式簽發的跨機構跨轄區檢驗檢疫健康證書。 “從原來往返于不同檢驗檢疫轄區至少1天的路程,縮短到如今的5分
周黑鴨集團與中檢集團簽訂戰略合作協議
5月5日,中檢集團應邀參加周黑鴨集團在武漢召開的新產品發布會,會上中檢集團副總裁王虹與周黑鴨集團首席執行官郝立曉代表雙方簽訂戰略合作協議。 根據協議,中檢集團將幫助周黑鴨建立認證體系,開展人員培訓,在此基礎之上雙方將探索為周黑鴨引入全程質量追溯系統,有效收集生產和物流作業環節的相關信息數據,跟
“中檢用藥”檢驗項目發布
2月26日,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下屬中檢科(北京)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并發布“中檢用藥”檢驗項目。該項目依托檢科院強大的科研能力,聯合臨床藥物基因組學專家,利用國際前沿分子生物學技術,對個體藥物代謝相關基因進行分析與解讀,對個人用藥劑量給出“量體裁衣”式的合理建議,以保障藥物療效,降低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