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航天局3月22日宣布,該機構理事會日前召開會議,批準了機構改革方案,其中最大的變化就是增設載人航天等幾個新部門。 歐航局表示,這次機構調整旨在增強歐航局的效率和競爭力,從而為其成員國提供更多便利,新部門及其團隊將于4月1日正式投入運轉。新設的載人航天部將負責管理歐洲與國際空間站的合作事務以及歐航局自身的載人航天活動,來自德國的前宇航員托馬斯·賴特爾被任命為該部門主任。 此外,原先的后勤管理部被拆分為采購部、金融操作和法律事務部以及人力資源、設備管理和信息部。 歐航局局長讓-雅克·多爾丹在年初表示,2011年將是該機構的“發射器之年”。屆時,俄羅斯聯盟火箭及意大利Vega小型火箭將首次從位于法屬圭亞那的歐洲庫魯航天中心發射升空。除了完成繁重的航天任務,歐航局將進行一系列調整,如減少內部開支,增設新部門以及加強與歐洲防務部門的交流等。......閱讀全文
這是海南航天發射場發射場區總體規劃鳥瞰圖(9月14日攝)。 新華社記者 李剛 攝 我國航天事業發展新的里程碑 ——海南航天發射場建設工程指揮部負責人答記者問 新華網海南文昌9月14日電(記者李清華 周正平)經國務院、中央軍委批準,我國第4個航天發射基地——海南航天發射場14
華南農業大學副校長、國家植物航天育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陳志強在實驗室指導研究生開展工作。華南農業大學副校長、國家植物航天育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陳志強在育種試驗田工作。華南農業大學副校長、國家植物航天育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陳志強在辦公中。 1987年8月5日,一批水稻和青椒等農作物種
航天育種也稱空間誘變育種、太空育種,是指利用返回式航天器和地面模擬空間環境裝置,通過空間環境對植物發生誘變作用,致使種子產生變異,再通過嚴格的地面選育過程,獲得優良的農作物品種。 今年,中國航天育種正迎來一個高潮。隨著天宮一號升空,神舟八號攜帶的育種誘變裝置將與其交會對接,由此
自從1962年進入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工作以后,何質彬的一生就一直和中國航空航天事業緊緊聯系在一起。 50多年來,作為新中國培養的第三代航天專家,何質彬曾參與了“兩彈一星”的研發工作,擔任過多種衛星型號工程的副總經濟師,發起并主持了海南航天發射中心項目,成為一名中國航天夢的見證者、
“神七”飛船轉運 王艷梅/攝 飛船對接 袁明月/攝 9月6日上午,神舟七號載人飛行任務總指揮部向中央專委正式請示,請求中央專委授權神舟七號載人飛船在9月25日至30日擇機發射。當天晚上,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任務“三巨頭”——載人航天工程航天集團總經理馬興瑞,載人航天工程副總指
圖為經過太空育種而成的超級南瓜依靠航天科技進行生物制藥,疑難雜癥治療現曙光天氣預報,都是衛星在幫忙衛星導航系統已成為人們出行必備 神舟九號飛天,“天神”對接,舉世矚目的發射,中國首位女航天員進駐太空等話題之外,關于此次飛行所承載的科研任務在實際民生中的應用也是眾人關注的命題。 中
9月13日,海南文昌當地農民在剛被平整出的土地上留影。這里將成為發射場的一部分 海南航天發射場效果圖 記者 余建斌攝 核心提示 大型火箭通過輪船,運往椰林中的發射場,在藍天碧海之間騰空而起……我國第四個航天發射場在海南文昌開建,帶給人們無限的想象空間。 新發射場與酒泉、
近年來,航天事業逐漸從傳統的服務國防、探索太空,轉變為服務人類、推動世界經濟增長的新熱點。快舟十一號計劃于2018年一季度以“一箭六星”方式首飛,首個國家級商業航天產業基地落戶武漢……商業航天蓬勃發展,吸引了來自社會資本、產業、技術等各方面優勢力量源源不斷地匯入 從2015年我國發射第一顆商用
8月12日下午,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特別邀請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設計師沈力平將軍來所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發展與展望”主題報告。所長張濤主持了報告會,黨委書記包翠艷出席了報告會,200余名聽眾參加了會議,其中包括80余名來所參加DICP夏令營的優秀大學生們。 沈力平研究員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7/9/387867.shtm 1月9日,快舟一號甲小型運載火箭實現“一箭三星”發射。新華社發從“嫦娥飛天”的神話到明代萬戶自制
“在中國航天國家隊60余年的積累基礎上,中國商業航天自2015年開始,迎來了爆發式增長,基本已經形成了以國有為主、民營補充的完整產業鏈。” 1月8日,華為云遙感產業高峰論壇在北京召開。商業航天平臺企業中科天塔總經理曾偉剛在關于商業航天新生態的演講中,作上述表述。 美國航天基金會發布的《航天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圖片來源網絡 這也為我們航天事業的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作為載人航天工程的參與者,作為一名航天員,我感到前所未有的緊迫感,要爭分奪秒地努力,為早日實現航天強國、航天夢貢獻自己的力量。”航天英雄、中國載人航
中國探月工程在線訪談實錄2007年8月16日,月球探測工程中心副主任郝希凡,以及衛星系統、運載火箭系統、測控系統、地面應用系統等分系統專家做客國防科工委政府門戶網站(www.costind.gov.cn)和中國探月網 (www.clep.org.cn),圍繞中國探月的路線圖、目標
近日,由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辦的第三屆載人航天學術大會在成都召開,來自載人航天相關領域學術界與工程界的院士、學者及工程技術專家齊聚成都,共同探討人類載人航天活動發展前沿,交流載人航天技術領域最新研究成果。 學術大會開幕上,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楊利偉主持開幕式。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
■ 今年4月12日,是世界上第一艘載人宇宙飛船飛天50周年——1961年的這一天,蘇聯“東方一號”宇宙飛船發射成功,該國航天員尤里·加加林乘這艘飛船繞地球飛行一圈,歷時108分鐘,而后安全返回地面。為紀念人類首次太空飛行,4月7日,第65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將每年4月12日確定為國際
“全球航天發射自1990年以來首次破百!”俄羅斯衛星網26日稱,截至12月26日,2018年全球航天發射次數達到112次,這個突破性的數字很大程度上歸功于中國航天翻番的密集發射。據《環球時報》記者統計,今年中國一共將進行39次航天發射,目前已首次超過美國,位列發射次數全球第一。 全年預計將發射
中國航天育種技術5月初取得重要進展:中國西部航天育種基地培育的5個航天育種新品種,通過了甘肅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的認定。目前,中國航天育種新品種達到60個,處于國際領先水平。 “一畝地產辣椒5000公斤,一根豇豆1米長,一個茄子重3斤……航天新品種 有效提高了農作物產量。”
2009年2月6日,位于文昌市錦山鎮內的文昌市創利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湖山基地內,工作人員正在分揀嫁接成功的“創利一號”太空種西瓜苗。 一粒種子,吸引了王禮恒、石元春、葉培建、孫家棟、吳明珠、戚發軔等十余位院士和全國近200位專家、學者的目光。 不過,這不是普通的種子,我們的
“系統提醒,中國拒絕了您的好友請求。”今天(26日),一則“中國空間站將美國拒之門外”的消息在微博傳開。中國空間站宣傳片 有網友看后調侃稱,此舉“揚眉吐氣”,報了當年“中國申請加入國際空間站被美國拒絕”的仇,讓你當初“愛答不理”,現在的我“高攀不起”。 甚至有人在評論區對起了對子,還挺押韻。
中國登月下一步 所有參與航天活動的國家都承認,航天是一項風險極高的事業,幾乎都曾飽嘗過失敗的苦澀。中國探月工程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坦言,探月工程經受不起失敗。特別是嫦娥三號80%的產品和技術都是新的,更增加了風險。 即使是在相對成熟的發射階段,其運載火箭必須滿足高可靠性、高安全性和
中共中央、國務院2月20日上午在北京隆重舉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黨和國家領導人胡錦濤、溫家寶、曾慶紅、黃菊、李長春出席大會并為獲獎代表頒獎。溫家寶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在大會上講話。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劉東生,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王永志,獲得20
航天熱解生活垃圾資源化、調頻激光雷達掃描儀、智能自主導航操控機器人……不久前,一場航天人的創新創意大賽在浙江嘉興舉辦。近300個參賽項目涵蓋電子信息、人工智能、物聯網、新材料、新能源、機器人、無人機系統等多個領域,既面向近地空間和深空探索,也能滿足日常生活熱點與潛在需求,展現了航天人開闊的視野和
伴隨新一代全球通信衛星與空間互聯網星座、月球探測等為代表的大規模空間設施建設及航天產業的快速發展,我們已經邁向太空經濟時代。相關產業規模快速增長,將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新動能、新趨勢和新模式。 航天產業已經拓展到空間資源開發、能源利用、在軌制造、醫藥衛生、太空旅游等領域,其發展呈現出航班化、商
圖表:神舟八號將于11月初擇機發射 神舟八號飛船即將起航、中國首次空間交會對接即將拉開序幕之際,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10月30日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對這次任務的意義、中國未來空間站的建設及載人航天工程的發展進行了全面解讀。 周建平,1957年出生,湖南望城人,國防科技大
姓名單位名稱所屬學科黃洪鐘電子科技大學安全,風險,可靠性和質量劉虎沉上海大學安全,風險,可靠性和質量胡隆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安全,風險,可靠性和質量呂震宙西北工業大學安全,風險,可靠性和質量歐陽敏華中科技大學安全,風險,可靠性和質量黃合來中南大學安全,風險,可靠性和質量朱順鵬電子科技大學安全,風險,可
資料圖:殲20殲擊機 7月6日,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火箭院”)研發中心與西北工業大學航天學院、航天推進技術研究院11所簽署了關于合作開展“組合動力飛行器技術”研究的協議,開始在“組合動力飛行器”這一尖端領域協同攻關。 火箭院組合動力飛行器技術研究中心設計師楊旸介紹:“‘組合動力
國家航天局秘書長田玉龍11月17日在京透露,《中華人民共和國航天法》已列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有望五年內出臺。 主題為“推動國家航天立法、加強外空法治建設”的2014年聯合國空間法研討會,11月17日在京召開。國家航天局局長許達哲在會上表示,作為負責任的航天大國,中國始終遵守聯合國外
北京1月21日電“跑路幾千里、等候幾小時、就診幾分鐘……”這樣的就醫體驗,對于患者來說,何嘗不是一種“雪上加霜”?當前,蓬勃成長中的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技術,能否為遠程醫療的發展“雪中送炭”,在解決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上助一臂之力? 1月18日,由中國航天科工二院航天中心醫院主辦的首屆航
神舟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戚發軔院士在小谷圍科學講壇上接受聽眾提問。 今年6月,神舟九號載人飛船成功與天宮一號完成交會對接任務,標志著我國載人航天技術有了新的重大突破。昨日(7月22日),廣東科學中心和南方都市報聯合主辦的小谷圍科學講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神舟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戚
10月12日,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與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八研究院上海航天設備制造總廠共建的“航天材料先進表面工程技術聯合實驗室”在上海航天設備制造總廠揭牌。中科院寧波材料所科技委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薛群基,航天八院副院長孟光,寧波材料所所長崔平和上海航天設備制造總廠黨委書記沈勇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