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近年來不斷曝光的奶粉安全事件,許多父母致力于為孩子尋找一款更安全、更營養的奶粉,以安全著稱的有機奶粉于是成了很多家長的首選。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乳企瞄準這一“大蛋糕”,紛紛推出有機新品。 不過,以“更安全、更營養”為賣點的有機奶粉,是否真的名符其實呢? 觀察篇 有機奶粉“物以稀為貴” “我之前一直是給孩子海淘奶粉的,但現在費勁了,海關流程變長,還要擔心被收稅,所以決定就在國內給孩子買奶粉了。”家住常營的鄭女士為了她的女兒,最近開始瘋狂研究市場上的各種奶粉,“比較來比較去,聽說還是有機奶粉更安全、更營養,雖然要貴不少,我咬咬牙決定就換它了。” 記者走訪市場發現,市場上的有機奶粉價格確實比普通奶粉貴不少。以某品牌有機嬰幼兒奶粉1段為例,900克一罐在母嬰店售價470元,而同樣規格的普通奶粉大約200元左右。而其他號稱來自美國、新西蘭、德國、奧地利、澳大利亞等國家的有機奶粉,售價也都比普通奶粉貴200元左......閱讀全文
目前我國嬰幼兒奶粉安全監控標準高于國外 消費者對國產奶粉安全的不信任引發了一場全球找奶代購風波,而官方的一份國產與進口奶粉質量檢查結果正試圖挽回消費者對國產奶粉的信心。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與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公布了一項針對國產與進口嬰幼兒配方乳粉質量的調查結果,顯示“無論是國內品牌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的對乳業的沖擊,絕不遜于一場8級大地震,這場奶粉產品開始的危機成為肅清乳業混亂局面的一個契機: 舊格局被打破,伊利、蒙牛、光明、三元等巨頭的再次振興與擴張,新希望、南方奶粉集團軍、長沙的澳優、廣西的皇氏甲天下、東北的完達山等地方割據勢力的爭雄。蒙牛聯盟中糧集團以及現代
為嚴肅處理三鹿牌嬰幼兒奶粉事件 國務院決定啟動國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Ⅰ級響應 成立應急處置領導小組 國新辦通報三鹿嬰幼兒奶粉安全事故處置情況 新華網北京9月13日電 近期,甘肅等地陸續報告多起嬰幼兒泌尿系統結石病例 。現已初步查明,導致這些嬰幼兒患病的主
10月24日,上海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通過官網公布一起洋奶粉安全大案。通報稱,上海市警方經過為期六個月的偵查,破獲一起家族性、組團式、有計劃、有分工、帶有一定隱蔽性的加工、銷售過期烘焙用乳制品重大案件。 封面新聞 (thecover.cn)記者從官方公布案情獲悉,涉案過期洋奶粉來自新西蘭,
新西蘭乳業巨頭恒天然公司再現安全事故。該公司2日發布公告稱,旗下一個工廠2012年5月生產的濃縮乳清蛋白粉檢出肉毒桿菌,這些產品有中國進口商涉及。 新西蘭乳業巨頭恒天然公司再現安全事故。該公司2日發布公告稱,旗下一個工廠2012年5月生產的濃縮乳清蛋白粉檢出肉毒桿菌,這些產品有中國進口商涉
核心提示:"奶粉進藥店"項目被視作重振中國乳業的重要手段,自實施以來廣受社會各界關注。然而,從該項目公測階段的情況來看,藥店雖然是政府力推的銷售奶粉的安全渠道,但在短時間內還很難變成銷售奶粉的主流渠道。 "奶粉進藥店"項目被視作重振中國乳業的 重要手段,自實施以來廣受社會各界關注。然而
香港跑馬地成和道“義成”藥房,貨架上放滿了奶粉。 在香港,奶粉是普通食品,零售環節并無特殊管制,只要拿到商業登記證,即可銷售。目前,有六成左右的奶粉由藥店賣出。 為保證質量,香港食品安全中心通過“恒常檢查”,抽取樣本進行微生物及化學測試,抽檢樣品比例高,檢測參數多。 六成奶粉藥店售
食品安全一直是兩會期間的熱點話題,而乳品安全更是話題熱中之熱。近日熱議的德媒洋奶粉測評事件,讓一些網民將關注視線又轉向了國內奶粉。2013年,監管部門向乳業密集出臺了十余個政策,如“像藥品一樣監管嬰幼兒奶粉”“全程可追溯”“自建自控奶源”等。目前,中國政府對乳業的法規標準,從奶源到銷售市場的整個
中國嬰兒奶粉三聚氰胺污染事件發生后,美國政府對所有中國產的奶制品,無論檢測是否含三聚氰胺,一律封殺,并稱美國產的奶粉絕對安全。而25日的一則消息,讓美國政府的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臉上很掛不住。 美國媒體25日紛紛援引一位FDA發言人的話報道說,美國某生產商生產的一種暢銷品牌的嬰兒奶粉被檢測出
近日,因新西蘭恒天然公司爆出肉毒桿菌污染問題,奶粉安全再次成為輿論焦點。肉毒桿菌中毒者如搶救不及時,病死率較高。質監部門稱,該公司受肉毒桿菌污染乳粉制成的多美滋奶粉流入市場達420.188噸,而包括杭州娃哈哈、可口可樂中國等公司均使用了可能受到肉毒桿菌污染的濃縮乳清蛋白粉。 恒天然公司向國
在藥店設奶粉自動售貨機或專柜,讓“奶粉全面參照藥品監管”,以保障安全,是我國去年10月開始試行的一項新舉措。然而,時隔一年多,藥店賣奶粉如今似乎回到了原點。北京市一些組織試點的奶粉自動售貨機失敗撤離,多數藥店自己“試水”的奶粉專柜也紛紛關張。 必須承認的是,北京藥店奶粉銷售慘淡只是國內其他眾多
在藥店購買奶粉需要使用自助掃描設備,反復操作讓不少消費者暈頭轉向 觀察動機:去年10月26日,由商務部下屬的中國國際貿易學會國際品牌管理中心牽頭推出的“奶粉進藥店”項目在北京開始進行公共測試運行。包括醫保全新、嘉事堂、金
近年來,奶粉質量問題一直飽受熱議,如何保障嬰幼兒配方乳粉的質量安全,提高消費者的消費信心?日前,廣西正式開展藥店專柜銷售嬰幼兒配方乳粉試點,把嬰幼兒配方乳粉納入藥品管理體系嚴格管理,保障嬰幼兒配方乳粉質量安全。奶粉進藥店,能否進得了消費者的心?能否一解奶粉質量安全之憂? 1 調查:奶粉進藥
新華網北京9月16日電 國務院有關部門負責人16日就三鹿牌嬰幼兒奶粉重大安全事故的有關情況回答了新華社記者的提問。 問:這次事故發生后,國家質檢總局立即組織了專項檢查,請問檢查結果如
昨日,全國人大代表、衛生部部長陳竺在人民大會堂前接受采訪,回答食品安全等問題。新京報記者 侯少卿 攝 ●民生問題涉及國家長治久安、人心向背,不能任由民生難點熱點積累,應加大頂層設計,制定時間表、路線圖,盡快解決。――全國政協委員周伯華 ●食品安全不是哪一個國家特有。最
銷售渠道采購制度完善是保證嬰幼兒奶粉安全的關鍵因素之一。昨日,京東、紅孩子、麗家麗嬰、樂友等多家嬰幼兒奶粉零售企業在“2014品牌放心消費倡議”——嬰幼兒乳粉專場中表示,企業將通過加強渠道把控,向消費者提供“好奶粉”,重振消費者對嬰幼兒奶粉的消費信心。 當前,嬰幼兒奶粉安全受到全民關注。但
2008年9月17日(星期三)上午10時,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請國家處理三鹿牌嬰幼兒奶粉事件領導小組組長陳竺、副組長李長江等通報嬰幼兒奶粉抽檢等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 圖為衛生部部長、國家處理三鹿牌嬰幼兒奶粉事件領導小組組長陳竺。新華網 王翰林 攝。 2008年9月17日(星
自從2008年三鹿事件以來,消費者對國產奶粉品牌的信任跌到了谷底,紛紛轉而購買進口奶粉品牌。甚至有很多人連通過正規渠道銷售的進口奶粉都不放心,更喜歡找各種方式海淘國外奶粉,覺得只有這樣買來的奶粉才最原汁原味,最安全。那么國產奶粉和進口奶粉在安全性上到底有什么區別呢? 實際上,簡單地把奶粉區
武漢三名女嬰因一直食用同一品牌奶粉,身體出現性早熟特征,此事經報道后引發社會強烈關注。此前,受害兒童家長曾想把奶粉送檢,卻遭遇“檢測無門”,一些質量監督檢測機構都婉言拒絕了家長們的個人申請,而權威部門關于奶粉的檢測指標中也沒有激素這一項。 除了武漢三名嬰兒身體出現早熟特征,江西、山東
本報訊 “腎結石嬰兒”事件曝光后,三鹿集團稱“不法奶農向鮮牛奶中摻入了三聚氰胺”。9月12日中午,有化學專家和業內人士表示,此說法存在較多疑點。 業內人士認為,從常理判斷,奶粉中出現三聚氰胺,無非存在三種可能性:一是奶牛吃了含三聚氰胺的飼料,傳導至鮮牛奶中;二是由原料中加入,即三聚氰胺摻入鮮牛
新西蘭乳業巨頭陷入“雙氰胺門”,引發中國消費者擔憂 新西蘭官方近日證實,恒天然集團乳制品檢測出雙氰胺(英文名DCD,也稱二聚氰胺)殘留。據業內專家透露,中國進口奶粉中有八成是來源于新西蘭。盡管該公司表示,這些殘留物不足以對人體健康造成影響,但由于市面
新西蘭官方近日證實,恒天然集團乳制品檢測出雙氰胺(英文名DCD,也稱二聚氰胺)殘留。據業內專家透露,中國進口奶粉中有八成是來源于新西蘭。盡管該公司表示,這些殘留物不足以對人體健康造成影響,但由于市面上多個“洋奶粉”品牌對奶源標注含糊不清,還是引發了消費者的擔憂。專家指出,應盡快填補雙氰胺的標準,
被退回到代理商倉庫內的大批奶粉 (小圖)。 市民購買的“因愛寶貝”奶粉,發現部分奶粉沒有生產日期,板結、有異味,孩子吃后出現身體不適(大圖)。 日前,邵陽的唐先生在當地商場給孩子買了6罐“因愛寶貝”奶粉,其中3罐沒有生產日期。孩子食用這些奶粉后出現不適,唐先生認為奶粉存在質量問題。 近日,記者
8月15日下午,衛生部召開專題新聞發布會,通報“圣元乳粉疑致兒童性早熟”調查結果。按照官方的說法,綜合檢測結果和臨床會診意見,衛生部專家組評估認為,湖北3例嬰幼兒單純性乳房早發育與食用圣元優博嬰幼兒乳粉沒有關聯,目前市場上抽檢的圣元乳粉和其他嬰幼兒乳粉激素含量沒有異常。 從社會管理和
一場歷時半年的大測試,一次前所未有的奶粉安全大評比。中國、美國、歐洲、日本,9款知名奶粉進行全方位檢測。中國奶粉與國外奶粉有多大差距?中國奶粉真的讓人放心嗎? 2016年央視財經《消費主張》的記者曾經在北京街道隨機采訪了一些年輕的中國父母,30位消費者五分之四都表示,自己會為孩子選擇外國奶
新華網北京9月15日電題:“I級響應”發出以后——中國政府全力處置“三鹿奶粉”事件 “新華視點”記者 徐博、吳晶 9月13日,黨中央、國務院啟動國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I級響應機制,成立應急處置領導小組,由衛生部牽頭,國
“質量門”頻現 品牌良莠不齊 標準執行不嚴 洋奶粉近期再次卷入“質量門”。《經濟參考報》記者從國家質檢總局相關人士處獲悉,進口奶粉一直是監管的重點產品,《進出口乳品檢驗檢疫監督管理辦法》將于近日發布實施,該辦法將對現行管理要求進行整合,進一步規范相關工
洋奶粉近期再次卷入“質量門”。《經濟參考報》記者從國家質檢總局相關人士處獲悉,進口奶粉一直是監管的重點產品,《進出口乳品檢驗檢疫監督管理辦法》將于近日發布實施,該辦法將對現行管理要求進行整合,進一步規范相關工作。 記者了解到,近幾年來,“洋奶粉”大舉進
2004年和2008年兩次嚴重的奶粉安全事件,讓中國媽媽們購買奶粉的品牌選擇從小品牌轉向大品牌,又從本土品牌轉向外資品牌。然而,近兩年國內市場銷售的洋奶粉也開始不斷爆出負面新聞。焦慮之下,不少媽媽轉而直接在境外購買奶粉,而另一些媽媽則重新開始選擇國內大品牌的奶粉。 本土、外資和境外的奶粉,
新西蘭最大乳品出口商恒天然自曝部分產品含肉毒桿菌,打破洋奶粉“安全可靠”的神話。這讓依賴于洋奶粉的媽媽們苦惱不已,紛紛抱怨“找不到安全的奶粉”。專家指出,再好的奶粉,都存在喂養的風險,而母乳才是世界上最安全、最有營養的嬰兒食物。 中國健康促進與教育協會項目部主任丁冰告訴記者:“就像以前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