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安徽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所長劉文清 劉文清 新聞緣起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霧霾天氣的頻發,我國環境污染問題日益凸顯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環境監測技術是保障自然生態環境的前提條件和了解環境質量狀況的有效手段。環境監測在污染減排、污染源普查、土壤調查、宏觀戰略研究、水專項等重點環保工作中,發揮了重要的技術支撐作用。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安徽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所長劉文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環境監測是環保執法和環境質量監管的重要依據。” 發展較快,國產化程度逐步提高 我國的環境監測體系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改變,從單一的環境分析發展到物理監測、生物監測、生態監測、遙感、衛星監測,從間斷性監測逐步過渡到自動連續監測。監測范圍從一個斷面發展到一個城市、一個區域乃至全國。總體來說,中國環境監測技術總體上發展比較快、潛力很大,與國外先進水平差距不斷縮小,尤其在光譜類環境監測技術與儀器方面;在一些重大......閱讀全文
劉文清 10月21日,在北京舉行的何梁何利基金2016年度頒獎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科院安徽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劉文清憑借在資源環保技術領域作出的貢獻,獲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劉文清雖年過花甲,但眼睛仍清澈如洗。在他的領導下,中科院安徽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立意高遠,自行研制出
劉文清,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安徽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所長。劉文清長期致力于環境監測領域光學/光譜技術的研發工作,開展了環境光學監測技術方法創新研究,研發了系列環境監測儀器設備并實現產業化,系統集成了大氣污染立體監測技術并進行應用示范,開拓了我國環境光學監測技術新領域。尤為
環境監測是環保執法和環境質量監管的重要依據。推進環境監測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的改革,建立和完善具有中國特色的環境監測技術體系應作為我國環境監測的一個重大戰略。而目前,監測儀器的提升、人員技術儲備的加強都是我國近期環境監測技術發展的關鍵。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霧霾天氣的頻發,我國環境污染問題日
【人物檔案】劉文清,中國工程院院士,1954年出生,生于安徽省蚌埠市,原籍江蘇省徐州市。 1978.11畢業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系。同年分配在中科院安徽光機所工作至今。1990獲安徽光機所理學碩士學位。1995獲希臘克里特大學博士學位。1987.3-1989.3國際理論物理中心資助在意大利米蘭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霧霾天氣的頻發,我國環境污染問題日益凸顯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環境監測技術是保障自然生態環境的前提條件和了解環境質量狀況的有效手段。環境監測在污染減排、污染源普查、土壤調查、宏觀戰略研究、水專項等重點環保工作中,發揮了重要的技術支撐作用。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安徽光學精
“整機研制雖必要,核心攻關更重要”——中科院安徽光機所環境光學儀器成功研發之路 中國儀器儀表問題系列報道(之八) “這是調諧半導體激光吸收光譜道邊機動車尾氣在線監測系統,主要采用先進的激光光譜方法、波長調整和二次諧波檢測技術進行數據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