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納米晶體管展現出強量子限制效應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3月21日報道,美國得克薩斯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用非常細的納米線制造出一種晶體管,表現出明顯的量子限制效應,納米線的直徑越小,電流越強。該技術有望在生物感測、集成電路縮微制造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相關研究發表在最近出版的《納米快報》上。 實驗中,他們用平版印刷技術制造了一種直徑僅有3納米到5納米的硅納米線。由于直徑非常小,表現出明顯的量子限制效應,納米線的塊值(bulk values)性質發生了變化。尤其是用極細納米線制造的晶體管,在空穴遷移率、驅動電流和電流強度等方面屬性明顯增強,大大提高了晶體管的工作效率,其性能甚至超過最近報道的用半導體摻雜技術改良的硅納米線晶體管。 得克薩斯大學研究人員沃爾特·胡介紹說,我們已經證明,載荷子遷移率會隨著硅隧道的量子限制程度增加而不斷提高,這在理論上為3納米直徑納米線的受激高速空穴流動提供了實驗證據。 這好像是違反直覺的,一根更細的納米......閱讀全文
硅納米晶體管展現出強量子限制效應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3月21日報道,美國得克薩斯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用非常細的納米線制造出一種晶體管,表現出明顯的量子限制效應,納米線的直徑越小,電流越強。該技術有望在生物感測、集成電路縮微制造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相關研究發表在最近出版的《納米快報》上。 實驗中,他們用平版
納米線晶體管能自我修復
據美國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協會《光譜》雜志網站11日報道,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與韓國科學技術研究院(KAIST)合作,研制出了一款能自我修復的晶體管。研究人員表示,最新自我修復技術有助于研制單芯片飛船,其能以五分之一光速飛行,在20年內抵達距太陽系最近的恒星“比鄰星”。 今年4月12日
硅納米線的主要成分
Si納米線當然成分就是Si了,要是SiO2不就是SiO2納米線了?不過Si確實不穩定,極易氧化,表面一定會有SiO2層的。
碳納米晶體管性能首次超越硅晶體管
據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官網近日報道,該校材料學家成功研制的1英寸大小碳納米晶體管,首次在性能上超越硅晶體管和砷化鎵晶體管。這一突破是碳納米管發展的重大里程碑,將引領碳納米管在邏輯電路、高速無線通訊和其他半導體電子器件等技術領域大展宏圖。 碳納米管管壁只有一個原子厚,是最好的導電材料之一,
硅納米線將繪電子器件新版圖
雖然我國目前已經初步實現了硅納米晶體管、傳感器等納米器件的部分功能,但是離納米器件的大規模集成還有相當大的距離。 美國斯坦福大學研究人員已經研發出用硅納米線制成的“紙電池”。 當全世界的科學家一窩蜂地關注碳納米管時,殊不知,另一種一維納米材料硅納米線同樣能給人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
4.16電子伏特!新型硅帶隙創世界紀錄
美國東北大學科學家主導的國際科研團隊發現了一種新形式的高密度硅,并開發出一種新型可擴展的無催化劑蝕刻技術,能將這種硅制成直徑為2—5納米的超窄硅納米線。這一成果發表于最新一期《自然·通訊》雜志,有望給半導體行業帶來革命性變化,還有望應用于量子計算等領域。 十年前,東北大學研究人員在實驗中發現了
我國學者在這一品種有機材料方面獲進展
有機發光場效應晶體管器件(organic light-emitting transistor, OLET)是在同一器件中集成了有機場效應晶體管和有機發光二極管兩種器件功能的新型有機光電子集成器件,兼具場效應晶體管的開關與信號放大功能和二極管的發光顯示功能,是實現下一代變革性柔性顯示技術、有機電泵
微電子所在新型硅基環柵納米線MOS器件研究中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集成電路先導工藝研發中心在面向5納米以下技術代的新型硅基環柵納米線(Gate-all-around silicon nanowire,GAA SiNW)MOS器件的結構和制造方法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5納米以下集成電路技術中現有的FinFET器件結構面臨諸多挑戰。環柵
復合半導體納米線成功整合在硅晶圓上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11月9日報道,美國科學家開發出一種新技術,首次成功地將復合半導體納米線整合在硅晶圓上,攻克了用這種半導體制造太陽能電池會遇到的晶格錯位這一關鍵挑戰。他們表示,這些細小的納米線有望帶來優質高效且廉價的太陽能電池和其他電子設備。相關研究發表在《納米快報》雜志上。 III—
百余根硅納米線陣列監測循環腫瘤DNA
??近日,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副教授李杜娟通過引入高效能晶體管生物傳感器,在癌癥早期診斷以及術后監控上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生物傳感器和生物電子》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 生物傳感器是一類用于檢測特定分析物的分析設備,通常由生物識別元件、換能器和電子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