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34歲。間斷性上腹脹痛半月余。患者于半月前無明顯誘因出現上腹疼痛,為左上腹及劍突下脹痛,進食后加重,不向他處放射,伴惡心,無嘔吐。心、肺、腹查體未見明顯異常。腫瘤標志物陰性。 超聲檢查:左上腹脊柱左側見一大小約11.9 cm×10.8 cm×9.8 cm低回聲包塊,邊界尚清,形態規則,內部回聲細密、均勻,可見膜樣結構,厚0.5 cm,CDFI包塊內血流信號不明顯。 CT檢查:脾臟增大,近脾門區見大小約11.5 cm×10.6 cm類圓形低密度影,密度尚均勻,CT值約26HU,邊緣可見點片狀致密影(圖1a);增強后未見明顯強化(圖1b,1c)。手術及病理:脾臟增大,脾上極近脾門區見大小約11 cm×10 cm×10 cm圓形包塊,質軟,邊界清楚,與胃壁及膈肌緊密粘連,內見大量渾濁黃褐色液體。病理診斷:符合脾囊腫伴囊壁玻璃樣變性(圖1d)。 圖1a左上腹見約11.9 cm×10.......閱讀全文
患者男,34歲。間斷性上腹脹痛半月余。患者于半月前無明顯誘因出現上腹疼痛,為左上腹及劍突下脹痛,進食后加重,不向他處放射,伴惡心,無嘔吐。心、肺、腹查體未見明顯異常。腫瘤標志物陰性。?超聲檢查:左上腹脊柱左側見一大小約11.9 cm×10.8 cm×9.8 cm低回聲包塊,邊界尚清,形態規則,內部回
病例資料患者女性,19歲。主因隱匿性上腹部疼痛持續數日就診。患者自述疼痛在進食后增加,服用抗酸藥物和止痛藥物后疼痛無緩解,無腹瀉、便秘或發熱。既往無腹部外傷史,曾于幾年前行闌尾切除術。患者入院時生命體征平穩,所有實驗室檢查結果均無異常。腹部檢查左上腹部可觸及一柔軟、光滑的無痛性腫塊。腹部超聲檢查提示
病例報告患者,男,72歲,因左側腹股溝區腫物3個月入院。患者20年前口服中藥(具體不詳),出現全身抽搐,之后出現左足下垂表現。10年前因外傷致左側股骨頭粉碎性骨折,行左側全髖關節置換術,術后左側髖關節疼痛消失,髖關節功能恢復良好。3個月前無意間發現左側腹股溝區腫物如雞蛋大小,起初無明顯不適,未給予特
病例男,67歲,患者于出生時在腰骶部發現一直徑0.5?cm大小包塊,無疼痛不適,一直未診治,包塊進行性增大,影響腰背部活動,來院要求手術。專科檢查:腰骶部皮下觸及一大小約20 cm×15 cm包塊,皮膚未見膿頭、破潰,包塊質地韌,邊界清楚,無明顯壓痛,活動度差。?超聲檢查示:腰骶部皮下探及一凸出
?外傷性假性囊腫多因身體遭受巨大鈍性挫裂傷,導致局部組織或器官小血管破裂出血,血液及滲出液進入周圍疏松組織,進而被周圍致密結締組織包裹,因顯微鏡下囊壁無真性囊腫結構,故稱假性囊腫。臨床上多發生于肺、脾、胰等臟器及臀部、大腿、小腿等軟組織豐富區域。大腿外傷性假性囊腫臨床上常見,但時間超長、跨越關節、巨
患者男,55歲。1周前無明顯誘因出現頭痛,無惡心、嘔吐、視物模糊及其他不適。既往體健。體檢:神志清楚,未及異常體征或病理反射。實驗室常規檢查未發現異常。MR表現:垂體區可見類圓形病灶,長徑約1.95 cm,邊界清晰;其內信號不均,病灶呈T1WI稍高、T2WI高信號,其內見2枚結節灶,呈T1W
胎盤囊腫指胎盤表面或接近胎兒面出現的囊性腫塊[1]。在已報道的文獻中胎盤囊腫發生率極低,且其病因尚不明確[2]。目前認為胎盤囊腫發生于滋養層,并分泌清澈的液體進入囊腫內部[3]。目前研究中,有關胎盤囊腫對妊娠結局的影響有很大爭議,大多數學者認為胎盤囊腫不會造成并發癥,但有一些研究認為其可導致胎兒生長
2 討論目前對于胎盤囊腫發病機制尚不清楚,但既往有文獻報道其可能與囊腫內壁上的絨毛外滋養細胞缺氧,低血液循環和液體分泌有關。在低氧條件下,滋養層細胞增加了遷移能力,并在缺氧誘導因子激活的微環境中誘導血管過多[3]。超聲檢查是發現及診斷胎盤囊腫的主要影像依據:囊腫多位于胎盤的胎兒面,包膜清晰,突向羊膜
脊柱黃韌帶囊腫是發生在椎管內的一種少見的退變性脊柱病變,1976年由Moile首先報道。黃韌帶囊腫無特征性的臨床表現,通常表現為病變部位疼痛,可能因神經根或脊髓受壓,從而引起神經癥狀,與椎間盤突出癥、腱鞘囊腫和滑膜囊腫非常相似,診斷上存在一定難度,容易引起誤診。本科收治1例腰椎黃韌帶囊腫病例,行手術
口外型舌下囊腫較少見,主要表現為無口內表征的頜下和/或頦下區腫物,腫物質地柔軟、邊界不清,但也可出現在其他部位,容易造成誤診誤治。本文報道1例表現為耳后區巨大腫物的口外型舌下腺囊腫。?1.病例資料?患者為女性,6歲,主因“左側耳后區反復腫脹半年”于2017年2月入北京大學口腔醫院住院治療。入院前6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