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三親嬰兒”,又稱3P嬰兒(3P即英文three parents的縮寫)。為了避免夫婦把線粒體缺陷遺傳給下一代,導致后代患有先天性心臟病、失明、肝衰竭等多種疾病,醫生將捐獻者卵子的細胞核DNA移走,再將母親卵子的細胞核DNA移入捐獻者的卵子中,最后再按照標準的試管嬰兒技術進行培育。這樣誕生的孩子將會繼承一位父親和兩位母親的遺傳基因。簡單地說,就是這名嬰兒有三名血緣親代,即兩母一父。 2015年,英國立法生效允許培育具有兩個母親基因和一個父親基因的嬰兒,成為世界首個允許使用“三親嬰兒”技術的國家。盡管如此,三親嬰兒技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一直存在著爭議。 1 Nature證實線粒體捐贈的安全性 然而, 6月8日,紐卡斯爾大學線粒體疾病Wellcome Trust中心的研究人員在《Nature》上表示,新的試管嬰兒技術有望幫助女性正常受孕,同時還能減少新生兒患線粒體疾病的風險。這種新技術就是人們所知的“三親嬰兒”技術。 ......閱讀全文
法醫DNA檢測技術的現狀及展望龐曉東 陳學亮 榮海博 俞麗娟 管樺 張濤公安部第一研究所DNA檢測技術的應用,為法醫學帶來了一場技術革命。通過對遺傳物質DNA的序列多態性及長度多態性的檢驗,即可實現個體識別及親權鑒定,該技術正在成為當前法醫物證鑒定最
據新華社倫敦12月19日電(記者張家偉)英國《自然》雜志網站19日公布該雜志評選出的2016年度全球科學界十大人物。入選者來自多個科學領域,均“在今年的重大科學實踐中發揮了作用”。 美國“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臺”項目組發言人加布里埃拉·岡薩雷斯在引力波探測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人工智能程序“阿
據美國《科學》雜志官網近日報道,由民主黨領導的美國眾議院一個撥款小組提出議案,要求美國取消對胚胎進行編輯以創造嬰兒的禁令。不過,該草案仍在走法律程序,還存在變數。 2016年,美國財政年度開支法案禁止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考慮任何“故意創建或修改人類胚胎,從而讓其擁有一種可繼承的遺傳
自從“全面放開二孩”的政策發布以來,“生還是不生”成了不少人的問候開場白,躍躍欲試想要追生二胎者眾。然而,不容忽視的是,不少“謀劃”二胎的媽媽年齡已超過35歲,屬于高齡孕婦。高齡女性存在懷孕難、風險高、易流產等眾多面臨的問題。 女性的最佳生育年齡為二十幾歲。生育能力在三十多歲時逐漸下降,尤其是
1. Sci Sig:炎癥機制研究新突破 炎癥反應是機體應對損傷或者感染時發生的免疫反應,然而這一過程如果失控之后將導致疾病的發生。最近,來自莫納什生物醫學研發研究所的研究者們發現了炎癥反應過程中的關鍵生物學事件。該發現或許能夠促進新的治療炎癥疾病的療法的開發,例如動脈粥樣硬化、中風以及II型
世界首個細胞核移植“三父母”嬰兒有關技術細節3日正式公布。開發有關技術的美國新希望生殖醫學中心張進等人稱,目前這名嬰兒健康狀況良好,為受線粒體遺傳病困擾的家庭誕生健康后代帶來了新希望。 每個人都從父母那里繼承三份遺傳物質,分別是父親精子的細胞核DNA(脫氧核糖核酸)、母親卵子的細胞核DNA,以
30個健康的嬰兒近日在美國誕生,但是他們與我們并不相同,因為這些嬰兒是經過一系列實驗后降生的世界上首批轉基因嬰兒。人類自身終于也“試水”轉基因技術,同時扮演著“掌控者”和“受試者”的角色。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在這項由美國新澤西州再生醫學研究所的Jacques Cohen和Jason
是優生優育,還是有違常倫?當現代生物技術越來越“滲透”進生殖醫學,科研人員和決策者也不得不面對這種兩難的拷問。不過,英國民眾對此的態度似乎越來越寬容了。 3月20日,英國人工授精和胚胎學管理局發布公告說,他
是優生優育,還是有違常倫?當現代生物技術越來越“滲透”進生殖醫學,科研人員和決策者也不得不面對這種兩難的拷問。不過,英國民眾對此的態度似乎越來越寬容了。 3月20日,英國人工授精和胚胎學管理局發布公告說,他們就是否允許含有“一父兩母”三人遺傳物質的人工授精技術用于臨床治療進行的
5月12日,國際學術權威刊物自然出版集團旗下子刊《Cell Research》雜志(IF=14.812)在線發表了山東大學生殖醫學研究中心陳子江教授課題組線粒體移植技術研究的新成果。線粒體移植技術,即俗稱的“三親試管嬰兒”所應用的關鍵核心技術。陳子江教授課題組率先在人類受精卵中實施第二極體移植,
線粒體突變會引起一系列致命疾病,影響那些能量需求高的器官,比如心臟、肌肉和大腦。線粒體DNA只能從媽媽遺傳給孩子。正因如此,線粒體置換療法為那些可能將線粒體突變遺傳給后代的女性帶來了希望。十一月三十日Nature雜志發表一篇文章解決了一個令人困擾的科學問題:如何進行線粒體置換療法。文章建議臨床醫生為
據國外媒體報道,今年十月,英國政府要求生育管理機構對一項來自中國的新研究進行調查。該研究采用了一種微創形式的試管嬰兒技術,能降低新生兒出生缺陷的風險。 近日,英國人類受精和胚胎管理局(HFEA)發布了關于這項研究的報告,稱其中采用的技術“很有前景”,而且與現有技術相比“可能具有潛在優
新華社華盛頓10月19日電(記者林小春)美國新希望生殖醫學中心張進團隊19日在美國生殖醫學學會會議上宣布,世界首個細胞核移植“三父母”嬰兒于今年4月誕生。那么,什么是細胞核移植“三父母”技術?張進對新華社記者解釋道,簡單而言,就相當于給雞蛋換蛋白。 每個人都從父母那里繼承三份遺傳物質,分別是
為修復人類缺陷DNA、避免遺傳性疾病,英國紐卡斯爾大學的科學家們早在幾年前就研發出了一種新技術,即利用三個父母的基因、通過“去劣存優”培育出一批“三合一”胚胎。不過,截至目前這項技術還僅被允許用于技術試驗,不能將培育成功的胚胎植入人類子宮。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9月17日報道,英國政府當天
12月19日,《柳葉刀》(The Lancet)雜志網絡版對2015年醫學領域發生的一些重大事件進行了回顧。 今年全球在以下方面取得了一些進展,包括:埃博拉病毒感染、家族遺傳病、地球健康與人口問題等,并通過了兩項新的全球計劃。 埃博拉病毒 終結的開始 今年,數篇媒體報道強烈譴責了
英國人工授精與胚胎學管理局16日宣布,該機構已經批準了本國首例使用細胞核移植“三父母”嬰兒技術的申請,讓這項爭議性技術在生育治療中的應用邁出了實質一步。 人工授精與胚胎學管理局介紹說,英國紐卡斯爾一家生育治療機構獲得了“三父母”嬰兒技術認證,但這僅是認證這家機構具備實施相關治療方案的能力;當該
科學家認為,線粒體DNA變體與許多普通人體狀況有關聯,包括神經退行性疾病、癌癥和衰老等。 上世紀90年代,法國科學家干擾了一只老鼠的線粒體,并觀察其大腦將產生何種變化。線粒體能為大部分復雜細胞提供能量。結果發現,名為H和N的兩種老鼠品系的線粒體DNA出現略微不同。 科學家發現,H老鼠能比N老
線粒體是細胞中的“動力工廠”,細胞生命活動所需能量的80%都是由線粒體提供的。線粒體形態對于細胞維持正常生理代謝和機體發育起著重要的作用,如果線粒體結構和功能發生了異常,就會導致疾病的發生。近年來,線粒體研究已經成為生命科學及醫學領域的研究熱點,線粒體的基因突變、呼吸鏈缺陷、線粒體膜的改變等因素
序號注冊證號商品名稱原通用名稱調整后通用名稱1國食注字TY20175001紐康特特殊醫學用途嬰兒配方粉氨基酸配方特殊醫學用途嬰兒氨基酸配方粉2國食注字TY20175002雅培親護特殊醫學用途嬰兒配方粉乳蛋白部分水解配方特殊醫學用途嬰兒乳蛋白部分水解配方粉3國食注字TY20175003菁摯呵護特殊醫學
序號受理編號產品名稱申請人名稱1國食注更YP20190266雅姆嬰兒配方羊奶粉(0—6月齡,1段)天津澳斯乳業有限公司2國食注更YP20190284蒙牛嬰兒配方奶粉(0—6月齡,1段)內蒙古歐世蒙牛乳制品有限責任公司3國食注更YP20190285蒙牛較大嬰兒配方奶粉(6—12月齡,2段)內蒙古歐世蒙
Nadiya 診所主任Valery Zukin 抱著女嬰。這是用治療不孕不育癥的“三父母”技術誕生的首個嬰兒。這名女嬰1月5日在烏克蘭基輔一家診所出生。“通過這種技術的幫助,一名15年來遭受不孕癥困擾的34歲女性誕生了一名遺傳自她本人基因的
25歲的杰夫·卡羅爾(Jeff Carroll)在剛結婚6個月后,和妻子決定不要孩子了。因為他剛剛得知自己攜帶亨廷頓癥的基因突變,這種遺傳性疾病,會摧毀大腦和神經系統,最終往往導致死亡。他的母親在四年前發病,他知道這個病遲早也會在自己身上爆發。 亨廷頓癥(Huntington's di
據BBC報道,英國議會3日就是否允許擁有3個父母的嬰兒出生進行決定性表決,結果以382票贊成,128票反對獲得通過。英國將在明年初誕生第一位這樣的嬰兒。 不久前,英國人類受精和胚胎管理局發布了一項科研報告,稱若采用一種微創形式的試管嬰兒技術,能降低新生兒生理缺陷的風險。通俗地說,就是將一個卵子
棕色脂肪是機體中負責分解引發肥胖的白色脂肪的人體組織,期能將白色脂肪轉化成二氧化碳、水和熱量,同時還能夠加快人體新陳代謝,促進白色脂肪消耗。本文整理了近年來科學家們在棕色脂肪研究領域取得的新成果,與大家一起學習! 【1】JCEM:增加體育鍛煉并不能改善棕色脂肪組織的功能 doi:10.121
一些醫生認為線粒體或能幫助治療不育癥 衍生自細菌的線粒體是人體細胞能量制造的“發電廠”。現在,一家位于美國馬薩諸塞州的公司相信,這些微小圓柱體也是懷孕的重要因素。而且,該公司已經說服美國境外的若干內科醫生對其進行測試,這或許為存在生育問題的女性帶來了有爭議性的希望。超過10名女性利用該公司的
2018年11月,中國科學家賀建奎聲稱世界上首批經過基因編輯的嬰兒-一對雙胞胎女性嬰兒---出生。他利用一種強大的基因編輯工具CRISPR-Cas9對這對雙胞胎的一個基因進行修改,使得她們出生后就能夠天然地抵抗HIV感染。這也是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編輯嬰兒。這條消息瞬間在國內外網站上迅速發酵,
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輻射醫學室科研人員利用蘭州重離子加速器國家實驗室和中科院重離子束輻射生物醫學重點實驗室提供的實驗平臺,研究外源性正電荷替換質子、構建線粒體假膜電勢誘導細胞自噬獲得新進展。 真核細胞利用線粒體內膜呼吸鏈,將NADH和FADH2氧化、伴隨有質子產生并泵入線粒體膜間隙中。質子
維生素B(Vitamin B)舊稱維他命B,是B族維生素的總稱,它們常常來自于相同的食物來源,如酵母等。屬于水溶性維生素。 維生素B主要有維生素B1(硫胺素、抗腳氣病維生素)、維生素B2(核黃素)、維生素PP(尼克酸或煙酸、抗癩皮病維生素)、維生素B6(吡哆醇、抗皮炎維生素),泛酸(遍多酸)、
一種實驗室輔助生殖技術能夠讓一些家庭避免患有某些遺傳疾病的兒童降生,專家指出如果相關應用能夠審慎地發展,可以考慮在美國推行這種療法。這是美國國家科學院、工程院和醫學院(NAS)專家組一份總結報告中公布的結論,該專家組對圍繞這些爭議性技術存在的倫理問題進行了評估,這種技術叫作線粒體DNA置換療法。
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完成使得生物醫學的面貌將有很大的改變,而基因診斷是其中一個最直接影響當今臨床醫學理論和實踐模式的技術革命。 耳聾是臨床上最常見的遺傳病之一,據各國統計,每1000個新生兒中,有1至3名聽力障礙兒童,其中至少一半與遺傳因素有關。另外在大量的遲發性聽力下降患者中,亦有許多患者由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