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水污染防治2016年度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近日印發,明確提出將公布環保“黃牌”“紅牌”水污染企業名單、重點排污單位信息及抽查排污單位達標排放情況。 《方案》提出,2016年,漢江、丹江、嘉陵江等長江流域地表水水質優良(達到或優于Ⅲ類)比例要達到100%。渭河、延河、無定河等黃河流域地表水水質優良比例達到37.5%以上,劣Ⅴ類斷面比例小于9.38%。各設區市、韓城市及楊凌示范區、西咸新區城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全部達標。全省地下水水質極差比例控制在15%以內。瀛湖、石泉水庫和千湖水質達到Ⅱ類,黑河水庫水質達到Ⅲ類,渼陂湖、紅堿淖和鹵陽湖主要指標不低于2015年水質指標。 為實現上述目標,陜西省將編制實施35個水污染防治專項方案和11個優先控制單元水體達標方案,并持續實施渭河及漢江丹江流域行動方案,積極推動污染企業退城入園(區),堅決取締“10+3”污染企業。各市、縣(區)自2016年起逐步建立水環境網格化......閱讀全文
據悉,水污染防治攻堅作為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重要領域之一,已經正式進入落地期。一方面,地方近日加快出臺水污染防治攻堅“詳版”路線圖,另一方面,水污染防治考核和督查也在緊鑼密鼓進行。圖片來源于網絡 在專家看來,污水處理正迎來需求規模增長和提質增效雙輪驅動期,水環境綜合治理市場需求也將由點到面快速釋放
關于發布《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專項規劃2010年度考核結果》的公告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的《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專項規劃實施情況考核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環境保護部會同發展改革委、監察部、財政部、住房城鄉建設部、水利部,對2010年淮河、海河、遼河、松花江、黃河中上游、三峽庫區及其上游、太湖
進入2015年以來,各省區市陸續召開了地方兩會,從各地方的政府工作報告來看,環境污染治理成為2015年地方兩會的一大焦點。各省區市在大氣、水、土壤三大領域紛紛出臺了重磅措施,打響了環境污染防治的攻堅戰,未來“美麗中國”的實現應該不會太遠。 大氣污染防治成為工作重中之重 近年來,以迅猛態勢席卷
2017年,原環境保護部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新發展理念,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深入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15—
記者8日從國務院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委員會辦公室獲悉,經國務院同意,國務院南水北調辦、國家發展改革委、環境保護部、住房城鄉建設部、水利部近日聯合印發了《關于印發丹江口庫區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十二五”規劃實施考核辦法的通知》。 根據這份考核辦法,河南、湖北和陜西三省人民政府是《丹江口庫區
土木、水利與建筑工程學部(61人)序號姓名出生年月專業工作單位提名渠道01曹萬林1954年04月結構工程北京工業大學中國科協02陳??軍1956年10月攝影測量與航天測繪國家基礎地理信息中心院士提名03陳同濱(女)1953年07月歷史遺產保護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院士提名04陳湘生1956年06月地下工
今年汛期后,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將正式通水。可以說,穩定的水源、可靠的供水、安全的水質是北京可持續發展必要支撐條件中最薄弱的一環。通水前北京市做了哪些準備工作?又如何保證水質安全的?記者日前采訪了北京市南水北調辦公室相關負責人。 進京前:加快水污染防治 “南水北調工程成敗在水質,為保障飲水安
過去30多年來,中國經濟經歷了快速的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與此同時,環境污染、資源短缺、能耗高企的問題突出,既制約了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也違背了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態環境的需求。十八大以來相繼出臺了各項環保政策,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圖片來源于網絡 十九大提出“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著力
“30多年前那條清澈見底的延河又回來了。”很多走在延河邊的延安人都會發出這樣的感慨。 延河全長286.9公里,其中,在陜西省延安市境內248.5公里,是延安名副其實的“母親河”。 曾經的延河爛泥遍布,不時發出陣陣惡臭,如今卻是鳥語花香,清澈逶迤。 延河巨變是對延安市周密部署打贏水污染防治攻
2016年,我國大氣、水、土壤污染治理的“三大戰役”戰績如何?今年將怎樣繼續發力,換來天藍地綠水清的優美環境? 24日下午,環境保護部部長陳吉寧受國務院委托,在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七次會議上做報告,介紹2016年度我國的環境狀況和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等。記者對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情
“渭水銀河清,橫天流不息。”——這是詩人李白北觀渭河時的感慨。李白如果“穿越”到1200多年后的今天,看到渭河時不知該做何感想。 20世紀80年代以來,渭河受到嚴重污染,至今仍未恢復生態功能。過去十年,陜西重拳治渭,關停、搬遷企業無數。如今,工業污染基本得到了控制,但城市生活污水又對渭河構成新
1月14日上午,省生態環境廳會同省市場監督管理局聯合召開地方標準新聞發布會,發布《陜西省黃河流域污水綜合排放標準》《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水污染物排放標準》《鍋爐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關中地區重點行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等4項地方標準。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李敬喜、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總檢驗師劉蓬勃出席會
陜西省位于我國中西部,水資源時空分布嚴重不均,屬極度缺水地區。黃河第一大支流渭河、長江的第一大支流漢江都在陜西省。在保障我國水環境質量方面,陜西省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雖然陜西省水環境總體向好,但是部分區域環保欠賬太多,水環境惡化的趨勢還未得到有效控制。目前陜西省水環境問題突出表現在幾個方面。
重慶玉灘湖碧波蕩漾,水環境污染治理成效明顯。 截至目前,31省份曬出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水污染防治是生態文明建設中的重要內容。 2014年,各地水污染治理成績如何?未來,如何遏制水資源緊張、水環境惡化的趨勢并讓治水進入新常態? 治理小有成果,措施各具特色 2014年,全國化學需氧量、氨氮排放量
丹江口水庫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水源地,庫區及上游領域涉及河南、湖北和陜西的8個地市。記者從國務院南水北調辦公室獲悉,經過前期綜合治理,丹江口水庫水質總體水平保持在Ⅱ類水平,丹江口庫區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十二五”規劃已經啟動實施。 在丹江口市六里
今年秋季汛后,來自丹江口水庫的清水將經過1276多公里的長途跋涉,成為北京千家萬戶的生活飲用水。 隨著正式通水時間臨近,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再獲關注。日前,有媒體報道稱,丹江口水庫總氮超標、部分入庫水質難達標、治污工程緩慢,給中線水質埋下隱患;也有一種擔心,認為北方水質偏堿性,北方的自來水管網
記者今天從國務院南水北調辦獲悉,《丹江口庫區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十二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確定的2014年南水北調中線通水前的總體治理目標基本實現。南水北調辦副主任于幼軍表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輸水干渠總長達1277公里,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大的調水工程,而調水水質決定著工程的成敗。“我
土木、水利與建筑工程學部(79人)序號姓名年齡專 業工作單位提名渠道01白國良60結構工程西安建筑科技大學中國科協02陳 軍58攝影測量與航天測繪國家基礎地理信息中心院士提名03陳生水52水利水電工程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
7月26日,生態環境部舉行7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部水環境管理司司長張波介紹了城市黑臭水體整治環保專項行動有關情況,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主持發布會,通報近期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工作進展,并共同回答了記者關注的問題。 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要持續做到、做好“六個堅持” 劉友賓:新聞界的朋友們
根據《“十二五”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規劃》要求,到2015年,全國所有設市城市和縣城具有污水集中處理能力;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85%(直轄市、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城區實現污水全部收集和處理,地級市85%,縣級市70%),縣城污水處理率平均達到70%,建制鎮污水處理率平均達到30%;直
在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保發展的歷史坐標上,2017年無疑是極為關鍵的一年、非同尋常的一年、令人難忘的一年。資料圖片/人民圖片網供圖 滾石上山,迎難而上;逆水行舟,奮力向前。 這一年,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帶領全國人民,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氣大刀闊斧、攻堅克難;以“圖難于其易,
生態環保攻堅這一年,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大氣污染防治,公眾感受最明顯的還是大氣污染防治。 經過持續努力,“大氣十條”實施取得明顯成效,全國各地很多城市都像圖中的北京一樣,收獲了越來越多的藍天白云。 在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保發展的歷史坐標上,2017年無疑是極為關鍵的一年、非同尋常的一年、令人難
生態環境部今日向社會公布2017年度《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水十條》)實施情況考核結果。 據悉,按照《水十條》要求,生態環境部會同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自然資源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水利部、農業農村部、衛生健康委等部門,對2017年度各省(區、市)
在中國的版圖上,陜西就像一把鑰匙。手握“鑰匙”的3700萬三秦兒女,用自己的創造精神,用生態文明的核心理念,不斷開創“舊貌換新顏”的新局面,演繹“美麗陜西”進行時。 “十二五”期間,陜西生態文明建設以“美麗陜西”為統領,積極實施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關中城市大氣污染防治,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漢、丹
環保總局副局長潘岳7月3日向新聞界通報,針對中國當前嚴峻的水污染形勢,環保總局自即日起對長江、黃河、淮河、海河四大流域部分水污染嚴重、環境違法問題突出的6市2縣5個工業園區實行“流域限批”;對流域內 32家重污染企業及6家污水處理廠實行“掛牌督辦”。潘岳表示,當前水污染持續惡化的趨勢已非分割的治水管
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近年來,陜西省環保系統堅持把環境保護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主陣地和根本措施,緊緊圍繞服務科學發展、提升環境質量、確保環境安全三大任務,突破難點、抓住重點、創造亮點、應對熱點,著力解決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突出環境問題,各項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半年來的
1 黃河流域生態 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 習近平總書記兩度考察黃河,提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強調要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類施策,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統籌謀劃,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著力加強
“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順利推進”,習近平總書記在2019年新年賀詞中的這句話令人振奮。2018年,是我國改革開放40周年,也是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保事業發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義的一年。這一年,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召開,正式確立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這一年,全面打響污染防治攻堅戰,對20個省、
“嚴守生態紅線,實行山水林田湖一體化治理,全面推進綠色發展、低碳發展、循環發展;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別削減0.5%、1.5%、1.5%和6%。”2015年陜西省《政府工作報告》又一次對全省環境保護工作予以極大的關注,提出要重點通過實施“治污降霾·保衛藍天”、“深入推進大生
回望2014年的環境監管執法,密、嚴、實的特點盡顯。密,是指環境督查活動密集;嚴,是指監管執法力度提升;實,則是指監管執法實效。 環境保護部部長周生賢反復強調指出,面臨新的形勢和新的要求,我們要科學認識、主動適應、積極應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的新常態。 新常態下,櫛風沐雨,砥礪前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