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運行的中國環流器二號。 “中國現在核聚變的研究能力達到了世界水平。”30日,在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以下簡稱“西物院”),參加中法受控核聚變物理聯合實驗的法國原子能委員會專家Anhika Ekedahl博士說。法方6名資深聚變專家在該院首次運用了一種新型天線開展等離子體耦合實驗,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據介紹,按照中法關于聯合開展受控核聚變物理實驗的協定,6月27日至7月3日,法方專家在西物院開展為期一周的聯合實驗。 受控核聚變能源由于其固有的安全性、環境的優越性、燃料資源豐富等特點,被認為是人類最理想的潔凈能源。成立于1965年的西物院是中國最早從事核聚變能源開發的大型專業研究院,1984年該院自主設計出了利用磁約束來實現受控核聚變的實驗研究裝置——中國環流器一號,2002年又成功建成了中國環流器二號A裝置。 記者走進西物院中國環流器二號A實驗大廳看到,該裝置被大型支架所支撐,其外部纏繞著線圈,周邊被眾......閱讀全文
中科院合肥物質研究院12月23日通報說,我國新一代“人造太陽”實驗裝置、世界首個全超導托卡馬克(EAST)2010年度實驗將于24日圓滿結束,目前已獲得1兆安等離子體電流、100秒1500萬度偏濾器長脈沖等離子體、大于30倍能量約束時間高約束模式等離子體、3兆瓦離子回旋加熱等多項重要實
科學家追尋百年的萬有引力常數G值有了新的答案,為科技界服役130年的國際千克原器面臨退休,從航天到地球四極,2018年,新技術助力的科學新發現,不斷顛覆著人類已有的認知。深空探測開啟新旅程 12月8日,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我國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嫦娥四號探測器,開啟了月球探測的新旅程。
美 國 新型電池研究獲得突破;證明慣性約束核聚變反應釋放能量比燃料吸收的多。 佐治亞理工學院開發出一種直接以生物質為原料的低溫燃料電池,借助太陽能或廢熱即能將稻草、鋸末和藻類甚至有機肥料轉化為電能,能量密度比基于纖維素的微生物燃料電池高近百倍。加州大學河濱分校開發出一種主要原料是普通沙子的新
記者從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獲悉,由該院承擔的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EAST近日獲得重大突破。這一被稱為中國“人造太陽”的核聚變實驗裝置成功實現了電子溫度超過5千萬度、持續時間達102秒的超高溫長脈沖等離子體放電。這一里程碑性的成果標志著我國在穩態磁約束聚變研究方面繼續走在國際前列。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微波加熱與電流驅動研究室離子回旋課題組在離子回旋頻段波與等離子體耦合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論文以Experimental analysis of the ICRF waves coupling in EAST 為題發表在《核聚變》(Nucle
為進一步推進中法雙邊在核聚變領域的務實合作,11月24日,中法聚變聯合研究中心四家成員單位——中國國際核聚變能源計劃執行中心、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和法國原子能委員會(CEA)共同簽署了中法聚變聯合研究中心執行協議,意味著中法聚變聯合研究中心正式成
1月28日凌晨零點26分,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EAST成功實現了電子溫度超過5千萬度、持續時間達102秒的超高溫長脈沖等離子體放電。這是國際托卡馬克實驗裝置上電子溫度達到5000萬度持續時間最長的等離子體放電,展示了EAST作為超導裝置在較高參數下開展穩態實驗研究的特長和能力,這一里程碑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吳振偉課題組在EAST托卡馬克裝置上,利用自發的瞬態雜質爆發事件重點研究了4.6GHz低雜波對高Z金屬雜質聚芯抑制作用,并取得重要進展。 托卡馬克芯部的高Z金屬雜質輸運是核聚變研究的重要問題。高Z雜質在等離子體芯部聚集會嚴重影響等離子體的約束
中國新一代核聚變實驗裝置EAST(東方超環)與美國通用原子能公司托卡馬克實驗裝置DIII-D近日首次聯合實驗并獲得成功,實驗驗證了完全依靠自舉電流和非感應驅動電流的托卡馬克高性能穩態運行的可行性。 通過與美國通用原子能公司的合作,中科院等離子體所科研人員在托卡馬克實驗裝置上模擬了東方超環的
北京時間5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核聚變“復制”太陽等恒星內發生的反應,利用核聚變發電長久以來就是能源領域的圣杯之一,能夠為人類社會提供更清潔更綠色的能源解決方案。一直以來,核聚變研究面臨巨大難度和挑戰。美國的勞倫斯維爾等離子物理公司(以下簡稱LPP)指出他們已經找到一種解決方式,利用核聚變為整
二 面向國家重大需求(15項,不含專用領域) 16 載人航天與探月工程的科學與應用 中科院是中國載人航天與探月工程的發起者、組織者之一,是科學與應用目標的提出者和實施者,50余家院屬單位承擔了大量重要工程任務和多項協作配套任務,突破了大批關鍵核心技術,為工程實施提供了強有力科技支撐。 在載
拓展閱讀 中國科技實力正以多快的加速度逼近美國 科技水平是國家實力、人民生活水平的最本質的標志。當今世界科技水平最高的國家顯然是美國。中國的科技水平處于什么位置呢? 文︱袁嵐峰 本文于2015年8月原載于作者博客,原文有刪節,不代表新華社瞭望智庫觀點。 如何理解當
由通用原子公司運行的美國能源部科學辦公室所屬用戶設施——DIII-D國家聚變裝置的研究人員,利用物理性能降低的等離子體湍流流體模型解釋了托卡馬克試驗中意想不到的密度輪廓性質。為等離子湍流行為建模,或能幫助科學家優化諸如國際熱核實驗反應堆(ITER)等未來核聚變反應堆中的托卡馬克性能。圖片來源于網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在奔流不息的時代浪潮中,科技成就始終扮演著“萬花筒”的角色——數學、物理、化學、天文、地理、生物……不變的多彩紙片,稍加晃動,就能轉出五光十色的奇妙世界。 2014年,細胞遺傳學、大腦科學以及計算機科學仍然是熱門領域,航空航天作為大國實力較量的焦點從未停歇,科學倫理和危機應
ITER核聚變反應器實物模型 最近,很多美國核聚變專家正猛烈抨擊一份試圖描繪該領域十年戰略規劃的報告。他們稱其“有缺陷”“不盡人意”,并且認為這份貿然而出的報告充斥著潛在利益沖突。于是,來自一個23人政府顧問小組的大多數成員由于潛在利益而不得不在投票表決該報告時作出回避。 來自麻省理工學院等離
圖為受控核聚變實驗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A裝置。 位于成都的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在受控核聚變實驗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A裝置上近日首次實現了偏濾器位形下高約束模式運行。 專家指出,這是我國磁約束聚變實驗研究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進展,標志著中國磁約束聚變能源開發研究綜合實力與水
日本物理學家本島修(Osamu Motojima)去年7月擔任ITER(國際熱核聚變組織)總干事以來,對ITER組織的高層架構和人事管理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在全球公開招聘5位副總干事級別的管理人員,便是其中的一部分。 由10位專家組成的選舉委員會對收到的76份簡歷進行嚴格打分評級后,每
日前,DIII-D&EAST聯合研究團隊在DIII-D上進行了實驗,該實驗將2013年DIII-D/EAST聯合實驗中測試的高極向比壓、高最小安全因子運行模式推廣到了具有更高等離子體電流(0.8MA)和更高的歸一化聚變性能參數的感應運行模式。該實驗旨在探索最小安全因子大于2且具有低扭矩的
中國探月工程在線訪談實錄2007年8月16日,月球探測工程中心副主任郝希凡,以及衛星系統、運載火箭系統、測控系統、地面應用系統等分系統專家做客國防科工委政府門戶網站(www.costind.gov.cn)和中國探月網 (www.clep.org.cn),圍繞中國探月的路線圖、目標
6月3日,中國科學院副院長詹文龍在京會見了日本核聚變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Fusion Sciences, NIFS)所長小森彰夫率領的訪華團一行。 詹文龍首先對代表團的來訪表示歡迎。他說,長期以來中科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在核聚變領域的研究方面與
位于英國牛津附近的卡拉姆聚變能研究中心的資金主要來自歐盟。在該實驗室,有近百位科學家來自英國以外的國家。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11月30日報道,自英國公投脫歐后,該研究中心的工作人員變得“非常緊張”,因為實驗室未來的資金來源以及他們的工作,都充滿了極大的不確定性。現在已有5名研究人員回到了
試驗用核聚變反應堆JET成功為ITER測試了一種新的內層。小圖為鎢偏濾器的橫截面。 圖片來源:EFDA;ITER 一直以來,籠罩在ITER核聚變反應堆項目——目前在法國建造的一個大型國際合作項目——頭頂的一個最大問號便是用什么材料來涂裝反應堆的內壁。要知道,它必
11月1日至4日,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所在桂林市舉辦了第三屆中日核聚變大學群(CUP)項目芯部等離子體物理研討會。來自中國、日本、韓國的近60位科學家和研究生參加了本次會議,會議共接收論文47篇。 等離子體所王孔嘉研究員致開幕詞,指出CUP計劃是中日雙方
記者從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了解到,我國新一代“人造太陽”實驗裝置EAST與美國通用原子能公司托卡馬克實驗裝置DIII-D近日首次聯合實驗并獲得成功,實驗驗證了完全依靠自舉電流和非感應驅動電流的托卡馬克高性能穩態運行的可行性。 據介紹,此次實驗的主要目的是利用DIII-D的離軸
懸浮滑板、智能宇宙飛船、可食用的食品包裝袋以及其他更多產品,都位列美國《時代》周刊網站于2014年11月20日評選出來的25項最佳發明之列。這些發明不僅使得我們的世界更美好、更智能,而且,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更加充滿樂趣。 磁懸浮滑板--Hendo Hoverboard 1.磁懸浮滑板 在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多部委辦聯合發布“關于印發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十三五’規劃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提出重點任務: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以能源、生命、地球系統與環境、材料、粒子物理和核物理、空間和天文、工程技術等7個科學領域為重點,
美國國家點火裝置的前置放大器。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9月25日(北京時間)消息,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報告稱,世界最大激光器、被稱為“人造太陽”的美國國家點火裝置(NIF)正距離其目標越來越近,顯示了一個可持續核聚變反應裝置正在由夢想逐步成為現實。不過在設施達到高度穩定前,目前仍有一個顯著障礙
11月30日,EAST真空室遙操作監測機械臂(IVIS)系統在EAST真空室內部功能測試獲得圓滿成功,并順利通過各項指標的檢驗和驗證。 EAST真空室遙操作監測機械臂系統是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與法國法原子能研究中心(CEA)合作研制的國內首臺真正應用于核聚變裝置的遙操
揭牌儀式現場 4月28日上午,“中韓高能量密度激光物理聯合研究中心”揭牌儀式在中科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舉行。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和韓國科技部部長李周浩共同為中心揭牌。 萬鋼在致辭中指出,“中韓高能量密度激光物理聯合研究中心”揭牌儀式的舉行,是中、韓兩國在科技領域深化合作
stewartprager從美國新澤西州普林斯頓等離子體物理實驗室(pppl)辭職,該實驗室9月26日在一份聲明中表示。prager的離職緊隨該實驗室主要設備發生故障之后,它可能在一年內不能使用。故障還可能會給能源部4.38億美元的聚變能科學(fes)計劃帶來麻煩,該計劃負責資助pppl,而且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