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物理所提出納米藥物聯合放療治療癌癥的新模式
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醫學物理室研究人員在開展納米藥物在放射腫瘤學中應用的研究工作中,提出了納米藥物聯合放療治療癌癥的新模式,驗證了電離輻射作為細胞周期依賴的靶向手段可增強納米藥物在腫瘤細胞中的滯留。 在這項工作中,研究人員使用熒光金納米簇作為“納米藥物”和熒光示蹤探針。實驗結果顯示,電離輻射可以延遲人宮頸癌HeLa細胞的分裂,進而增強金納米簇在細胞內的停留(如圖所示)。同時,細胞周期同步化影響了HeLa細胞對金納米簇的攝入過程,說明動態的細胞周期進程是納米藥物攝入動力學的關鍵因素。因此,研究人員認為輻射誘導的有絲分裂延遲可能是受照腫瘤細胞攝入更多納米藥物的細胞生物學機制。 已發表的應用納米藥物進行放化協同治療的研究皆是依照“先給藥后照射”的治療模式,近代物理所醫學物理室研究人員前瞻性地提出了“照射后給藥”的逆向治療模式,為納米藥物在分割(次)放射治療中的應用提供了理論和實驗依據。 此項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閱讀全文
腫瘤藥物“納米時代”來臨,改善腫瘤患者生存狀況
納米藥物是粒徑在1-100nm的藥物或藥物載體的總稱。眾所周知,腫瘤具有EPR效應(enhanced permeability and retention effect),即實體瘤的高通透性和滯留效應。由于腫瘤細胞新生內皮細胞不連續性,粒徑小于200nm的粒子可以通過血管壁進入組織間隙。大量研究
膝關節骨腫瘤放射學診斷分析
膝關節是體內最大,最復雜的關節之一。它由滑膜、股骨髁與內側和外側脛骨平臺之間的兩個鉸鏈式關節組成,以及髕骨與前股骨遠端的滑車槽之間的滑動型關節組成。對于膝關節病變的成像模式平片是檢測和評估腫瘤一般特征的首選方式。用于檢測軟組織腫瘤的平片的準確性是有限的。平片是評估正常骨與腫瘤(轉移區)特征的腫瘤之間
新型納米藥物,特異性殺傷腫瘤細胞!
Dalhousie醫學院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運送化療藥物的新方式。利用納米科技,這種新型藥物運送系統僅僅在腫瘤細胞釋放藥物,從而保護健康細胞不受傷害。這項研究工作于近日發表在Scientific Reports雜志上。 Naga Puvvada博士是Dalhousie醫學New Brunswi
利用仿生脂蛋白調節腫瘤基質提高納米藥物靶向腫瘤細胞
實體瘤中腫瘤基質細胞(如TAM、CAF等)和細胞外基質組成異常復雜的瘤內遞送屏障,嚴重阻礙了藥物在腫瘤組織中的滲透及其靶向腫瘤細胞的遞送。并且,瘤內腫瘤細胞分布呈高度異質性,即使制備了納米制劑也難以突破上述遞送屏障靶向腫瘤細胞,嚴重影響了其臨床治療效果。 針對上述難題,中科院上海藥物所張志文、
納米藥物免疫聯合療法可促使“冷”腫瘤轉變為“熱”腫瘤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醫藥所高分子中心李洋團隊有關新型腫瘤穿透納米凝膠藥物免疫聯合療法的研究成果以Reinforcing the Combinational Immuno-Oncotherapy of Switching “Cold” Tumor to “Hot” by Respon
第331次香山科學會議研討“腫瘤納米技術與納米藥物”
韓啟德等任執行主席 以“腫瘤納米技術與納米藥物”為主題的331次香山科學會議10月21~23日在北京舉行。北京大學醫學院韓啟德教授,天津醫科大學郝希山教授,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柴之芳研究員,國家科技部基礎司張先恩研究員,國家納米科學中心/高能所趙宇亮研究員以及來自美國的Robert P. Bl
同時實現藥物傳遞和腫瘤成像的新型納米載體
癌癥的謎題在于,腫瘤能夠利用我們的身體作為人體盾牌來避開治療。腫瘤在正常的組織和器官中生長,通常醫生在通過手術、化療或輻射抗擊癌癥的過程中,會損壞、毒害或切除我們身體的健康部分。但是,11月27日發表在國際知名期刊《Small》的一項研究中,華盛頓大學的科學家們描述了一種新的系統,將化療藥物包裝在小
Nat Mater:納米藥物能夠喚醒免疫系統殺傷腫瘤
2017年1月9日 /生物谷BIOON/ --癌癥的治療是目前醫學領域備受關注的領域之一,美國目前有將近1450萬人患有癌癥,同時每年又有1300萬新增病例出現。人工智能的出現為癌癥的治療提供了新的生機。來自密歇根大學的研究者們運用了一種新的方法能夠消除患者體內的腫瘤。 這一新型的技術是通過利
王均小組開發雙重響應抗腫瘤納米藥物載體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科研人員利用腫瘤微環境和腫瘤細胞內環境的調控,發展了雙重響應聚離子復合物納米藥物載體,實現了對多重給藥障礙的系統克服。相關成果日前在線發表于《先進材料》雜志。 第一代納米藥物通常會對載體表面進行聚乙二醇修飾,以延長體內循環時間、增強納米藥物在腫瘤部位富集,
新策略!納米治療藥物靶向全身轉移性腫瘤!
腫瘤切除、化療等常規臨床治療失敗的主要原因是腫瘤轉移控制不力。轉移包括三個步驟:(i) 腫瘤細胞通過上皮間質轉化 (EMT) 從原發部位滲入循環系統,(ii) 循環腫瘤細胞 (CTC) 與血小板形成“微血栓”以逃避循環中的免疫監視,以及 (iii) CTC 在轉移前的生態位中定植。 202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