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記者從同濟大學獲悉,該校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附屬東方醫院腫瘤轉移研究所高華研究組發現一個促使乳腺癌向多個器官轉移的基因TM4SF1,相關研究成果已發表于《細胞》。專家認為,切斷和阻止該基因的表達,可能是治療乳腺腫瘤轉移復發的首要靶點。 腫瘤轉移復發是絕大部分腫瘤患者死亡的最直接原因。盡管腫瘤轉移復發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但是相關研究非常薄弱,特別是腫瘤在向多個靶器官轉移的過程中,是否存在核心基因尚不清楚。 高華研究組利用小鼠模型作為一種體內篩選工具,建立了高通量、全基因組水平、功能相關的遺傳學篩選平臺,尋找與乳腺癌、肺癌等腫瘤轉移復發直接相關的分子,及其細胞和分子機制。2014年,研究組發現了TM4SF1,它們在正常和腫瘤干細胞的自我更新中扮演重要角色。 在此基礎上,研究人員繼續運用免疫組化方法,對147例具有完整臨床信息乳腺癌患者的組織微陣列進行分析,發現TM4SF1基因在乳腺癌患者中呈上調表達,患者的生存......閱讀全文
2.癌基因的激活癌基因可以通過多種方式被激活而過度表達。 (1)突變激活:體細胞內的原癌基因可以因點突變而成為癌基因,產生異常的基因產物;也可由于點突變使基因擺脫正常的調控而過度表達。因此,突變激活又稱為激活的質變模式(qualitative model)。例如在
乳腺癌一直是世界女性之痛,我國最新癌癥數據統計顯示,乳腺癌是我國女性發病率最高的腫瘤,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紅顏殺手。轉移是乳腺癌的致死性進展,一旦發生即可嚴重降低患者生存率并對患者預后產生惡性影響。 乳腺腫瘤轉移的過程存在許多不同的階段,包括癌細胞侵入健康的乳房組織,逃離原發腫瘤,進入血管并在
核酸分子雜交技術由于核酸分子雜交的高度特異性及檢測方法的靈敏性,它已成為分子生物學中最常用的基本技術,被廣泛應用于基因克隆的篩選,酶切圖譜的制作,基因序列的定量和定性分析及基因突變的檢測等。其基本原理是具有一定同源性的原條核酸單鏈在一定的條件下(適宜的溫室度及離子強度等)可按堿基互補原成雙鏈。雜交的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近期與癌癥轉移相關的最新研究進展,與大家一起學習! 圖片來源:Wellcome Collection 【1】Nat Cell Biol:乳腺癌細胞或能轉變其代謝策略來發生轉移 doi:10.1038/s41556-020-0477-0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Natur
原位腫瘤和轉移部位腫瘤的異質性是腫瘤進展期治療的嚴重障礙。轉移是腫瘤的致命特征,其中在轉移的級聯過程中最為復雜的播散機制仍不明確。清晰的認識患者的腫瘤異質性和轉移中細胞和分子機制,對個體化腫瘤治療至關重要。由倫敦帝國理工學院和倫敦癌癥研究所的科學家領導的早期研究確定了乳腺癌細胞中的遺傳“轉換”
來自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和麻省總醫院的研究人員發現聯合使用3種靶向抗癌藥物,能推遲HER2陽性乳腺癌腦轉移,這不僅有助于臨床上開發針對HER2陽性乳腺癌的新型治療方法,也對于進一步解析乳腺癌腦轉移作用機制具有重要意義。相關研究成果公布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雜志上。 領導這一研究
乳腺癌復發病例有不同的基因圖譜 雖然大多數乳腺癌可治愈,但有20%左右的病例會復發。日前,劍橋大學研究人員通過乳腺癌組織的基因檢測,揭示了乳腺癌復發的遺傳差異性。研究結果顯示乳腺癌復發病例有不同的基因圖譜,并建議研制靶向乳腺癌復發驅動基因的藥物。 該研究由英國劍橋大學Wellcome Tru
近日,著名國際期刊JCI在線發表了荷蘭萊頓大學研究人員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他們利用小干擾RNA對H1299細胞內與細胞遷移有關的基因進行了篩選,發現了一些與腫瘤細胞遷移速度和持續性有關的基因,并發現了與乳腺癌病人腫瘤轉移密切相關的SRPK1基因或可成為乳腺癌藥物治療的潛在靶點,因此具有重要意義。
同濟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上海市東方醫院腫瘤轉移研究所高華教授研究組,新近發現一個促進乳腺癌向多個器官轉移的基因TM4SF1。相關研究論文近日發表在《細胞》雜志上。專家認為,切斷和阻止該基因,可能是治療腫瘤轉移復發的首要靶點。 腫瘤轉移復發是絕大部分腫瘤患者死亡的最直接原因。在乳腺癌發生早期
《自然—地球科學》 某些人類活動影響氣候變暖速率 《蒙特利爾公約》對破壞臭氧層物質的限制使得上世紀90年代以來的氣候變暖現象產生了明顯的減緩效果,近日在線發表在《自然—地球科學》上的一項研究得出該結論。這將有助于科學家利用獨立于全球氣候模型的統計學方法,在上個世紀的人類活動與氣候變暖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乳腺腫瘤中心宋爾衛教授主要從事乳腺癌的生物學特性及治療學基礎研究,在非編碼RNA調控腫瘤侵襲轉移及靶向導入小分子RNA抑制腫瘤轉移的研究方面有杰出工作。近期,宋爾衛教授課題組利用RayBio Human Cytokine Antibody Array揭示了乳腺癌轉移的新機制
第10屆歐洲乳腺癌大會(EBCC-10)于2016年3月9日-11日在荷蘭-阿姆斯特丹-RAI會展中心召開,本次會議迎來了各國專家的參與。在本次大會中,中國科學家揭曉了中國乳腺癌相關的新型基因變異,荷蘭科學家公開了他們關于男性乳腺癌與女性乳腺癌差異的研究結果。 香港研究人員發現中國乳腺癌相關的
鼻炎、傷口感染、腸胃發炎……很多人都會被炎癥所困擾。但是你知道嗎?炎癥這種看似不嚴重的“小毛病”,如果不能得到及時治療,將會對我們的身體健康造成很大影響。近年來研究表明長期或過度炎癥狀態可導致癌癥。7月31日,Nature在線發表了一篇論文表明,抑癌基因p53缺失會引發WNT信號轉導通路依賴的全
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腫瘤研究所的博士生導師馮玉梅(Yu-Mei Feng)教授,研究方向為腫瘤分子生物學,多年來致力于乳腺癌轉移基因篩選、轉移預后預測及轉移機制研究。在2015年上半年,她帶領的研究小組先后在國際知名期刊《Breast Cancer Research》(影響因子5.88)、《Ca
摘要對單核苷酸多態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的研究分析近幾年被廣泛應用于生物及醫學研究的諸多領域,篩查SNPs的方法很多,各具特色,并一直不斷地發展.本文對篩查SNP的幾種常用及最新方法做一簡要介紹,其中包括PCR-RFLP,分子信標等.細胞外基質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乳腺腫瘤中心宋爾衛教授主要從事乳腺癌的生物學特性及治療學基礎研究,在非編碼RNA調控腫瘤侵襲轉移及靶向導入小分子RNA抑制腫瘤轉移的研究方面有杰出工作。近期,宋爾衛教授課題組利用RayBio Human Cytokine Antibody Array揭示了乳腺癌轉移的新機制。炎
9月11日,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胡國宏研究組和山東大學教授楊其峰最新合作研究成果以Differential Effects on Lung and Bone Metastasis of Breast Cancer by Wnt Signalling Inhibitor DKK1為題在線發
日本京都大學附屬醫院特聘副教授原田浩領導的研究小組日前宣布,他們發現一種特定基因大量表達后會促進癌細胞轉移。這一發現有望促進開發抑制癌細胞轉移的藥物。 此前有研究顯示,編碼合成“低氧誘導因子-1”的“HIF1基因”在癌細胞轉移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如果這種基因活躍地發揮作用,就會催生很多小血管
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16日宣布,一種名為“基因搜尋BLN化驗分析儀”,用于檢查乳腺癌轉移的基因檢測系統獲準在美投入使用。它由美國強生公司所屬的Veridex公司研制,應用實時逆轉錄多聚酶鏈反應(RT-PCR)原理,能快速檢查出在前哨淋巴結中水平較高的乳
Cell雜志社高級編輯楊曉紅(Xiaohong Helena Yang)博士早年畢業于中山大學,現任Cell出版社編務拓展顧問和Cancer Cell高級編輯。在最新一期(2月9日)Cell雜志上,她發表了題為“Metastasis: Slipping Control”的評述文章,以回憶錄《堅韌
來自廈門大學生科院,細胞應激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研究人員發表了題為“Geminin facilitates FoxO3 deacetylation to promote breast cancer cell metastasis”的文章,揭示FoxO3是乳腺癌轉移的重要抑制分子,闡明了gemi
記者1月13日從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四醫院獲悉,在近日公布的2013年黑龍江省科學技術進步獎名單上,該校申寶忠教授領銜完成的課題《腫瘤標志物靶向分子成像在疾病早期診斷及治療療效監測中的應用》獲得一等獎。此項成果利用分子影像學技術和納米醫學技術,破譯了腫瘤細胞內及細胞間聯絡通訊的“分子密碼”,為腫
據《自然—遺傳學》上的兩項獨立研究顯示,在某些轉移性乳腺癌病例中,負責編碼雌激素受體的基因會發生變異。這意味著雌激素受體對抗藥物或對某些轉移性乳腺癌病例具有療效。 Sarat Chandarlapaty等人選取了36個對激素療法產生抗性的轉移性乳腺癌腫瘤,對其中的230種基因進行測序,
有數據表明,大約15%~20%的乳腺癌病人會受到癌癥骨轉移的折磨。近日在一項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JNCI的最新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了一個關鍵基因能夠促進乳腺癌細胞向骨侵襲,并在骨形成新的腫瘤。 癌細胞骨轉移是唯一一種能夠被藥物控制的轉移類型,但仍然不可治愈。通常來說在發現轉移之后再進行治療已經太
數據顯示,全世界每年新診斷乳腺癌患者約140萬例,死亡50萬人,對于女性來說,乳腺癌已成為危害最大的疾病之一,堪稱“紅顏殺手”。乳腺癌是一類高度異質性的惡性腫瘤,在組織形態、免疫表型、生物學行為和治療反應上,都存在著極大的差異,導致其術后轉移和復發問題至今懸而未決。近日,瑞士巴塞爾大學的研究人員
據UBC大學網站消息,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UBC)教授在轉移性乳腺癌(MBC)研究方面取得進展。據報道,UBC藥物科學學院教授,加拿大腫瘤學研究主席Dr.Karla Williams通過研究侵襲性偽足(invadopodia)(癌細胞中被認為在疾病擴散中起關鍵作用的結構),研究轉移性乳腺癌
據日本新華僑報網7月4日消息,乳腺癌是女性最易患的癌癥之一。近日,日本研究機構發現了抑制乳腺癌擴散的基因。該研究成果將有助研制治療乳腺癌藥物。 據日本時事通訊社消息,近日,日本大阪大學一個研究小組發現了抑制乳腺癌細胞向周圍擴散轉移的基因。大阪大學與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共同研究發現,如果能開發出
新加坡A * STAR基因組研究所(GIS)科學家與當地臨床醫生和美國同事合作,確定了一種與三陰性乳腺癌(TNBC)相關的生物標志物。新發現的生物標記物稱為RASAL2基因,RASAL2基因或是治療這種致命疾病的新靶標。 三陰乳腺癌是致命,因為其不同于其他類型的乳腺癌如雌激素受體(ER)陽性乳
近日,肯塔基大學癌癥中心研究人員的一項新研究表明,通過靶向一種稱為熱休克蛋白47(Hsp47)的分子可能能夠抑制乳腺癌的轉移。 所謂“轉移”,是指癌細胞從原發性腫瘤部位擴散到身體周圍或遠處的組織和器官的現象,它是乳腺癌導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據估計,乳腺癌死亡病例中90%與癌細胞的轉移有關。(
紫杉醇(Paclitaxel,PTX)別名紅豆杉醇,泰素,紫素,特素,是目前已發現的最優秀的天然抗癌藥物,在臨床上已經廣泛用于乳腺癌、卵巢癌和部分頭頸癌和肺癌的治療,被稱作“化療明星”。 紫杉醇促進癌轉移,與Atf3基因有關 然而最新研究發現:紫杉醇是把雙刃劍,在利用細胞毒性殺死癌細胞的同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