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學卓越創新中心、青藏高原研究所姚檀棟院士課題組與合作者一起,在藏東南地區冰川雪冰中左旋葡聚糖的含量分布及其影響因素研究方面獲新進展。相關論文發表在《大氣科學進展》上。 青藏高原地區冰川雪冰中左旋葡聚糖含量主要受到了生物質燃燒排放源、煙塵氣溶膠傳輸過程中的沉降和降解作用等影響。但是這些過程對雪冰中左旋葡聚糖含量的影響機理并不明確,這使得利用雪冰中左旋葡聚糖含量重建生物質燃燒歷史的解釋存在疑惑。 研究人員利用青藏高原東南部地區的作求普冰川和措普溝冰川采集的表雪、雪坑以及粒雪芯樣品,分析了雪冰中左旋葡聚糖的含量分布及其影響因素。結果表明:受冰川雪冰消融和煙塵傳輸高度的影響,雪冰中左旋葡聚糖含量的海拔分布最高值出現在冰川物質平衡線附近;受局地降水的影響,使得位于上風向的作求普冰川雪冰中左旋葡聚糖含量高于下風向的措普溝冰川;藏東南地區冰川雪冰中左旋葡聚糖和黑碳具有不同的物質來源,但是印度半島東北部的春......閱讀全文
生物質燃燒不僅對當地氣候、環境和人體健康產生干擾,還可通過大氣環流對青藏高原冰凍圈產生深刻影響。由于缺乏系統的觀測,南亞生物質燃燒的基本特征和來源尚不明確。日前,中科院青藏所、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籌)以及國際山地發展研究中心等合作,在南亞大氣氣溶膠中生物質燃燒的影響的研究取得進展,相關成果
生物質燃燒是大氣碳質氣溶膠和溫室氣體等的最主要來源之一,能夠顯著影響區域乃至全球尺度的大氣化學組成。青藏高原毗鄰的南亞、東南亞和中亞等地區是北半球生物質燃燒最強烈的區域之一。生物質燃燒不僅對當地氣候、環境和人體健康產生干擾,還可以通過大氣環流對青藏高原冰凍圈產生深刻影響。由于缺乏系統的觀測,南亞
青藏高原周邊廣泛分布著大氣污染嚴重區域,這些污染物可通過大氣環流進入高原,與冰凍圈聯系在一起,將對氣候和環境產生深刻影響。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學卓越創新中心、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副研究員叢志遠與合作者對該傳輸機制進行了深入研究,相關結果近期發表在國際期刊Atmospheric Chemi
有機氣溶膠對區域和全球氣候變化、生物地球化學循環過程、大氣能見度、光化學煙霧和人體健康等方面產生顯著影響。素稱世界“第三極”的青藏高原,毗鄰南亞、東亞等大氣污染嚴重的區域,受到大氣污染物跨境傳輸的影響。而目前對南亞地區有機氣溶膠的基本特征和來源尚未明晰。生物分子標志物因具備特有的示蹤作用而成為來
碳質氣溶膠是氣候變化的重要驅動因子之一,特別是其中的黑碳,由于強烈的吸光作用而得到廣泛關注。而對于有機氣溶膠,以往的研究大多認為對太陽輻射只存在散射作用。近期的研究提出,在吸光能力較強的黑碳和無吸光性有機碳之間還存在一類由類腐殖質(Humic-like substances, HULIS)等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