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結束不久的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2016年年會上, “確保核能安全,促進生態文明”核安全主題論壇在貴陽舉行,論壇就政府在確保核能安全方面應起的作用以及促進生態文明建設-核能的貢獻進行了精彩討論,一場關于核能安全與生態文明的智慧火花交互碰撞。 “核”到底是什么呢?對我們的生產和生活有什么影響?貴州省輻射環境監理站站長董澤琴認為,核技術像是一把雙刃劍,只要把它控制在安全的范圍內,它能為我們經濟社會的發展帶來顯著的推動作用。 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從“談核色變”到認識核能,核技術已經在能源、工業、農業、醫療、環保等多個領域得到了廣泛利用。要維護核安全,政府和企業是兩個重要的角色。公眾的科學認知和積極支持也是重要的組成部分。 政府監管不可少 創新機制保安全 董澤琴對記者說:“目前,核技術在工業的輻照加工、食品的貯藏保鮮和醫藥的消毒、輻照育種、輻照探傷以及放射醫療等領域廣泛應用。尤其是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核電的開......閱讀全文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生態環境監測工作,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積極推動生態環境監測網建設改革,于今年5 月初明確要求:一是環境保護部起草生態環境監測網建設改革的方案或意見,作為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的配套改革舉措,于 2015 年6 月一并提交中央審議;二是此方案或意見應深入貫徹落實中
近日,國務院關于印發“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全文如下: 國務院關于印發 “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的通知 國發〔2016〕65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現將《“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實施。 國務院 2016年11月
改善河口和近岸海域生態環境質量。實施近岸海域污染防治方案,加大渤海、東海等近岸海域污染治理力度。強化直排海污染源和沿海工業園區監管,防控沿海地區陸源溢油污染海洋。開展國際航行船舶壓載水及污染物治理。規范入海排污口設置,2017年底前,全面清理非法或設置不合理的入海排污口。到2020年,沿海省(區
第三屆核與輻射安全監管大討論活動1月27日在京舉行。大討論活動緊密聯系實際,聚焦監管難點熱點問題,旨在提高核與輻射安全監管人員管理水平和學術水平。與會代表就核與輻射安全監管相關問題各抒己見,既有對以前工作經驗的總結提煉,也有對當前和未來工作的設想和思考。本版特摘登與會代表精彩發言,以饗讀者。
十八屆五中全會明確綠色發展理念,提出以提高環境質量為核心,加大環境治理力度,實行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作為全國首批57家“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之一的上海市閔行區,緊緊圍繞智慧、生態、宜居建設目標,按照全面調結構、深度城市化的發展思路,持續加大環境治理力度,統籌運用結構優化、總量減排、污染治理
由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主辦,中國科學院學部工作局、中國工程院辦公廳、中國科學報社承辦,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投票評選的2016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2016年12月31日在京揭曉。 入選新聞囊括了一年來最重要的科學發現和技術突破。 入選的2016年中國十大
北京4月3日中國核能可持續發展論壇2019年春季國際高峰會議4月1日-2日在北京召開。中國核能行業協會理事長余劍鋒表示,福島事故以來,社會公眾對核電安全發展的信心正在逐步恢復,核電的發展正在復蘇。 我國核電發展迅速 但占比仍較低 余劍鋒介紹,2018年,全球在建核電機組54臺,總裝機容量55
不久前,習近平總書記就踐行“三嚴三實”主持中央政治局第26次集體學習,深刻指出:“三嚴三實”是我們天天要面對的要求,大家要時時銘記、事事堅持、處處上心。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為高標準嚴要求搞好“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指明了方向。我們必須高度重視“三嚴三實”對核安全監管工作的指導意義,大力倡導和
2月17日,環保部印發《國家環境保護標準“十二五”發展規劃》,詳情如下:關于印發《國家環境保護標準“十二五”發展規劃》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環境保護廳(局),部各派出機構、直屬單位: 環境保護標準是我部落實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的重要手段,是支撐環境保護各項工作的基礎。為不斷完善環
2018年度核與輻射安全監管工作總結會日前在北京召開。生態環境部核與輻射安全監管一、二、三司,國際司以及各派出機構和技術支持單位分別對2018年工作進行了總結,并對2019年工作進行了展望。 國家能源局、國防科工局、各核電集團公司、有關行業協會等相關單位代表出席了會議。本版特摘錄部分與會代表發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國家環境保護 “十二五”規劃重點工作部門分工方案的通知國辦函 〔2012〕 147 號國務院有關部門: 《〈國家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重點工作部門分工方案》(以下簡稱《分工方案》)已經國務院同意,現印發給你們。各部門要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家環境保護“十二五
2011年的“3?11”福島核事故為人類敲響了安全的警鐘,人們意識到科學技術帶來經濟效益的同時,由技術有限的確定性背后伴生的無限不確定性產生的風險總是如影隨形。 正如鐘群鵬院士所說,“安全科學與工程的發展史即是與廣義的失效作斗爭的歷史,變失效(失敗)為安全(成功)的歷史,這也是安全科學大發
我國能源結構將經歷三個發展階段 目前我國能源結構處在以化石能源為主(占90%以上)的階段。如果以非化石能源所占比例超過10%作為進入多元結構的標志,則我國可能在2015年前后進入能源多元結構階段。 在這個階段初期的幾十年中,化石能源仍將占大頭,但煤炭和石油年消耗總和的絕對量在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2日發表《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11)》白皮書。全文如下: 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11) (2011年11月22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目錄 前言 一、減緩氣候變化 二、適應氣候變化 三、基礎能力建設
9月30日,是日本政府頒布能源計劃的截止期,但民主黨野田政府喪失了發布新的基本能源計劃的機會。由于“零核電目標”遭到日本一些商業游說團體和地方政府的強烈反對,野田政府于9月19日宣布將對剛剛于9月14日頒布的“能源和環境創新戰略”進行修補。由于政治上的不確定性,日本新的基本能源計
4月1日,國家能源局網站發布了《2016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 《意見》明確:2016年,能源消費總量43.4億噸標準煤左右,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13%左右,天然氣消費比重提高到6.3%左右,煤炭消費比重下降到63%以下。 《意見》還提到,爭取在2016年6月底前發布實施能源發展“十三五
為更好地服務國家戰略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加快核產業相關學科建設與技術進步,促進核能可持續發展,蘭州大學成立國家核產業研究院。8月27日上午,蘭州大學國家核產業研究院揭牌儀式暨特殊功能物質前沿科學中心咨詢評議會在蘭州大學城關校區舉行。 甘肅省副省長李沛興,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柴之芳院士,中國
國家核安全局、國家能源局和國防科工局今日聯合舉辦《核安全文化政策聲明》(以下簡稱《聲明》)新聞發布暨媒體解讀會。相關負責人從不同角度對《聲明》以及核安全文化宣貫推進情況進行介紹說明。 日本福島核事故已經過去3年多,福島核事故經驗反饋的結論表明,福島核事故是天災更是人禍。而核安全文化的缺失更是導
今天上午10點,生態環境部召開2020年1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發布會由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主持,生態環境部總工程師兼水生態環境司司長張波介紹碧水保衛戰的進展情況,并共同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2019年污染防治攻堅戰取得關鍵進展,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 劉友賓:新聞界的朋友們,上午好!歡迎參加生態環境
北京1月24日電,記者從中國科學院24日召開的2018年度工作會議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簡稱“先導專項”)實施7年來,取得一大批重大原創科技成果。其中包括A類17項、B類24項,已有10項通過結題驗收。 突破戰略高技術、重大公益性課題 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白春禮介紹
核安全與放射性污染防治“十二五”規劃及2020年遠景目標 核安全事關核能與核技術利用事業發展,事關環境安全,事關公眾利益。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核安全與放射性污染防治工作,有關部門和企事業單位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確定的方針政策,我國核能與核技術利用事業多年來保持了良好的安全業績。日本福島
1942年12月2日,美國芝加哥大學足球場西看臺下的一個室內網球場里,費米領導他的團隊成功完成了第一座原子核反應堆的首次自持鏈式反應實驗。此時的他,可能并沒有想到,人類會由此出發,在探索利用核能技術提供日常能源的道路上走得那么遠。 1954年,蘇聯建成電功率為5000千瓦的
“今日‘立霾’。立霾是中國傳統‘二十五節氣’之一,也是老北京‘傳統節日’之一。‘立霾’這天,中國民間有載口罩之習俗,人們盡量在家中不出門,以躲避傳說中的神獸‘霾’……” 重污染天氣來襲,許多網友看到這條段子哭笑不得。 今年立冬以來,北京的天氣一直沒給好臉色看。11月13日,北京市空氣重污染應
二 面向國家重大需求(15項,不含專用領域) 16 載人航天與探月工程的科學與應用 中科院是中國載人航天與探月工程的發起者、組織者之一,是科學與應用目標的提出者和實施者,50余家院屬單位承擔了大量重要工程任務和多項協作配套任務,突破了大批關鍵核心技術,為工程實施提供了強有力科技支撐。 在載
我國首部《核安全法》9月1日經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九次會議表決通過,將于2018年1月1日開始施行。 這部核安全法的出臺有何重大意義,其最大的亮點是什么?核電發展的絕對安全防線將如何被構建?本版今日特刊出相關解讀報道,以饗讀者。 ■制定《核安全法》意義重大 核能是世界公認的清潔低碳能
德國作為世界上工業最發達的國家之一,始終將能源戰略視為其國家發展的命脈。然而受制于能源資源相對匱乏,能源安全問題成為德國造就世界第一強國的一大掣肘。從兩次世界大戰后的痛定思痛,到德國工業再次回到世界舞臺中央,喊出工業4.0計劃之際,德國也錨定了新的能源戰略重心,即以可再生能源為核心的綠色轉型。而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同科技部等8部門編制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中長期規劃(2012―2030年)》(簡稱《規劃》),目前已經國務院批準印發。其中,包括加速器驅動嬗變研究裝置、上海光源線站工程、中國南極天文臺等16項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成為我國“十二五”時期的建設重點。據悉,該《規劃》是我
美 國 研發投入“量入為出”,重點保證對基礎研究的投入;實施創新戰略,確保經濟的增長與繁榮。 奧巴馬堅持通過創新確保美國經濟增長和繁榮的戰略,在國情咨文中大力倡導創新,提出美國要想贏得未來,就必須在創新、教育和基礎設施方面超越其他國家,并發布了新的《美國創新戰略》,以明確國家的創新目
“從事放射化學研究的人員在近20年來急劇減少,尤其是一批有經驗的老專家幾乎全部退休,再加上許多中青年放射化學專業人才流向其他領域,造成放射化學專業的大學本科生和研究生在數量和質量上都無法滿足社會各行業的需求,更不能適應我國核能、國家安全、核醫學等的發展需要。”6月8日,中科院院士、中科
福島,在核危機警報拉響的那一刻,民眾與政府,欲望與理性,注定要展開一場艱難的博弈。 丁楠套上白大褂,從一間墻壁足有1米厚的屋子中取回那幾只被核輻射的白鼠。它們已經在鉛容器里,被關了兩個多小時。 這幾只小白鼠將被蘭州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核輻射生物醫學研究組,用于重粒子束治療癌癥的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