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舉制止環境數據造假
污水處理廠是改善流域水環境質量的基礎性設施,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降低運營成本理應從提高污水處理技術、強化運營管理上下工夫。然而,目前在國內有些地方的個別污水處理廠卻心存僥幸,妄圖在自動監測設備上動手腳,擾亂自動監測設備正常運行,最終逃不過環境執法人員的“法眼”。 最近,山東省環保廳便查處了巨野縣三達水務有限公司、日照城市排水有限責任公司兩起監測數據弄虛作假案件。截至目前,兩家作假企業均被處以10萬元罰款,案件已移交公安機關處理,兩名負責人被行政拘留。 據了解,山東省環境信息與監控中心通過自動在線監控系統發現,菏澤市鄆巨河于樓斷面氨氮超標,5月11日12時顯示氨氮濃度達到3mg/L,5月13日、14日氨氮濃度也均大于2mg/L的標準值。山東省環境信息與監控中心立即將于樓斷面與周邊重點污染源進行關聯分析,發現這一斷面主要納污企業為巨野縣三達水務有限公司,但其公司氨氮自動監測數據偏低,隨即展開調查,確認企業擅自修改設......閱讀全文
315“打假”環境監測數據
3月15日,一年一度的“國際消費者權益日”。自1991年開播,央視3.15晚會已經成為國人多年的習慣。多個行業的“打假”,揭穿了無數的騙局、黑幕與陷阱,維護了公平正義,改變了不知多少人的命運。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人類也是空氣、水、土壤等生態環境資源的消費者,其權益同樣需要維護。在環保領域,打假也同
麻城搭建環境監測數據平臺
年初以來,麻城市不斷夯實環境監測基礎,努力搭建環境監測數據平臺,加強污染源自動監控建設管理。 為完善生態環境保護預警機制,做好污染防治與排查,落實精細化管理措施,麻城市在去年10月完成水庫飲用水源水質自動監測站2座(浮橋河、三河口)的基礎上,今年分別在舉水流域出口郭玉斷面、舉水三橋許家斷面建設
環境大數據互聯時代將到來
近年來,互聯網為解決環境問題創造了前提條件。通過互聯網的應用,可以實現環境數據、信息等要素互通共享,從而推動環境問題得到整體有效解決。公眾輿論借助互聯網將對企業排污形成巨大壓力,督促其有效治污,也將推動環境改善因素由單一政府向全社會延伸。 預計在互聯網的影響下,環保領域將迎來一個大數據互聯時代
環境監測數據應從源頭“打假”
環境監測數據造假成為困擾政府和業內的大問題,造假的既有污染源排放企業,也有地方政府相關部門。有關專家建議,避免數據造假應從根源入手。 資料圖片 編者按 我國推行監測市場化已經有一段時間,但監測市場發育并不完善,政策法規并沒有跟上,市場秩序存在混亂,同時,數據造假現象依然嚴重。 對此,環境保
環境監測中監測數據審核
監測數據審核監測數據原始記錄執行三級審核制度,采樣―分析原始記錄―報告;第一級審核為采樣人員之間及分析人員之間的互校;現場采樣人員認真填寫采樣記錄并進行互審;第二級為分析人員將分析數據交校對者校核或室負責人的審核,第三級為質量管理人員審核。
環境監測數據造假的背后
日前,山西省臨汾市環保數據造假事件塵埃落定。臨汾市環保局原局長和第三方運維有關人員均被刑事處理。這是繼陜西省西安市數據造假之后,又一起引發社會各界關注的事件。圖片來源于網絡 “環境監測活動客觀評價生態環境工作成效,已成為政府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據之一。只要考核就涉及排名,屬于敏感事項,容易發生造假
環境監測數據的主要特性
從質量保證和質量控制的角度出發,為了使監測數據能修準確地反映水環境質量的現狀,預測污染的發展趨勢,要求環境監測數據具有代表性、準確性、精密性、可比性和完整性。環境監測結果的“五性”反映了對監測工作的質量要求。一、代表性(representation)代表性是指在具有代表性的時間、地點,并按規定的采樣
多措并舉制止環境數據造假
污水處理廠是改善流域水環境質量的基礎性設施,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降低運營成本理應從提高污水處理技術、強化運營管理上下工夫。然而,目前在國內有些地方的個別污水處理廠卻心存僥幸,妄圖在自動監測設備上動手腳,擾亂自動監測設備正常運行,最終逃不過環境執法人員的“法眼”。 最近,山東省環保廳便
環境保護部嚴查環境監測數據弄虛作假
為貫徹落實新環保法,打擊篡改、偽造監測數據弄虛作假的行為,環境保護部近期組織各地污染源自動監控管理部門加大對污染源自動監控設施運行管理情況的監督檢查,對發現的數據弄虛作假等違法行為進行了嚴肅查處,通報了一批典型案例。 環境保護部環境監察局局長鄒首民具體通報了這些案例的造假事實: 1、建滔(河
數據真實性飽受質疑 環境數據造假歪風待剎
日前,福建省環保廳披露,福建馥華食品有限公司等10家企業涉嫌篡改、偽造污染源監測數據,企業內的污染源自動監控設備不正常運行,弄虛作假。 對此類問題,環保部多次要求嚴肅處理,被稱為“史上最嚴”的新環保法,也已于2015年1月1日開始施行。但是,環境監測數據造假這個老問題,似乎依舊還很嚴重。原因何
環境監測數據造假起底:企業偽造數據花樣多
“前不久,我們通過在線監測,發現一家企業的排放數據超出正常范圍,系統也自動報警。但到企業調查時,他們死不承認。最后通過調閱現場監控視頻,只用了幾幀圖片,就證明有人做了手腳。到了這個程度,這家企業的負責人不得不承認篡改了數據。”去年12月29日,河南省環境在線監控中心執法人員趙娜對《第一財經日報》
環境信息中心:依托生態環境大數據創新環境管理
信息化不再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抽象概念,而是與我們的工作生活密接相關。 移動支付讓我們出門時不再考慮帶多少現金、幾張卡,而是帶上手機,走遍天下都不怕。 電子辦公讓我們工作時不再考慮一天能跑幾個地方,出門需要攜帶幾份文件,而是足不出戶就可以實現文件的自動流轉。 在日前舉辦的全國環境信息中心主任工
環境監測部門如何提高環境監測數據的質量?
前不久,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深化環境監測改革提高環境監測數據質量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那么《意見》有何亮點?環境監測部門如何提高環境監測數據的質量?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相關專家為你解讀。 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員工爬上大煙囪檢
數據應用環境項目“數據資源中心建設”子項目通過驗收
12月30日,中科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在北京召開了中科院“十一五”信息化專項“數據應用環境建設與服務”項目的“數據資源中心建設”子項目驗收會議。來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清華大學、中國地震局、中科院相關院所等單位的7名專家組成專家組。 網絡中心科學數據中心主任、中科院數據應用環境建設與服務項目
清除環境監測數據造假之“霾”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26日聯合發布《關于辦理環境污染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其中頗受外界關注的是,《解釋》將重點排污單位篡改、偽造自動監測數據,干擾自動監測設施,排放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作為嚴重污染環境的情形;違反國家規定,強令、指使、授意他人實施修
從源頭堵住環境監測數據造假
西安環保數據造假案有了結果。因用棉紗封堵空氣質量監測儀,西安7名基層環保工作者被判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罪,并承擔法律責任。環保部表示,這是該部聯合公安部歷時15個月重點督辦的環境質量監測數據造假被追究刑責的第一案,必將對地方政府和環保系統起到強烈震懾和有效警示作用。 環境監測數據是環境治理的“晴
環境監測數據造假坑害了誰
排水口“吐”著臟水,煙囪冒著黑煙,在線監測設備卻顯示達標排放。檢測軟件“動手腳”、空氣樣本作弊、人為設定污染上線……2015年2658起監測數據造假案例被環保部門“揪出”,17個省(區)市對發現的問題立案78起。日前,環保部通報15起污染源自動監控設施及數據弄虛作假典型案例。 我們每個人都希望
讓鄉鎮環境監測數據“發好聲”
據本報19日報道,紹興市今年在所有鄉鎮實現水、大氣環境監測全覆蓋,并對監測到的環境質量進行排名,屆時各地環境狀況一目了然。此舉有利于全面掌握各地的環境質量,了解污染源所在。 監測站點要建好、用好,更要讓數據“常發聲”、“發好聲”,切實增強鄉鎮的屬地責任意識,真正打通環境管理的“關鍵一米”。
天津監測數據:最新環境監測情況
從天津環保部門獲悉,9月7日8時至14時,事發地警戒區外環境空氣5個固定點,警戒區周邊500—1000米區域內4個流動采樣點,共采集樣品14個。監測結果顯示,氰化氫、硫化氫、氨等污染物均未檢出。 9月6日,環保部門繼續對爆炸事故周邊3公里內的地表水、地下水和周邊可能受影響區域的海水開
企業如何建設生態環境大數據?
伴隨著互聯網技術迅猛發展,環境信息化企業近年來也進入了高速發展期。而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更讓環境信息化企業成為創新環境管理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 在生態環境大數據建設的當下,環境信息化企業能貢獻哪些力量? 為此,專訪了業內專家——中科宇圖資源環境科學研究院院長劉銳。 環境信息化企業面臨哪些利好
環境數據為何與公眾感受有“溫差”
公眾對2015年霧霾印象深的主要原因是,霧霾集中出現在11月至12月,且持續時間長、范圍廣、污染程度重 充分認識大氣污染治理的長期性、復雜性、艱巨性,既要積極作為,又不能操之過急,需要全社會的共識與共同行動 1月以來,各地紛紛曬出去年藍天“成績單”:兩次啟動霧霾紅色預警而備受關注的北京,其空
鹽湖資源環境信息數據庫建成
? 日前,中國科學院青海鹽湖研究所在科技部基礎專項、中科院“百人計劃”等項目的支持下,立足柴達木盆地鹽湖資源優勢,歷時6年建成的鹽湖資源與環境科學基礎數據共享數據庫正式通過科技部驗收。這標志著目前我國數據量最大的鹽湖資源與環境科學基礎數據共享系統正式建成,并對基于科學數據的鹽湖資源合理利用、長遠決策
城市環境所等構建水環境動態數據挖掘框架
水環境動態性是環境科學和生態學在水域生態系統的主要交叉研究主題之一。根據水域生態系統邊界特征,水環境動態性關聯機制包括外部和內部兩方面,一是從環境科學角度看水環境動態性受到系統外部因素的驅動,例如流域內氣候水文和人類活動疊加作用下水體環境變化;二是從生態學角度看水環境動態性與系統內部水生生物之間
江西實施新措提高環境監測數據質量 數據誰出誰負責
5月22日,從江西省環保廳獲悉,為切實提高環境監測數據質量,客觀評價環境質量狀況,準確反映污染治理成效,科學實施環境管理與決策,江西省制定了《江西省深化環境監測改革提高環境監測數據質量實施方案》(下稱《方案》),明確到2020年通過環境監測體制改革,建立環境監測數據質量保障責任體系。 ●嚴打
應用大數據 開發環境監測全球標準
近日,中美氣候峰會在京召開,能源與交通創新中心(iCET)等多家機構聯合倡議,通過應用大數據來開發一個量化可持續性環境影響的全球標準,用于推動政府和企業建立量化監測體系。 這一倡議是由iCET牽頭的多家機構組成的公私合作研究聯盟共同發起和推動,旨在建立一個“可測量、可報告、可核實”標準
對環境監測數據造假須“零容忍”
據報道,2015年1月1日實施的新環保法明確對數據造假“明正典刑”,一年里有2658起監測數據造假案例被環保部門“揪出”,17個省區市對發現的問題立案78起。 不少網民表示,環境數據質量是環境監測的保障,是保護環境的底線,對數據造假必須零容忍。保證環保監測數據真實性,一方面要實時公開環保監測
提升供給品質 大數據助力環境監測
環境統計是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綜合反映環境狀況、服務環境管理和科學決策方面發揮了重要的基礎性作用。經過多年的發展和積累,當前環境統計數據庫已經具備了使用大數據庫技術分析運用的基礎條件。如何進一步提高環保服務事業供給動力、助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環保部門值得深入思考的問題。
環境監測數據評價系統擬統一
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主任委員汪光燾在作關于環保法修正案草案的說明時說:“環境監測制度是生態環境評價和保護的重要制度。較長時間以來,我國同一地區、同一流域不同部門公布的環境質量數據不同,環境質量評價不一,有負面影響。” 汪光燾表示,環境評價監測點的設置和監測數據是環境質量評價的依據,監
環保部修訂《環境信息元數據規范》
為促進環境信息化工作,保障環境信息互聯互通與共享,規范環境信息元數據標準建設,環境保護部修訂了《環境信息元數據規范》(HJ720-2014)并于近日發布。這是《環境信息元數據規范》發布以來的首次修訂。 隨著生態環境大數據建設的全面鋪開,原有《環境信息元數據規范》(HJ 720-2014)僅規范
讓生態環境數據“明明白白”
11月6日起,受不利氣象條件和污染排放的影響,我國東北地區持續出現空氣重污染過程;12—15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也出現了空氣重污染。公眾驚呼沈陽空氣污染“爆表”,霧霾指數一度突破1400微克/立方米,如此嚴重的大氣污染現狀,以及環境狀況瞬息多變,對監測數據的準確性,以及與監管的快速有效互動,都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