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總部位于瑞士蘇黎世的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宣布,將合成化學元素第113號(縮寫為Nh)、115號(Mc)、117號(Ts)和118號(Og)提名為化學新元素。5個月公眾評議階段結束后,這四個化學元素寶寶或將成為化學元素周期表大家庭的新成員。 現在我們已經知道,目前世界上的物質都是由元素構成的。這一發現,是眾多科學家共同努力的結果。但要說到其中最大的貢獻者,則非俄國著名化學家德米特里·伊萬諾維奇門捷列夫莫屬,正是門捷列夫發明的元素周期表,幫助人類開始破譯元素這種神秘事物的密碼。 在門捷列夫發明元素周期表之前,人類已經發現了元素。玻意耳對化學元素做了定義之后,到19世紀中葉,已經有63種元素被化學家們發現。而且通過不斷研究,科學家們已經對這些已經發現元素性質有了充分的了解,他們知道如何去制取這些元素,還對它們各自的顏色、結晶體形狀、比重、沸點和熔點等進行了準確的測定,也知道了每一種化......閱讀全文
“氫氦鋰鈹硼,碳氮氧氟氖……”看到這一串字符,中學化學課上搖頭晃腦背誦化學元素周期表的場景是否又浮現在你眼前? 明年,化學元素周期表將迎來它的150周歲生日。為了給它“慶生”,聯合國宣布2019年為“國際化學元素周期表年”。 日前在杭州召開的中國化學會第31屆學術年會上,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
元素周期表幾乎出現在每個化學實驗室的墻上。它的創建通常歸功于俄國化學家迪米特里·門捷列夫(Dimitri Mendeleev),1869 年,他將當時已知的 63 種元素寫在卡片上,并根據化學和物理性質將它們進行排列。為了慶祝科學上這個重要時刻的 150 周年,聯合國宣布將 2019 年定為國際
聯合國大會宣布2019年為國際化學元素周期表年,旨在紀念俄羅斯化學家門捷列夫在150年前發表元素周期表這一科學發展史上的重大成就。 世界萬物是由什么最基本的物質構成的?這些最基本的物質又是怎樣變成萬物世界的?這是人類一直好奇并致力于破解的物質世界奧秘。150年前,門捷列夫發現了元素周期律并發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月29日在總部巴黎啟動“化學元素周期表國際年”活動,將在今年舉辦一系列主題活動,紀念俄國科學家門捷列夫編制化學元素周期表150周年。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干事阿祖萊、俄羅斯科學與高等教育部部長米哈伊爾·科秋科夫和法國科學院院長皮埃爾·科爾沃等當天為啟動儀式揭幕。 阿祖萊說:“
從開始用火的原始社會,到使用各種人造物質的現代社會,人類都在享用化學成果。人類的生活能夠不斷提高和改善,化學的貢獻在其中起了重要的作用。而貢獻最大的莫過于那些為之獻身的化學家們。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我們化學課本上的化學家們。 門捷列夫——元素周期表 德米特里·伊萬諾維奇·門捷列夫(1834
在化學教科書和字典中,都附有一張“元素周期表”,這張表揭示了物質世界的秘密。站在前人偉大化學家的肩膀上,近100年來人們通過不斷挖掘并擴展對于化學元素的認識和應用,推動了化學、化工、新材料、生物醫藥等眾多學科的飛速發展。有關于化學元素周期表的基礎理論認知,每前進一小步,都彌足珍貴。今天(1月8日
在化學教科書和字典中,都附有一張“元素周期表”,這張表揭示了物質世界的秘密。站在前人偉大化學家的肩膀上,近100年來人們通過不斷挖掘并擴展對于化學元素的認識和應用,推動了化學、化工、新材料、生物醫藥等眾多學科的飛速發展。有關于化學元素周期表的基礎理論認知,每前進一小步,都彌足珍貴。今天(1月8日
新華社日內瓦6月8日電 總部位于瑞士蘇黎世的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8日宣布,將合成化學元素第113號(縮寫為Nh)、115號(Mc)、117號(Ts)和118號(Og)提名為化學新元素。 該聯合會去年年底宣布,確認上述4種新元素的存在。這些元素由俄羅斯、美國和日本的科研團隊發現,他們也獲得
1907年的一天,圣彼得堡寒風凜冽,一大群人走在冰凍的街道上。氣溫足有零下二十度,一大幫子學生為他們的老師舉行葬禮。年輕人們走在最前邊,手里舉著一個大牌子,奇怪的是,這次最前面的大牌子上不是遺像花圈,而是一個個的方格子,上面寫著H、Fe、Zn……。怎么出殯還跟化學搭上邊兒了呢?因為剛剛去世的就是
質譜發明前的準備 質譜儀的發明者阿斯頓Francis William Aston 1877-1945阿斯頓是英國物理學家,他長期從事同位素和質譜的研究。他首次制成了聚焦性能較高的質譜儀,并用此來對許多元素的同位素及其豐度進行測量,從而肯定了同位素的普遍存在。同時根據對同位素的研究,他
質譜儀的發明者阿斯頓Francis William Aston 1877-1945阿斯頓是英國物理學家,他長期從事同位素和質譜的研究。他首次制成了聚焦性能較高的質譜儀,并用此來對許多元素的同位素及其豐度進行測量,從而肯定了同位素的普遍存在。同時根據對同位素的研究,他還提出了元素質量的整數法則。
據國外媒體報道,從遙望無際的廣袤宇宙,到身邊的萬物,都是由一些最簡單、最基本的物質——化學元素組成。元素周期表前26種元素,從氫到鐵都是在恒星內部核聚變過程形成的,而從27號元素鈷起自然存在的元素都是由于超新星爆炸形成的。而還有一些元素是科學家在實驗室人工合成的。人工合成元素是一項艱巨的工作,科
俄羅斯塔斯社的記者從日前正在索契舉行的第四屆超錒系元素(超重元素)化學和物理國際研討會(TAN-2011)上獲悉,由俄美兩國科學家發現的第114號和116號新元素將于今年10月獲得正式名稱。 1869年,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將當時已知的63種元素依原子量大小以表的形式排列(稱為一個周期),把有相
大自然創造了高強度材料,而科學家們難以模仿 礦物質和蛋白質是構成自然界中生物材料的主要成分,但是礦物質和蛋白質兩種物質本身的斷裂強度和韌性都非常低,比如我們人體的組織,皮膚是由蛋白質構成的,它摸起來十分柔軟,而牙齒和骨頭這種單純的礦物質通常都非常的脆。這些個體并不“結實”的材質組合在一起
2016年5月,瑞典南部小鎮Bakaskog Castle本該一片歡樂。在諾貝爾基金會的贊助下,一些物理學家和化學家聚集在此,召開了一場特別的討論會,為科學家評估核科學極限的全球努力提供機會,同時慶祝4種新元素在幾個月前加入元素周期表。這些元素的正式名稱計劃在幾天內正式宣布。對于發現它們的科
什么是光譜分析?光譜分析的意義? 1858-1859年,德國化學家本生和物理學家基爾霍夫著名物理學家進行合作,建立起了第一臺把光譜分析作為主要目的的分光鏡,宣告了光譜分析方法的誕生,奠定了一種新的化學分析方法—光譜分析法的基礎,初步上解決了對于化學物質進行細微的微觀認識并且進行精確研究的這一難
在古代,東方人和西方人都認為物質是由最基本的幾種“元素”構成的。在中國,這些“元素”是金、木、水、火、土。而在古希臘,則是土、氣、水、火。但是到了近代,這些“元素”就禁不住科學的考驗了。比如法國化學家拉瓦錫就證明,水可以通過氫在氧氣中燃燒而生成。后來,人們還發現用電可以把水分解為氫和氧,所以水不是元
文章部分資料來源:宇宙的狂想曲 1869年,俄羅斯科學家門捷列夫發表第一張元素周期表,在這張表格上,一共記錄了63個元素。 在此后的150年中,科學家不斷完善著元素周期表,現在這張表格記錄的元素已經達到118個——其中,包括了一些自然界原本不存的重元素。 這些元素是怎么發現的?又是如何產生
在歐洲,到十九世紀初,隨著超來越多的化學元素的發現和各國間科學文化交流的日益擴大,化學家們開始意識到有必要統一化學元素的命名。瑞典化學家貝齊里烏斯首先提出,用歐洲各國通用的拉丁文來統一命名元素,從此改變了元素命名上的混亂狀況。 化學元素的拉丁文名稱,在命名時部有一定的含義,或是為了紀念發現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