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重大成果:揭示125000個病毒基因組
在地球的內部、地球之上以及地球的周圍,微生物的數量達到了10^30,估計超過了銀河系中的星星。微生物已知在調控碳固定,維持全球氮、硫、磷和其他營養素的循環中起至關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大多數的微生物仍然是無法培養和未知的。美國能源部正以這一“微生物暗物質”作為目標,更好地了解地球微生物的多樣性,收集來自自然的教訓用于應對能源和環境的挑戰。 然而要探索地球微生物的多樣性,要求更多地了解較少研究的,微生物和感染它們的病毒,影響微生物調控全球循環能力的病毒之間的關系。盡管據估計病毒的數量至少比地球上的微生物細胞高出兩個數量級,在序列數據庫中相比約5萬的細菌基因組,當前的測序DNA病毒基因組不超過2,200個。 在發表于8月17日《自然》(Nature)雜志上的一項研究中,美國能源部聯合基因組研究院(DOE JGI)的研究人員利用來自世界各地最大規模采集的組裝宏基因組數據集,揭示出了125,000個部分及完整的病毒基因組,其中大多數......閱讀全文
酵母還能快速“重建”新冠病毒基因組?
據《自然》雜志6日發表的一項合成生物學研究,瑞士一個研究團隊開發出一種可以快速重建新冠病毒的方法。重建病毒有助于研究人員開發診療方法和疫苗,同時,擁有合成能力也被認為是未來防治相關疫情的重要一環。 在實驗室重建病毒,是一種有效的研究疾病暴發所涉病原體的方法。發生疫情時,將病毒樣本送至研究機構可
SARS病毒基因組復制機制研究獲突破
近日,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郭德銀領導的研究組以選擇冠狀病毒特有的多個RNA加工酶作為主要研究目標,通過酵母菌系統的功能篩選和體外生物化學分析,發現SARS病毒基因組1b區編碼的一種非結構蛋白nsp14同時具有兩種RNA加工酶活性,一是參與RNA 5’-端加帽的N7-甲基轉移酶,二是進行RNA
Nature Biotechnology定義病毒基因組標準:何謂高質量基因組
據說,地球上的微生物總量超過了銀河系中的恒星數量,而且病毒總量也要比之前預計的多得多。 在最新的Nature Biotechnology雜志上,美國能源部(DOE)聯合基因組研究所(JGI)構建了重要的病毒序列數據庫,同時提出了病毒基因組標準,指出了三類基因組質量的分級。 目前雖然許多病毒未
Science:人巨細胞病毒病毒基因組測序
人巨細胞病毒是一種很常見的皰疹病毒,感染約50-100%的成人,但通常沒有不良影響,并且它可以保持潛伏多年。人巨細胞病毒感染是比較常見的,發展中國家感染人數比發達國家人數多。 該病毒可導致出新生兒生缺陷和免疫系統受損,可能會導致致命疾病。該病毒也與癌癥發展有關聯。這項新的研究分析了病毒的蛋
中國疾控中心已完成測序MERS病毒基因組
中國疾控中心近日透露,該中心病毒病所與廣東省及惠州市疾控中心合作,已完成我國首例MERS病例的病毒全基因組序列測定。 6月10日信息顯示,韓國目前中東呼吸綜合征(MERS)確診病例為108人,死亡9人,死亡率在7%左右。韓國病例數僅次于沙特,列世界第二。近期MERS在韓國連續報告多例病例,被隔
Nature重大成果:揭示125000個病毒基因組
在地球的內部、地球之上以及地球的周圍,微生物的數量達到了10^30,估計超過了銀河系中的星星。微生物已知在調控碳固定,維持全球氮、硫、磷和其他營養素的循環中起至關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大多數的微生物仍然是無法培養和未知的。美國能源部正以這一“微生物暗物質”作為目標,更好地了解地球微生物的多樣性,收集
Nature重大成果:揭示125000個病毒基因組
在地球的內部、地球之上以及地球的周圍,微生物的數量達到了10^30,估計超過了銀河系中的星星。微生物已知在調控碳固定,維持全球氮、硫、磷和其他營養素的循環中起至關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大多數的微生物仍然是無法培養和未知的。美國能源部正以這一“微生物暗物質”作為目標,更好地了解地球微生物的多樣性,收集
病毒基因組DNA/RNA提取試劑盒使用說明
病毒基因組DNA/RNA提取試劑盒一、簡介病毒總核酸提取試劑盒適合于從血清、血漿、組織勻漿等樣品中提取病毒總核酸。試劑盒基于硅膠柱純化技術,提取過程中無需使用有毒的酚氯仿抽提,也無需進行耗時的醇類沉淀。該產品已經成功地提取了乙肝A/C、丙肝、以及諾如病毒標準品等的核酸。獲得的DNA/RNA可直接用于
首次發現細菌病毒攜帶動物DNA
科學家發現,侵入細菌的一種病毒中潛伏著很多能表達出毒性蛋白的基因。這些基因本非病毒基因組的基因,而是來自于黑寡婦毒液基因以及其他一些動物的DNA。研究者們認為,要么是病毒偷竊了其他生物的基因,要么是其他生物的DNA入侵了病毒基因組。 病毒是一種充滿爭議的生物。他們幾乎可以入侵感染三界(動物、植
中科院微生物所在細菌耐藥基因組學研究獲進展
中科院微生物所朱寶利課題組在細菌耐藥基因組學研究中的最新進展,研究首次以基因組學大數據為依托,深入解析了耐藥基因在細菌間的傳播網絡和規律,對深入認識細菌耐藥性的進化、細菌耐藥的形成機制等具有重要意義。成果近日在線發表于《應用與環境微生物學》,并將于第82卷22期以“封面故事”形式發表。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