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近日舉行的“2016中國環保產業高峰論壇”上獲悉,2014年以來,我國PPP模式進入發展快車道,尤其是與環保領域的融合發展,極大地推動了我國環保產業發展。不過,當前PPP項目在落地中還面臨一些瓶頸和風險,亟須在探索中不斷完善。 根據財政部PPP綜合信息平臺公布的二季度統計數據,截至2016年6月30日,財政部兩批示范項目共232個,總投資額8025.4億元,其中執行階段項目105個,總投資額3078億元,落地率達48.4%。財政部PPP中心副主任韓斌介紹,在示范項目中,從項目發起到項目采購平均落地周期為13.5日,項目落地呈加速趨勢。 韓斌認為,隨著PPP與環保產業的融合,環境治理理念和治理方式出現了新變化,過去部門分割的限制被打破,政府可以統籌更多資源集中解決環境污染問題。例如,云南大理洱海污染治理PPP項目,把洱海周邊污水管網、尾水出水管等進行整體打包,計劃投資37.9億元,最終PPP協議簽署29.8億元,投資......閱讀全文
隨著環保行業的不斷發展,企業對資金的需求日益增大,融資過程中,如果企業能夠提供抵押物,則融資相對容易,而對于只擁有技術、發明專利等難以量化資產的環保企業,融資時障礙相對較多。環保企業資產“輕”“重”選擇的優劣在政策更迭前后形成鮮明對比,考慮到市場與資源情況下,筆者對企業經營擴張能力進行分析,尋求
8月31日,生態環境部舉行8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部環境影響評價司司長崔書紅、規劃財務司副司長汪鍵介紹了“放管服”改革有關情況。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主持發布會,通報近期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工作進展,并共同回答了記者關注的問題。 劉友賓:新聞界的朋友們,大家好!歡迎參加生態環境部8月份例行
前不久,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方案》,業內有觀點認為《方案》的發布將開啟一個“萬億市場”,為了大家對政策有更深入的理解,《中華環境》特邀E20研究院執行院長、國家發改委/財政部PPP雙庫定向邀請專家薛濤撰寫長文,供大家參考。 《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水十條”)出臺
2017年,對于環保行業而言是關鍵性的一年,多項環保工作需要在這一年交上成績單,是環境治理工作推進的節點年,也是各項政策紛涌發布的一年。圖片來源于網絡 環保行業在2017年有許多備受關注的變化: 十九大從黨的初心出發,再次從五位一體的高度強調生態文明建設,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寫進黨
“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在概念提出的第4年,實際實施已3年之后的2018年居然依舊是新年春晚的最重要政策宣傳主題(甚至沒有之一),不得不說頗有些讓人感到意外。但若考慮到中國長期持續存在的工業產能、外匯資產過剩等經濟現狀,中國相當一部分邊境國家在西方大國逆全球化思想逐漸占主流逐漸把外交重心轉向中國等國
11月23日上午,環境保護部舉行11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環境保護部規劃財務司巡視員兼副司長尤艷馨、環境保護部環境規劃院院長王金南介紹環境保護規劃財務工作的有關情況,環境保護部宣傳教育司巡視員劉友賓主持發布會,通報近期環境保護重點工作進展情況,并共同回答記者關注的問題。 49名廳級干部在“綠盾20
多項環保政策,給環保企業接連帶來重大利好,不少環保企業中期業績表現不俗。2016年,58家已發布中報的環保上市公司,凈利潤上漲了12.2%。同時行業內細分板塊之間業績分化也較明顯,水處理和監測業績增長較快,但節能和水務業績表現不佳。環保公司中報業績亮眼 板塊分化出現馬太效應 58家已發布中報的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人口、資源和環境之間的矛盾日趨嚴重,水污染、大氣污染、土壤污染、固廢垃圾、生物多樣化、氣候變化、清潔生產、綠色能源和“城市綜合病”等問題愈發凸顯,尤其是近幾年霧霾問題成了社會的熱點、重點和難點,綠色產業也開始崛起。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人與自然
剛剛開始的環衛領域市場化,目前正處于“春秋列國”時期。專家認為,環衛市場是一個“特別大的剛需”,沒有哪一天會“到了頂點,不需要了”,而且要求將越來越高。業內預計,到2020年,會有2000億元的環衛市場化空間。 繼市政水務、垃圾處理兩大板塊之后,環衛市場正在成為環保產業的第三塊拼圖。
2018 年 5 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指出,要充分運用市場化手段,完善資源環境價格機制,采取多種方式支持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 【摘要】 南寧市大力開展內河整治,打造“中國水城”,但受制于資金、理念和技術等因素,整治效果未達預期。為了緩解水環境治理的資金壓力,南寧市委、
據悉,水污染防治攻堅作為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重要領域之一,已經正式進入落地期。一方面,地方近日加快出臺水污染防治攻堅“詳版”路線圖,另一方面,水污染防治考核和督查也在緊鑼密鼓進行。圖片來源于網絡 在專家看來,污水處理正迎來需求規模增長和提質增效雙輪驅動期,水環境綜合治理市場需求也將由點到面快速釋放
蘭州市“4·11”局部自來水苯指標超標事故應急處置領導小組副組長鄭志強4月13日說,經開挖探坑的方式調查,調查組已查找到了導致水體苯超標的方位。根據環保專家現場初步分析判斷,周邊地下含油污水是引起自流溝內水體苯超標的直接原因,調查組將對此次事件的相關責任單位和責任人
今年以來,無論是從政策層面還是從企業參與層面,治理高成效都已經成為環境治理產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和熱點。 根據不完全數據統計,2018年環保整體產業鏈產值將超過6.48萬億元,未來四年內年均復合增長率接近15%。目前尚屬年報期,眾多環保概念上市公司曬出的業績也說明環保產
環保企業正在向做大做強跨越,環保領域的上市融資步伐加快。 近日,財政部聯合中國建行等10家機構共同發起設立總規模1800億元的中國PPP(公私合作)融資支持基金,將為PPP模式推廣提供有力的金融保障,通過拓寬PPP項目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并減少社會資本出資規模,提升社會資本參與積極性,從而實
根據土地類型的不同,土壤修復可分為場地修復、礦山修復和耕地修復。圖片來源于網絡 綜合中國產業信息網、前瞻產業研究院研究報告及多家券商的行業市場分析報告信息,結合2017年化工產業十余省市90%的企業關停轉移現狀,和國家政策相關所提出的指標:到2020年現有位于城鎮內人口密集區域的危化品生產企業
一條條黑臭河溝變成碧波蕩漾、山水畫卷般的生態河道,這背后是各地正在積極推動的農村污水治理行動。近日,上證報記者奔赴河北、湖南、江蘇、山東等多地調研,真切感受到污水治理給鄉村帶來的巨大改變以及農村污水處理所面臨的資金瓶頸。如今,全國60多萬個行政村的農村污水處理已成為水污染處理領域的主戰場,碧水源
從上世紀解放初期,全國僅有不到十座污水處理廠,到如今成為污水處理大國,污水處理事業的變化不可謂不大。尤其是近年來,我國污水處理事業發展開啟加速度,治污成效顯著。但同時,水污染防治工作依舊任重道遠,所以在生態文明理念和國家利好政策雙重驅動下,污水治理也將邁步新征程。 看污水治理百年變遷 凈水生態
在近期發布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公報中,作為五大發展理念之一的“綠色發展”受到普遍關注,在“十三五”規劃的十個任務目標中,加強生態文明建設首度寫入五年規劃。 “十三五規劃建議”從總量控制、覆蓋領域以及加強監測等方面對環境保護提出要求。其中,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成為十八大以來我國第四個引入“省以下垂直
千呼萬喚始出來,業界期盼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土十條”)終于落地,立即引起各方熱議。 與之前預估的萬億市場不同,一方面,“土十條”將風險管控作為核心,讓市場回歸理性。另一方面,“土十條”的主要指標,對土壤修復行業和企業提出更高要求。 那么,業界對期盼已久的“土十條”有何看法,
2015年是“互聯網+”元年,各行各業紛紛著手與互聯網進行深度融合,環境信息化也迎來了發展的春天。 作為環境信息化市場的供應方,環境信息化產業的生態環境發生了哪些變化?環境信息化服務商應該如何適應這些變化? 中科宇圖天下有限公司總裁姚新,從自身發展經驗和對環境信息化的研究角度,為我們提供了有
2018年對于環保行業來說,是陣痛的一年。 原有的PPP熱潮陷入停滯,很多企業陷入了迷茫期;“去杠桿”帶來的融資緊縮,放大了企業之前盲目投資的隱患;資本涌入帶來的激烈競爭,進一步壓縮了企業的利潤空間……圖片來源于網絡 很多企業深受其害,徘徊在危機的邊緣,發展一度陷入停滯。這些企業為了應
新華網北京6月24日電(孫廣見)近年來,環保問題備受民眾關注。尤其在《新環保法》與“水十條”出臺后,環保行業更是成為了輿論關注的焦點,外界普遍認為環保產業在國家利好政策支持下,一定會迎來發展的黃金期,成為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推動力。但目前行業內還面臨著融資少,盈利難等問題,甚至部分環保企業還處于債
“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順利推進”,習近平總書記在2019年新年賀詞中的這句話令人振奮。2018年,是我國改革開放40周年,也是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保事業發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義的一年。這一年,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召開,正式確立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這一年,全面打響污染防治攻堅戰,對20個省、
2015年,從國家到地方,環境經濟政策密集出臺,政策綠色化步伐明顯加快。 隨著《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的發布,制度改革、政策創新力度進一步加大,“構建更多運用經濟杠桿進行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的市場體系”成為改革的目標,這意味著環境治理力量格局的重大改變。 環境保護部部長陳吉寧曾在今年兩會記
核心推薦:沃施股份、百川能源、深圳燃氣、藍焰控股、國禎環保、碧水源、中金環境1.行業觀點及投資組合1.1上周行情 春節后的兩個交易日,電力、燃氣、水務、環保工程板塊申萬二級指數漲跌幅分別為+1.66%、+3.41%、+3.36%、+2.52%;上證綜指和創業板指數漲跌幅分別為
在黑臭水體治理、河道修復、海綿城市等這一類體量巨大、紛繁復雜的系統工程面前,傳統的環保企業并不占據特別明顯的優勢,都一樣需要在實踐中探索商業模式創新、質量風險管控和技術方案集成。而融資和政府協調能力強大就成了決勝要素,這是大多數環保企業必須正視的現實。 大部分環保上市公司在近期陸續發布中報。盡
環保年投資即將邁入萬億新階段 PPP項目面臨嚴管控 企業“抱團”分享“綠色蛋糕” 十九大報告提出,要推動綠色發展,加快建立綠色生產和消費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導向,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構建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發展綠色金融,壯大節能環保產業、清潔生產產業、清潔能源產業。 《
環保行業2017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573.49億元,同比增長25.89%;實現歸母凈利潤79.03億元,同比增長24.96%;收入和凈利潤增速均較2016年同期小幅上升。預計行業全年的凈利潤增速能夠保持在25%左右,增速高于2016年。行業2017年前三季度收入增長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行
12日,財政部正式開放第三批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示范項目的線上申報工作。其中,環境保護領域的“飲用水水源地環境綜合整治、水污染防治、垃圾處理”等將遴選出優質項目作為重點推介對象。 作為促進民間投資的重要抓手,PPP項目規模正在穩步增長。根據財政部PPP綜合信息平臺公布的二季度統計數據,
環境服務業篇:引領未來環保產業發展,模式創新是關鍵 近年來,環境服務業,特別是環境綜合服務業、環境咨詢服務業已經成為未來拉動環保產業發展的重要著力點和增長點。“十三五”規劃對環境服務業給予了高度關注,梳理下來,有6個方面的任務。 1. 建立信息化服務平臺,提升環境監管智能化水平和環保服務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