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成都)生物醫藥公共服務平臺運行協調會召開
3月30日,中科院國家科學圖書館成都分館作為四川省(成都)生物醫藥公共服務平臺主要建設單位之一,參加成都生物與醫藥產業孵化園(成都市高新技術區天河園)舉辦的四川(成都)生物醫藥公共服務平臺運行協調會。四川省科學技術廳副廳長周夢林、成都市科學技術局副局長丁小斌、成都市高新區科學技術局副局長熊平等相關領導出席并講話,四川省科學技術廳副巡視員秦校堂主持會議。 四川(成都)生物醫藥技術創新公共服務平臺是在四川省科學技術廳、成都市科技局、成都市高新區科技局的指導下,按照政府主導、企業運行、省市區共建的模式和生物醫藥產業鏈發展需求,依托成都生物與醫藥產業孵化園(天河園)與四川省生產力促進中心等構建的生物醫藥公共服務平臺。成都分館作為該平臺的主要建設單位之一,自2009年與成都生物與醫藥產業孵化園達成戰略合作協議,全面參與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在沒有任何經費支持的情況下,免費為平臺建設提供資源檢索、技術支持等服務,深受成都生物與醫藥產業孵化......閱讀全文
加快檢驗檢測公共服務平臺建設
昨從省質量強省辦公室獲悉,《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強檢驗檢測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的意見》已正式下發,要求至“十三五”末,我省經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批準籌建的國家級檢測技術中心總數超過50個,在國家級標準驗證中心、認證技術機構方面實現零的突破。 隨著經濟社會不斷發展,檢驗、檢測、標準、認證、計
佟星:加強公共檢測服務平臺建設
21日上午,廣東全省質量技術監督工作會議在佛山市召開。廣東省副省長佟星指出,廣東要加強公共檢測服務平臺建設,建設一批覆蓋廣東戰略性新興產業、優勢傳統產業、公共安全的高水平國家級質檢中心。 會議的主要任務是總結廣東省“十一五”質監工作,并對“十二五”和2011年工作進行部署等。佟星指
遼寧大力建設公共技術服務平臺
針對中小企業數量多、規模小、實力弱、技術力量薄弱的特點,遼寧省近年來通過大力建設公共技術服務平臺,有效地解決了許多中小企業成長過程中面臨的共性難題,成為中小企業成長的助推器。 從2002年起,遼寧省就已在傳統優勢產業內進行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的建設,并于2006年進一步出臺具體辦法,明確
江蘇建設大型醫藥科技公共服務平臺
記者16日從正在南京舉行的“中國·江蘇首屆產學研合作成果展示洽談會”上獲悉,江蘇省科技部門和中國(泰州)醫藥城正聯手建設大型醫藥科技公共服務平臺。據了解,建成后的服務平臺將對國內外醫藥企業、單位開放。 江蘇省科技廳有關負責人介紹,建設公共服務平臺,實現科技資源共享,這不僅有利于節約資源,避免重復建設
山東加快推進雙創公共服務平臺建設
近年來,山東省不斷加快創新創業公共服務平臺建設,聚集全社會各類創新資源,積極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一、強化創新孵化平臺建設,為創新創業提供有力支撐。 圍繞重點領域,推進科技園區、科研院所、高校、龍頭骨干企業以及其他社會組織建設配套支撐全程化、創新服務個性化、創業輔導專業化的科技企業
重慶質監公共檢測服務平臺建設居西部前列
重慶市質監局堅持政事分開,推進資源整合,在全國省級質監部門率先推行技術機構改革,計量質檢院成為全市三大科技平臺之一;國家級檢測中心達到10個,居西部第二;實驗室面積達到10.3萬平方米,比“十五”期末翻了一番多;完成技術裝備投入1.6億元,技術裝備總值達到2.53億元,比“十五”期末增
四川生物醫藥技術創新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成效顯著
生物醫藥產業是世界公認的“朝陽產業”,具有高技術、高投入、高風險、高回報、長周期等特點。四川省擁有四川大學、中科院成都分院等大院大所,科技資源豐富,但投入巨大的科技設備很多處于不飽和運行狀態,與此同時,為數眾多的中小型企業由于受到資金限制,難以配置研發設備。2011年4月,為整合現有資源,提高資
2022年完成國家防震減災公共服務平臺主體建設
中國2022年全國地震局長會議1月14日在北京舉行,對2022年工作作出五方面重點部署,在提升防震減災服務實效上,提出要穩步推進公共服務基礎工作,完成國家防震減災公共服務平臺主體建設。 中國地震局2022年工作部署主要包括五方面內容: 一是提升防震減災業務現代化水平。扎實推進地震科學實驗場、
四川(成都)生物醫藥公共服務平臺運行協調會召開
3月30日,中科院國家科學圖書館成都分館作為四川省(成都)生物醫藥公共服務平臺主要建設單位之一,參加成都生物與醫藥產業孵化園(成都市高新技術區天河園)舉辦的四川(成都)生物醫藥公共服務平臺運行協調會。四川省科學技術廳副廳長周夢林、成都市科學技術局副局長丁小斌、成都市高新區科學技術局副局長熊平等相
工信部批準34個公共服務平臺建設項目
為貫徹落實《工業轉型升級規劃(2011-2015年)》,根據產業基地公共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實施方案,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批復了34個工業轉型升級公共服務平臺項目建設。該批項目的實施,將進一步提高產業基地為企業提供共性和專業化服務的能力,不斷提升基地的發展質量和水平,推動工業加快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