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農業科技創新十三五規劃出臺
河北省日前出臺農業科技創新“十三五”規劃。規劃提出,將設立七個重大創新專項、六個重大科技工程。 七個重大創新專項主要為,設立“種質資源創新、育種新技術及良種創制專項”,到2020年,構建起覆蓋全省區域、主要和特色作物、畜禽的新型種質資源創新體系,培育主要農作物標志性品種20個;針對河北省農業生產中的水、肥、藥利用率不高、面源污染嚴重的問題,開展節水節肥節藥技術創新專項,到2020年,全省化學肥料農藥投入與2015年比實現零增長;針對河北省農機裝備存在的智能化水平低、區域和種類不均衡、設施農業和小作物機械化發展層次不一等問題,設立“農業智能裝備創新專項”,到2020年,研發新型農機具20種以上,引進轉化農機具產品10項以上,制訂標準和技術規程20項以上,建立示范基地5-10個;針對河北省農產品生產環境可控性差,質量安全風險和氣象災害、地質災害嚴重,畜禽現代化生態健康養殖技術水平低,主要農產品質量安全控制隱患多的問題,設立......閱讀全文
河北省農業科技創新十三五規劃出臺
河北省日前出臺農業科技創新“十三五”規劃。規劃提出,將設立七個重大創新專項、六個重大科技工程。 七個重大創新專項主要為,設立“種質資源創新、育種新技術及良種創制專項”,到2020年,構建起覆蓋全省區域、主要和特色作物、畜禽的新型種質資源創新體系,培育主要農作物標志性品種20個;針對河北省農
十三五科技創新規劃發布
第七篇 加強科普和創新文化建設全面提升公民科學素質,加強科普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科學精神和創新文化的傳播塑造,使公眾能夠更好地理解、掌握、運用和參與科技創新,進一步夯實創新發展的群眾和社會基礎。第二十二章 全面提升公民科學素質深入實施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以青少年、農民、城鎮勞動者、領導干部和公務
華南農業大學成果入選“十三五”科技創新成就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1/10/467928.shtm 國家“十三五”科技創新成就展于10月21日至27日在北京展覽館舉行。記者從華南農業大學獲悉,該校資源環境學院教授盧瑛撰寫的《中國土系志·廣東卷》
華南農業大學成果入選“十三五”科技創新成就展
國家“十三五”科技創新成就展于10月21日至27日在北京展覽館舉行。記者從華南農業大學獲悉,該校資源環境學院教授盧瑛撰寫的《中國土系志·廣東卷》和《中國土系志·廣西卷》作為國家科技基礎性工作專項重點項目“我國土系調查與《中國土系志》編制”的重要成果《中國土系志》(按省/市/區分
《“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解讀
到2020年我國國家綜合創新能力要進入世界前15位,邁進創新型國家行列;科技進步貢獻率從55.3%提高到60%……國務院近日印發《“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描繪了未來5年科技創新發展藍圖,確立了“十三五”科技創新總體目標。 為了實現目標,由上百家機構和上千名專家參與編
農業科技創新形成合力(關注)
核心閱讀 國家棉花產業聯盟構建全產業鏈模式,破解中高端紡織用棉大量依靠進口難題;國家奶業科技創新聯盟穩定提升乳品質量 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的73個子聯盟已基本覆蓋我國農業主要產業、典型區域和難點問題 “我國是棉紡織大國,也是棉花生產大國,但是中高端紡織用棉大量依靠進口。借助聯
Fats fair將聚焦農業科技“十三五”規劃
從FATS Fair獲悉,2016北京國際食品及農產品安全檢測技術展覽會將于2016年7月25-27日在北京舉辦。本屆展會以“整合食品及農產品安全的專屬生態圈”為主題,其中聚焦農業科技“十三五”規劃,突出科技創新引領,圍繞農業科技體制機制改革、農業可持續發展和美麗鄉村建設等展開研討交流,為轉變
加強農業氣象科技創新 提升農業生產服務能力
農業氣象科技始終堅持把為農業生產服務作為氣象服務的重中之重,強化農村氣象災害監測預報預警技術水平,建立適應農業生產需求的農業氣象科技支撐體系,提高氣象服務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能力,為農業生產防災減災和趨利避害提供了科學指導。 1.面向農業氣象業務發展需求,深入開展關鍵技術研究 依托國家
《上海市科技創新“十三五”規劃》發布
《上海市科技創新“十三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日前發布,與以往的五年科技規劃不同,這是上海市首次發布“科技創新”規劃。本輪規劃首次將基礎研究經費作為核心指標提出:到2020年,基礎研究經費支出占全社會R&D經費支出比例達到10%左右。新指標的提出意味著上海市政府將進一步加大基礎研究投入,催生更
《“十三五”技術標準科技創新規劃》解讀
為加快推進落實技術標準戰略,加強標準化與科技創新、產業升級協同發展,近日,科技部、質檢總局、國家標準委聯合發布了《“十三五”技術標準科技創新規劃》(國科發基[2017]175號,以下簡稱《創新規劃》)。 一、關于《創新規劃》編制的背景 當前,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推進,產業跨界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