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大學的研究人員在新研究中證實,一個心臟富集的長非編碼(lnc)RNA——被稱為心肌肥厚相關表觀遺傳學調節因子(Chaer),對于心肌肥厚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這一研究成果發布在9月12日的《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雜志上。 領導這一研究的是武漢大學心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長李紅良(Hongliang Li)教授,他是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入選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劃、湖北省高端人才計劃。 李紅良近十余年來一直致力于心血管代謝性疾病的研究,圍繞天然免疫調控網絡對心血管代謝性疾病的作用,進行了深入的研究與探討,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 果,發表國際期刊論文100余篇,發表論文SCI總引用次數近3000次,并入選2014、2015年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醫學)。 目前心腦血管疾病已成為危害我國人民身體健康的“頭號殺手”,因心腦血管疾病死亡人數占總死亡人數的比例呈......閱讀全文
Chaer基因是誘發心肌肥厚的早期關鍵分子開關。9月12日,國際頂尖雜志《自然·醫學》在線發表了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李紅良教授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 李紅良教授團隊的這項最新研究成果,在世界上首次揭示,Chaer基因缺失,能夠顯著抑制主動脈狹窄手術誘導的心肌細胞肥厚,減少纖維化心肌重構,從
來自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實驗中證實,抗干擾素調節因子8(IRF8)可通過抑制鈣調磷酸酶信號來阻止病理性心臟肥大,從而為這一疾病指出了一個新的潛在治療靶點。這一研究發現在線發表在2月14的《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雜志上。 領導這一研究的是武
來自武漢大學、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在小鼠實驗中證實,干擾素調節因子9(IRF9)起保護預防肝臟胰島素耐受及脂肪變性的作用。相關研究論文已被在國際著名肝臟疾病雜志Hepatology(最新影響因子11.665)接受并在線發布。 領導這一研究的是武漢大學心血管病研究所副
來自武漢大學、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在新研究中證實,TRAF1是大腦缺血再灌注損傷和神經元死亡的一個重要調控因子,有可能為中風指出了一個潛在的治療策略。相關論文發表在11月28日的《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雜志上。 領導這一研究的是武漢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