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創全球海洋地球科學鉆探全取心孔深最高紀錄
山東省第三地質礦產勘察院發布消息稱,該院承擔施工的“中國東部海區大陸架科學鉆探工程”CSDP—2井日前順利竣工,終孔孔深2843.18米,創下全球海洋地球科學鉆探全取心孔深最高紀錄。 據悉,大陸架科學鉆探項目由中國地質調查局主導,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負責實施。項目區位于南黃海廢黃河口外海域,連云港以東距離海岸線83海里,水深近30米。2015年3月29日正式開鉆,2016年9月13日竣工,歷時530余天。施工過程中首次證實了南黃海中—古生界海相地層油氣資源的存在。 支撐海上施工的“探海一號”海上鉆探平臺,由山東省第三地質礦產勘查院自主研發生產,可在水深30米以淺陸架區作業,抗風14級,成本僅為類似石油鉆井平臺的1/10。 大陸架是全球海陸相互作用最為活躍的地區之一,作為連接陸地與海洋的橋梁,一直是國際地學領域關注的熱點地區。CSDP—2井是南黃海中部隆起全取心鉆探第一井,對建立南黃海中—古生界標準層序地層格架,恢復南黃海......閱讀全文
鹵陽湖科學鉆探項目啟動
隨著一串鞭炮燃響,在陜西省蒲城縣鹵陽湖的鹽堿灘上,隆隆鉆機日前開始轉動,標志著由南京師范大學、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以及南京大學等單位聯合執行的“鹵陽湖科學鉆探項目”全面啟動實施。 中國目前現存的鹽湖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區和青
自然資源部地質礦產科學數據中心成立
4月6日,自然資源部地質礦產科學數據中心在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全國地質資料館)正式成立。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對科學數據管理的要求,進一步加強和規范自然資源科學數據管理,促進開放共享,自然資源部著力構建科學數據管理運行機制,在自然資源領域推動建設一批科學數據中心。部地質礦產科學數據中心的主
山東地礦局完成“青藏高原第一鉆”
?????? 10月9日,由山東省第三地質礦產勘查院承擔的“高原第一鉆”――深部探測項目(Sino-Probe)西藏羅布莎科學鉆探預導孔,鉆探施工順利竣工,終孔孔深1853.79米。該孔首開我國高原科學鉆探先河,創造了青藏高原鉆探孔深最新記錄。
我國首臺萬米科學鉆探鉆機問世
我國首臺自主研發和生產的1萬米超深科學鉆探裝備12月20日在成都竣工出廠。這標志著國家深部探測技術與實驗研究專項取得了又一個里程碑式的進展,標志著我國大陸科學鉆探事業已經取得長足的進步,為我國“入地”計劃的實施提供了新的技術平臺。 記者了解到,整套鉆機裝備高達60米、重達1000噸
我國創全球海洋地球科學鉆探全取心孔深最高紀錄
山東省第三地質礦產勘察院發布消息稱,該院承擔施工的“中國東部海區大陸架科學鉆探工程”CSDP—2井日前順利竣工,終孔孔深2843.18米,創下全球海洋地球科學鉆探全取心孔深最高紀錄。 據悉,大陸架科學鉆探項目由中國地質調查局主導,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負責實施。項目區位于南黃海廢黃河口外海域,連云
萬米大陸科學鉆探鉆機將投入大慶6600米井深鉆探
由吉林大學自主設計的中國萬米大陸科學鉆探鉆機“地殼一號”在家鄉吉林省短暫休整后繼續上路,將于20日晚抵達最終目的地大慶安達,開展科研工作。 據介紹,“地殼一號”萬米大陸科學鉆探鉆機的研制是國家“深部探測技術與實驗研究專項”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于2013年3月通過驗收。該萬米鉆探鉆機設計裝機
科學家公布南極冰層鉆探項目細節
一個14人小組將于今年晚些時候前往南極洲東部冰蓋,開始鉆探幾公里深的冰芯。這些研究人員來自一個耗資1300萬歐元的歐洲項目,將利用冰芯內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氣體氣泡,了解地球過去的氣候。 在日前于奧地利維也納舉行的歐洲地球科學聯盟會議上,這個名為“超越EPICA”項目的細節被公布。該項目希望找到1
汶川地震科學鉆探獲系列重大發現
今天,在中國地質科學院舉辦的汶川地震三周年學術報告會上,中科院院士許志琴介紹了科學家在汶川地震后進行的一場“快速反擊”。 2008年11月7日,汶川地震后178天,汶川地震斷裂帶科學鉆探工程(WFSD)正式啟動,“以最快的速度回應大地震”。 兩年多來,工程進度比原先預想的艱難得多
科學家稱石油鉆探或將釋放天花病毒
生物風險:某些病毒可以再凍土層存活3萬年之久,并且可能感染人類完全有可能的一種情形是:石油公司的鉆探區域地下埋藏著一些古時候的尸體。其中一些尸體中可能潛伏著某些病毒1915年,一名沒有接種疫苗的男孩患上天花。僅僅在過去的這一個世紀里,全球大約就有3億人死于天花病毒感染世界衛生組織(WHO)在全球
我國科學家主導的南海大洋鉆探即將實施
1月23日,同濟大學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由我國科學家建議、設計并主持的南海第二次大洋鉆探,國際大洋發現計劃349航次(英文簡稱IODP349航次),將于1月28日從我國香港啟航。同濟大學海洋地質國家重點實驗室李春峰教授、美國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林間教授聯合擔任此航次首席科學家,上船參與科學考察的中
科學家團隊在南阿爾卑斯斷層開展地震鉆探研究
10月6日消息,100名科學家和工程師組成的國際科學家團隊,已經開始在新西蘭南島的南阿爾卑斯斷裂帶進行1.3公里深的鉆探工作,以收集斷裂帶的內部作用信息。鉆探項目位于弗蘭茨.約瑟夫冰川北部的瓦塔羅阿(Whataroa),科學家將在斷裂帶安裝監測設備,用來研究小型地震、溫度、壓力和化學條件等。該研
印度科學家計劃鉆探到印度板塊監測地震
印度科學家計劃鉆一個8千米的深洞用于探測地震先兆。圖為柯依那地區的水壩。 印度科學家正打算著手進行一項雄心勃勃的計劃——鉆探到印度板塊的深處,監測由即將發生的地震引發的震動以及其他地震特征。 印度科學部長Ashwani Kumar于上周宣布,海得拉巴市國家地球物理研究所(NG
《科學》雜志發表汶川地震斷裂帶鉆探研究成果
美國《科學》雜志6月27日發表一份說,中國等國科學家通過科學鉆探項目對汶川地震主斷裂帶附近的地下水位進行了測量和分析,該研究成果或對汶川地震孕震機制和震后愈合提供新見解。 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后,在余震、滑坡和泥石流仍不斷發生的情況下,中國科技部、國土資源部和中國地震
我國科學家主導第三次南海大洋鉆探
2月8日,來自中國、美國、法國、意大利、挪威、日本、印度等國家的33名科學家在香港的招商局碼頭登上美國“決心”號大洋鉆探船,即將奔赴南海執行國際大洋發現計劃(IODP)第367航次任務,探尋地球海陸變遷之謎。這也標志著我國科學家主導的第三次南海大洋鉆探正式拉開序幕。 此次南海大洋鉆探計劃在南海
我國首臺萬米科學鉆探鉆機將探求地球深部奧秘
挺進地心 我國首臺萬米科學鉆探鉆機將亮相大慶 高達60米、重達1000噸、占地約1萬平方米的我國首臺萬米科學鉆探鉆機,計劃今年初將運抵大慶油田。中國科學家將聯合國際大陸科學鉆探計劃(ICDP)在此實施松遼盆地科學鉆探2井(簡稱松科2井)工程,計劃鉆進6600米,與已經完成的“松科1井”一起
“趙煥庭南海島礁科學鉆探研究攻關突擊隊”啟動
7月29日,“趙煥庭南海島礁科學鉆探研究攻關突擊隊”啟動暨學術交流會在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以下簡稱南海海洋所)舉行。老一輩科學家、南海海洋所研究員趙煥庭、張喬民,以及突擊隊成員及研究生30多人參會。會議由中國科學院邊緣海與大洋地質重點實驗室(OMG)常務副主任顏文主持。“成立以老科學家命名的攻
鉆探熱威脅美西南古道
一幅航拍照片顯示了查科文化國家歷史公園里通往加州帕洛阿爾托的一條筆直的古道。 圖片來源:ADRIEL HEISEY 約1000年前,北美洲原住民以查科峽谷為中心——即今天美國新墨西哥州圣胡安盆地的中央,修建了由大房屋、大地穴和寬闊的道路構成的復雜網絡。今天,該地區是美國最
鉆探熱威脅美西南古道
一幅航拍照片顯示了查科文化國家歷史公園里通往加州帕洛阿爾托的一條筆直的古道。 圖片來源:ADRIEL HEISEY 約1000年前,北美洲原住民以查科峽谷為中心——即今天美國新墨西哥州圣胡安盆地的中央,修建了由大房屋、大地穴和寬闊的道路構成的復雜網絡。今天,該地區是美國最具生產
國外頁巖氣鉆探開發技術
一、內容概述頁巖氣是從頁巖(及其頁巖夾層)中開采出來的天然氣,是一種重要的非常規能源。頁巖氣的勘探和開發有著自身獨特的特點。與常規天然氣相比,頁巖氣的開發具有獨特的開發技術,而且與油氣田的開發具有一定聯系。國際上頁巖氣壓裂技術的發展趨勢,主要表現為開發出更長井、縮小井距(圖1)、多級壓裂、壓井液優選
“鎢都”江西再次發現一世界級大型鎢礦
從江西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獲悉,繼2010年贛西北發現特大型鎢礦之后,江西省又在贛東北的浮梁縣朱溪礦區發現了一世界級大型鎢礦。 目前已穿透的最大礦體厚度為449米,鎢礦最高品位達到8%,平均品位達到0.64%-0.65%,相當于工業品位的5倍,同時還穿透了近30米厚的共生銅礦體。 江
重慶將在埃塞俄比亞勘探緊缺礦產
重慶市外經貿委16日對媒體發布消息稱,中國重慶—埃塞俄比亞礦務部、地調局地質礦產合作項目日前啟動。項目為期5年,將圍繞中國緊缺礦種圈定地質成礦異常,確定地質礦產儲量,申辦礦權,進行開發。 2011年12月,埃塞俄比亞礦務部、埃塞俄比亞地質調查局和重慶市地勘局簽署了合作備忘錄。在三方的不懈努
油氣鉆探改變美國地震景觀
美國《紐約時報》報道稱,由于石油和天然氣鉆探,美國俄克拉何馬州現在正像加州一樣變得地震頻發。化石燃料生產形成的廢水被注入地下深處。這樣會導致地下斷層發生變化形成地震,不過大多數震級較小不會造成破壞。 近日,美國地質調查局公布的一項報告表明,這些人為因素造成的地震已經顯著改變了美國地震發生區域地
美國頒布深水石油鉆探新禁令
美國內政部7月12日頒布新的深水石油鉆探禁令,稱禁令將持續到今年11月30日或內政部認為深水鉆探可以安全進行的日子。 “漏油事件已經過去80多天,暫停深水鉆探對保護社區、海岸以及野生動植物免受鉆探帶來的威脅是必要的、合適的。”內政部長肯·薩拉薩爾當天在一份聲明中表示。 根據新禁令,
我國科學家主導南海第二次大洋鉆探起航
1月28日,由我國科學家建議、設計并主持的“國際大洋發現計劃”349航次(英文簡稱IODP349航次)從我國香港起航。這是新十年(2013~2023)“國際大洋發現計劃”的首航,也是我國時隔15年后第二次在南海實施大洋鉆探。 據悉,IODP349航次由美國深海鉆探船“決心”號執行,將歷時
科學家在汶川地震震中下游水庫開展巖芯鉆探
近日,中科院地球環境研究所地表過程與化學風化研究室副研究員張飛、研究員汪進、助理研究員馬小林等17名科研人員,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震中下游的紫坪鋪水庫庫區,開展水下巖芯鉆探工作。科研人員克服暴雨帶來的異常工作困境及低溫的侵襲,獲得沉積巖芯14.6米,完成取芯任務。 科研人員希望通過紫坪鋪水庫
南海深水鉆探發現大氣田
記者從中海油有關部門獲悉:深水鉆井平臺“海洋石油981”8月中旬在南海北部深水區陵水17—2—1井測試獲得高產油氣流。據測算,陵水17—2為大型氣田,是中國海域自營深水勘探的第一個重大油氣發現。 本次測試是“海洋石油981”平臺建成以來的首次測試作業,創造了中海油自營氣井測試日產量最高紀
德國建世界最大鉆探技術模擬平臺
德國克勞斯塔爾工業大學下薩克森能源研究中心將建設一座深鉆技術模擬平臺,它將是該領域世界同類裝置中最現代化、功能最強大的研發裝置。該項目總投資約 1000萬歐元,其中通過歐洲區域發展基金(EFRE)獲得500萬歐元,下薩克森州投入資金約400萬,克勞斯塔爾工業大學及參加能源研究中心的協作企業和
進行海上鉆探作業?東電已“啟程”
據日本福島電視臺14日消息,日本東京電力公司福島第一核電站計劃在近海1公里處修建海底隧道,并預定2023年春季開始排放核污染水。 東京電力公司從14日開始以調查海底地質為目的進行海上鉆探作業。
我國大洋鉆探船北部母港啟用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500168.shtm5月6日,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大洋鉆探船北部碼頭在鰲山灣畔揭牌。該碼頭是我國深海探測“國之重器”——大洋鉆探船的母港之一。大洋鉆探船是由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首艘面向深海萬米鉆探的超深
科研人員在冰島準備鉆探“地心”
冰島以獨特的自然風光聞名遐邇。這個島國點綴著數以千計的鉆孔,人們利用這些位于巖石深處的鉆孔提取地熱能。據英國《新科學家》網站報道,冰島正在打造世界上第一條通往巖漿室的隧道。雷克雅未克地熱研究中心表示,這將是一次到達地球中心的旅程。偶然發現巖漿室一些巖漿室(地下熔巖儲藏庫)就位于地表下幾公里處。巖漿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