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岡山大學9月26日宣布,其研究人員發現癌癥干細胞不僅是癌細胞產生的根源,還能分化為血管內皮細胞等細胞,進而形成腫瘤血管。這一發現有助人們了解腫瘤血管的形成機制,并研發新的抗癌藥。 岡山大學教授妹尾昌治等人2012年就首次成功利用iPS細胞培育出癌癥干細胞,以便研究癌癥干細胞的分化、癌癥干細胞與其他細胞的關聯等問題。iPS細胞是體細胞經過誘導因子處理后轉化而成的干細胞,其功能與胚胎干細胞類似,具有發育成多種組織細胞的可能。 研究人員利用實驗鼠的iPS細胞培養獲得癌癥干細胞,進一步發現癌癥干細胞還能分化為血管內皮細胞等細胞,形成腫瘤內的血管系統。腫瘤血管能給癌細胞提供營養并幫癌細胞增殖。 研究小組認為,這一研究成果有助醫學界開發出更加高效的以腫瘤血管為靶向的抗癌藥物。相關研究成果已發表在美國《癌癥研究》雜志上。......閱讀全文
腫瘤一直是科學家們想要攻克的難題,也一直在探尋腫瘤治療的方法。2016年,國內外的科學家們在腫瘤研究領域取得了一些喜人的成績,下面讓我們來看看2016的腫瘤研究都有哪些進展吧。 2016年1月8日,索爾克研究所的科學家發現了多形性成膠質細胞瘤細胞能夠快速增殖的機理,并且將此作為癌癥治療的靶點。
最近一段時間我們一直圍繞著腫瘤動物模型的構建,為大家介紹了腫瘤研究中各種實用動物模型的建立方法,相信大家應該收獲頗多。動物水平的研究為我們提供了更接近臨床的數據分析,與此同時,腫瘤細胞的實驗研究也同樣重要,它是腫瘤研究的初級階段,可以更加快捷地提供在體外水平的研究結果。本期我們就開啟腫瘤細胞學新
脂肪細胞在我們體內,除了儲存脂肪,讓我們看起來更"豐滿"之外,還會造成慢性炎癥,增加糖尿病等多種疾病的風險。此外,脂肪細胞還與多種癌癥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前期研究表明,肥胖患者的脂肪細胞能夠分泌大量的炎性因子和促血管生長因子的產生,從而促進腫瘤的增殖和轉移。但是,最近的研究發
造血系統疾病俗稱血液病,是指原發于造血系統和主要累及造血系統的疾病。許多其他系統疾病有血液方面改變者,只能稱為系統疾病的血液學表現。造血系統疾病一般可分為紅細胞疾病、白細胞疾病、出血性疾病等。隨著造血干細胞研究的深入,發現不少造血系統疾病的發病和造血干細胞質和量有關,近年來在上述分類的基礎上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