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小行星防御系統成功預警隕石來襲
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臺官網1日消息稱,一個大塊頭隕石近距離飛掠地球,天文學家借助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研發的新系統,成功標記并算出其危險系數。該系統名為偵察(Scout),旨在防御對地球有潛在威脅的小行星。 2013年2月,一起世所矚目的俄羅斯隕星事件造成上千人受傷,而全世界的宇航機構居然和普通民眾一樣,都是通過互聯網了解此事的。此后,包括NASA在內的宇航機構一直致力于查找并預知有可能對地球構成威脅的小行星信息。 10月30日晚,一大塊隕石與地球擦肩而過,此次天文學家早已利用偵察計算機程序算出其運行軌道,并提前預知它不會與地球相撞。 偵察系統現正在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進行測試,其可被視為一個天體入侵者警報系統”,通過不間斷掃描來自望遠鏡的大量數據,尋找是否有任何近地天體的報告。一旦發現,將迅速計算出地球是否處于危險中,并指示其他望遠鏡進行后續觀察,以確定來襲危險是否屬實。 NASA......閱讀全文
美國小行星防御系統成功預警隕石來襲
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臺官網1日消息稱,一個大塊頭隕石近距離飛掠地球,天文學家借助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研發的新系統,成功標記并算出其危險系數。該系統名為偵察(Scout),旨在防御對地球有潛在威脅的小行星。 2013年2月,一起世所矚目的俄羅斯隕星事件造成上千人受傷,而全世界的宇航機構居
月球隕石坑揭示小行星撞擊地球歷史
研究月表可以更好地揭示地球歷史。一個國際天文學團隊日前發布公報說,他們計算了近10億年內月表隕石坑的年齡,并與地球上相同時間線上的隕石坑比較,認為小行星撞地球的頻次過去3億年內顯著增加。 利用美國航天局“月球勘測軌道器(LRO)”上的熱輻射計,美國西南研究院等機構研究人員測量了月表的熱輻射。相
“絲川”小行星微粒具有與地球隕石類似特征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研究人員日前在于美國得克薩斯州伍德蘭茲舉行的“第42屆月球與行星科學大會”上宣布,他們確認日本“隼鳥”號小行星探測器從“絲川”小行星帶回的巖石微粒與落在地球的一些隕石具有類似特征。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研究人員與美國研究人員合作,對“隼鳥”號探測器密封艙回收容器
4.7億年前新型隕石首次現身
在石灰石采礦場發現的隕石 一顆4.7億年前落到地球上的隕石首次在瑞典一座石灰石采礦場被發現。這顆隕石與迄今已知隕石均有明顯區別,屬于一種新的類型。刊登于14日英國《自然—通訊》雜志上的這一發現,或將幫助人類重塑隕石歷史。 隕石是太陽系中偶爾墜入地球的宇宙碎片,大部分來自于火星和木星間的小行
恐龍遭遇“雙重”撞擊
西非海岸附近的海底發現了一個9公里寬的隕石坑。它形成于希克蘇魯伯小行星撞擊地球事件前后——那次撞擊導致大多數恐龍滅絕。科學家猜測,這一隕石坑是由希克蘇魯伯小行星脫落的一塊碎片造成的。相關論文8月17日發表于《科學進展》。 這個隕石坑以附近的一座海山命名為“納迪爾”。它位于幾內亞海岸幾百公里外的
恐龍遭遇“雙重”撞擊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8/484560.shtm ?恐龍可能在短時間內經歷了兩次或兩次以上的小行星撞擊。圖片來源:serpeblu/Shutterstock 西非海岸附近的海底發現了一個9公里寬的隕石坑。它形成于希克蘇
數據表明小行星“龍宮”約有900萬年歷史
“龍宮”是非常年輕的小行星。圖片來源:Akihiro Ikeshita/JAXA “轟炸”小行星讓我們知道了它的年齡。今年4月,日本“隼鳥2號”宇宙飛船向小行星“龍宮”發射了一枚銅彈。近日,研究人員在《科學》發表研究稱,已經掌握撞擊留下的第一個隕石坑的數據。 這項實驗的主要目的是收集小行星表面以
地質地球所揭示太陽系早期熾熱小行星之間的撞擊作用
在太陽系早期,類地行星、月球和小行星上發生的撞擊作用是非常普遍又極其重要的地質過程。撞擊過程產生的巨大能量曾被認為是行星和小行星進行熔融分異的主要熱源之一。但是,對來自小行星的隕石研究卻發現:隕石(例如,普通球粒隕石)即使遭受高達60 GPa以上的強烈沖擊,也只產生微米至毫米級寬度的熔脈或熔融囊
月球隕坑礦物實為撞擊殘留
圖片來源:NASA 在一些月球隕石坑中發現的不尋常礦物質可能不是來自月球的深處:最新的研究顯示,它們可能是天體最初撞擊出隕石坑時的殘留物。 近幾年,月球軌道探測器,甚至一些地面觀測站,都發現月球存在橄欖石以及其他富含鎂的礦物質。這些礦物質在直徑93千米的哥白尼隕石坑以及類似大小的西奧菲勒
月球環形山揭示小行星“愛地球”
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為,隨著太陽系變得越來越古老和穩定,小行星和彗星與地球和其他行星相撞的頻率也一直在穩步下降。但是一項新研究顯示,在過去的3億年里,“天外來客”撞擊地球的次數增加了2.5倍。 地球表面布滿了過去10億年形成的撞擊坑,但古老隕石坑比年輕的隕石坑要稀少,這被歸因于板塊構造、火山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