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科學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量子信息技術中心在2D材料量子調控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Bandgap modulation of MoS2 monolayer by thermal annealing and quick cooling 為題發表在Nanoscale 期刊上。相關成果同時申報了國家專利:“一種基于熱應變對二維薄膜材料的量子效率和能帶的同步調制技術”(專利號:201610897889.7)。 隨著石墨烯材料的廣泛應用,后續一系列類石墨烯材料包括硅烯、鍺烯、MoS2、MoSe2、WSe2等相繼被提出,特別是其中一些材料具備石墨烯材料所不具備的直接帶隙性質,從而使得這些材料擁有了在量子光學和光電子學等領域的重大應用潛力,獲得了廣泛重視。為了進一步提升基于二維薄膜材料的光、電性能,利用應變對材料能帶的調制成為調制二維材料性能的重要手段。截至目前,利用應變對能帶的調制幾乎全部以機械應變的形式提出。......閱讀全文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6年10月29日,在第十九屆全國分子光譜學學術會議暨2016年光譜年會召開期間,會務組組織了拉曼光譜、紅外光譜、原子光譜分會場,讓各位到會學者進行交流學習。在“拉曼光譜及相關光譜技術的研究進展”分會現場人頭攢動,來自多個領域的拉曼光譜專家及相關廠商介紹了拉曼光譜的新技術、
Ce基非晶合金的形成機理研究進展 非晶形成的機理以及熱力學、動力學和結構對非晶形成能力的影響是材料科學的重要問題之一,目前也是非晶材料和物理領域研究的重點方向之一。物理所汪衛華小組與美國North Carolina大學Wu Yue研究小組合作,采用核磁共振NMR 27Al 方法系統研究了微量元
為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聚焦上海“四個中心”和具有全球影響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目標,推動實施人才高峰工程,倡導和弘揚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鼓勵創新、鼓勵創造的社會風尚,按照《上海市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2018年上海市人才工作大會的有關要求
2016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人 趙忠賢 院士 Zhao Zhongxian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由中國科學院推薦 趙忠賢,男,1941年出生,遼寧新民人,1964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畢業后到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工作至今。曾擔任國防課題組業務負責人和超導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現任中國科學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鄭小宏課題組在二維鐵電隧道結的量子輸運研究中取得新進展,采用DFT+NEGF方法計算了石墨烯/In2Se3范德瓦爾斯異質結構的二維鐵電隧道結的輸運性質,實現了108%的電致電阻比率。相關結果以Giant tunneling electrore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副主任 中國化學會理事長 中國科學院院士 姚建年 改革開放30年來,與國內各行各業一樣,我國的化學科學研究獲得了全方位發展,步入了高速發展時期,無論在基礎、應用基礎研究還是成果轉化、實現產業化
物理與材料學領域 【1】2019年12月11日,中科院物理所張余洋、丁洪及高鴻鈞共同通訊在Science 在線發表題為“Nearly quantized conductance plateau of vortex zero mode in an iron-based superconducto
蘇州納米所金屬硫化物納米材料控制合成和性質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金屬硫化物納米材料控制合成和性質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金屬硫化物具有優異的光電性質及其應用,但是這些光電性質具有尺寸、形貌和化學組分依賴特性。因此,合理設計、可控合成具有特殊光學、電學和磁學性質的金屬硫化物納米材料已成為納米生物醫學
由科技部基礎研究管理中心和中國科協學術部共同組織評選的2007年度“中國基礎研究十大新聞”1月31日揭曉,11項科研成果名列榜首。 據介紹,在本次評選中,被推薦符合條件的科研成果共有197項。經初步篩選之后,有31項進入候選名單。組織者將候選入選項目分別寄送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同科技部等8部門編制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中長期規劃(2012―2030年)》(簡稱《規劃》),目前已經國務院批準印發。其中,包括加速器驅動嬗變研究裝置、上海光源線站工程、中國南極天文臺等16項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成為我國“十二五”時期的建設重點。據悉,該《規劃》是我
根據《關于評選第十屆“中國科學院杰出青年”的通知》(科發京黨字〔2009〕128號)文件規定,第十屆中國科學院杰出青年評選程序性評審工作已于2010年1月11日進行,評選領導小組辦公室按照有關文件要求及評選程序邀請相關人員對上報材料進行了認真的審閱,并選出了30位候選人進入最終的評選。 現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研究員喻學鋒課題組與深圳大學教授張晗課題組合作,在黑磷量子點的制備及超快光子學應用領域取得新進展,相關論文題為Solvothermal Synthesis and Ultrafast Photonics of Black Phosphorus Quantum D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5年10月17日,第二屆全國質譜分析學術報告會(質譜大會)在浙江大學紫荊港校區體育館盛大開幕,本次大會由中國化學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辦,中國化學會質譜分析專業委員會、浙江大學化學系承辦。浙江大學副校長羅建紅教授、南京大學陳洪淵院士、中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6年4月19日,2016國際熒光前沿技術高端論壇(2016 FluoroFest)在北京大學開幕。FluoroFest 是一個全球性的熒光學術論壇,旨在促進相關領域的廣大科技工作者交流最新熒光技術,推動跨學科及領域的經驗分享與合作。
最近,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籌)超導實驗室趙忠賢院士課題組孫力玲研究員和博士生郭靜及其合作者,與美國卡內基研究院地球物理實驗室毛河光院士、陳曉嘉博士等合作,在新型鐵基超導體高壓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該項研究結果發表在近期的《物理評論快報》上【PRL 108 , 197001(
自從二維(2D)單層碳材料石墨烯發現以來,因其優異的超薄導電導熱性,高電子遷移率和量子霍爾效應等,已經引發了廣泛的科研興趣和應用研究。與此同時,其他2D超薄晶體(如金屬硫化物﹑金屬氧化物和氮化硼 (BN) 等)近年來同樣也得到了密切關注。因量子限域效應,這些晶體表現出異于其塊體材料的特殊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醫工所納米調控與生物力學研究中心在復雜氧化物大面積外延薄膜生長領域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以Large-scale multiferroic complex oxide epitaxy with magnetically switched polarization
表面等離激元是一種束縛在金屬和介質材料交界面上的表面電磁波,這種電磁波與金屬的振蕩電荷相互耦合在一起向前傳輸,其場分布被束縛在亞波長尺寸之下,突破了經典光學中的衍射極限,可作為未來納米光子器件和光子回路的信息載體。金屬納米線是一種基本的可以傳輸表面等離激元的準一維結構,可作為表面等離激元信號的傳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物質計算科學研究室研究員鄒良劍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陳仙輝研究團隊以及香港大學教授沈順清合作,在靜水壓調控塊體黑磷的電子結構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證明壓力下黑磷可以從半導體轉變成狄拉克半金屬,相關研究結果最近發表在《物理評論B》上【Physical
2月20日,科學技術部基礎研究司與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聯合召開“2016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解讀會”,發布了2016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中國科學院相關單位獨立或合作取得的7項重大科學成果入選,包括:研制出將二氧化碳高效清潔轉化為液體燃料的新型鈷基電催化劑;開創煤制烯烴新捷徑;揭示水稻產量性狀雜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醫工所納米調控與生物力學研究中心在2D-2D二維超薄異質結研究方面獲得新進展。相關成果以From one to two: In situ construction of an ultrathin 2D-2D closely-bonded heterojuncti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醫工所納米調控與生物力學研究中心在2D-2D二維超薄異質結研究方面獲得新進展。相關成果以From one to two: In situ construction of an ultrathin 2D-2D closely-bonded heterojuncti
2019年上半年很快就結束了,iNature盤點了中國學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發表的成果,我們發現總共有86篇(截至2019年6月24日),具體介紹如下: 4-6月發表的文章 【1】2019年6月21日,西北工業大學王文,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BGI 張國捷及丹麥哥本哈根
最近幾年,隨著國內科研水平的提高,中國基礎科學研究進步顯著,在很多領域都取得了非常多的研究成果,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上中國科學家發表的高水平學術論文也越來越多,包括著名的Nature、Science、Cell等學術期刊。 2019年開年,國內高校和科研機構三大期刊發文表現依然優異。2月28日(今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功能材料研究室研究員朱雪斌課題組在強磁場下二維材料合成制備方面取得新進展,采用強磁場水熱法合成了1T-MoS2和Ti3C2 MXene異質結構,相關工作以2D/2D 1T-MoS2/Ti3C2 MXene Heterostructure with
2013年4月1日,第19屆全國色譜學術報告會及儀器展覽會在福州西湖賓館召開,來自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的張玉奎院士、南京大學陳洪淵院士、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的江桂斌院士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化學科學部莊乾坤主任等多名色譜界專家分別做了特邀報告。各專家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國際功能材料量子設計中心博士崔萍與教授李震宇、曾長淦等校內外同行合作,在氮摻雜石墨烯生長的原子尺度機理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通過理論計算預言了利用芳香性分子C5NCl5在Cu(111)表面上可自組裝實現高濃度、高有序的氮摻雜石墨烯。該研究成果以A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國際功能材料量子設計中心博士崔萍與教授李震宇、曾長淦等校內外同行合作,在氮摻雜石墨烯生長的原子尺度機理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通過理論計算預言了利用芳香性分子C5NCl5在Cu(111)表面上可自組裝實現高濃度、高有序的氮摻雜石墨烯。該研究成果以A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研究員田明亮課題組在拓撲半金屬材料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研究人員通過對層狀結構的PtBi2在40特斯拉高磁場下的量子輸運特性測量及第一性原理能帶計算研究,發現層狀結構的PtBi2是新一類三重簡并拓撲半金屬,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自然-通訊》(Natu
最近,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和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教授曾杰研究組在拓撲絕緣體二維層狀納米材料Bi2Se3的結構設計、合成與生長機理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研究人員對Bi2Se3晶體的成核及生長進行了動力學調控,通過引入螺旋位錯首次實現了二維層狀材料的螺旋生長,將材料由分立的層狀轉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