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證實28名工作人員遭100毫希沃特輻射
日本經濟產業省原子能安全保安院14日說,截至13日,參與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泄漏事故搶險作業的工作人員中,已有28人遭受100毫希沃特以上劑量的輻射。 原子能安全保安院說,這些工作人員中,25人是東京電力公司的工作人員,其中一人遭受輻射劑量達198.24毫希沃特。這名工作人員曾參加過乏燃料池注水降溫作業和釋放反應堆內蒸汽等多項工作,目前已離開工作崗位。其他3人是東電的合作企業及轉包企業的職員。 為應對這次核泄漏事故,厚生勞動省已將核電站工作人員的全年輻射量上限從100毫希沃特上調至250毫希沃特,東京電力公司則以200毫希沃特作為工作人員交接班的標準。 厚生勞動省說,即使遭受輻射劑量達到200毫希沃特,對健康也沒有影響。但厚生勞動副大臣小宮山洋子13日曾指出,這些工作人員遭受輻射后,有必要對他們體內白細胞減少等情況進行長期跟蹤。 盡管受輻射危險影響,但福島核電站的搶險工作仍在繼續。工作人員14日在1號和2號機組水閘附近設......閱讀全文
國際原子能機構認為日本核泄漏事故情況依然嚴峻
今天, 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干事天野之彌在維也納舉行的記者會上通報日本核泄漏事故的最新進展情況時表示,日本核物質泄漏事故的情況依然非常嚴峻,目前面臨著一定的困難,如水中出現了高水平的輻射。他宣布將與今年6月就核安全問題召開一次部長級會議。 天野之彌表示,應對和解決危機的努力在加大,應對工作
韓國模擬中國核泄漏事故
3月29日,日本首相菅直人在參議院預算委員會會議上在回答社民黨黨首福島瑞穗的質詢時表示,福島第一核電站很可能會報廢。這張日本東京電力公司3月29日發布的照片顯示,工作人員3月18日在修理為福島第一核電站供電的設施。 新華社/法新 最近核安全問題在全球引起恐慌
福島核電站原子爐內壁或熔穿 發射性數值超7級
據日本媒體6月7日報道,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1日向日本政府遞交了一份有關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泄漏事故的調查報告。該報告指出,第1至第3核反應堆原子爐內的燃料棒,不僅已經熔穿了爐底,同時也可能熔穿了多處的爐壁,使得熔解的燃料棒沉積在原子爐的外殼與壓力容器(內壁)之間。此外,3·11日本大地震發生
日本證實28名工作人員遭100毫希沃特輻射
日本經濟產業省原子能安全保安院14日說,截至13日,參與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泄漏事故搶險作業的工作人員中,已有28人遭受100毫希沃特以上劑量的輻射。 原子能安全保安院說,這些工作人員中,25人是東京電力公司的工作人員,其中一人遭受輻射劑量達198.24毫希沃特。這名工作人員曾參加過乏燃料池注水降
核泄漏事故初步確定為4級 造成局部性危害
本文導讀: 13日日本政府初步確定此次核泄漏事故為4級,即造成局部性危害。這個等級有可能會隨著事態的發展而調整。 日本福島郡山居民排隊領取飲用水 13日,日本政府初步確定此次核泄漏事故為4級,即造成“局部性危害”。這個等級有可能會隨著事態的發展而調整。 檢測到兩種放射性物質據
研究稱福島核泄漏事故釀史上最嚴重海洋污染
3月22日,日本東京電力公司表示,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3號機組發現冒出黑煙,工作人員已迅速撤離現場。 綜合報道,法國核輻射防護與核安全研究院(IRSN)10月27日稱,因日本福島核事故向太平洋泄漏的放射性元素銫總量達到27.1千兆貝克,釀成了迄今為止最嚴重的一次海洋污染。 但該
福島核電站狀況仍不穩定 黑煙或因殘骸自燃所致
盡管取得一些階段性搶修進展,出現核泄漏事故的日本福島核電站23日再次出現部分機組過熱、冒黑煙、人員受傷等意外情況,致使搶修工作人員不得不撤離。對這一持續多天的核事故,公眾的擔憂越來越大,日本一家核電站運營商為此決定延遲原本計劃的核電站新機組項目。 據東京電力公司介紹,
面對核泄漏事故我們如何減低傷害
2011年3月11日,日本東北部發生里氏九級大地震,隨后福島的核電站發生爆炸,15日福島第一核電站的多個機組出現險情,日本首相菅直人宣布東京監察到輻射超標。這一連串的新聞也使一些居住在沿海的中國居民擔心放射塵會不會刮到中國,要是刮到了中國,有沒有什么防護的辦法呢? 目
日本將福島核泄漏事故等級提高為5級
日本經濟產業省原子能安全和保安院3月18日將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泄漏事故等級從4級提高為5級。這是日本迄今最為嚴重的核泄漏事故。 原子能安全和保安院官員18日在記者會上說,福島第一核電站1號、2號和3號機組的核泄漏等級為5級,4號機組的核泄漏等級為3級。 本月12日,原子能安全和保安院
日本福島核泄漏放射量達到6級“重大事故”水平
福島核危機遲遲得不到解決,很有一股“長期抗戰”的架勢。放射物質泄漏的源頭,至今還未確定;“搶險”作業一直沒有大的進展;核泄漏的程度和范圍越來越大……形勢發展的前景,很是不妙。 目前,不僅福島周邊十幾個都縣的大氣、土壤、海水和自來水受到了立體式侵害,就連遠在數千里之外的冰島、法國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