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嚴防嚴管嚴控食品安全風險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日前對食品安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民以食為天,加強食品安全工作,關系我國13億多人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必須抓得緊而又緊。這些年,黨和政府下了很大氣力抓食品安全,食品安全形勢不斷好轉,但存在的問題仍然不少,老百姓仍然有很多期待,必須再接再厲,把工作做細做實,確保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習近平強調,各級黨委和政府及有關部門要全面做好食品安全工作,堅持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增強食品安全監管統一性和專業性,切實提高食品安全監管水平和能力。要加強食品安全依法治理,加強基層基礎工作,建設職業化檢查員隊伍,提高餐飲業質量安全水平,加強從“農田到餐桌”全過程食品安全工作,嚴防、嚴管、嚴控食品安全風險,保證廣大人民群眾吃得放心、安心。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出批示指出,食品安全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標志。2016年,各級食安委及成員單位......閱讀全文
FDA風險分析:食品安全
以下介紹CFSAN正在開發的一些工具,因為新興技術為檢測和減輕食品供應風險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例如,CFSAN和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正在開展一個試點項目,利用地理空間分析來識別作物污染的模式。這種模式正在幫助我們開發預測特定地區,特定時間和各種天氣條件下污染事件的高潛力的能力。 風險分
廣西啟動食品安全風險監測
廣西衛生計生委近期編制了《廣西衛生計生委2016年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工作方案》,全面啟動2016年度衛生計生委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工作。 根據該方案,今年廣西衛生計生委開展的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工作涵蓋樣品2.95萬批次以上。主要監測內容包括3大類:一是食品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監測,涵蓋蔬菜、肉類、嬰幼兒
如何完善食品安全風險治理
近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我國食品安全治理取得了顯著成效,食品安全狀況總體穩定向好,人民群眾的食品消費信心不斷增強。但必須清醒認識到,我國仍處于食品安全風險隱患凸顯和食品安全事件集中爆發期,食品安全形勢依然嚴峻,食品安全風險治理任務還相當艱巨,食品安全風險也是世界各國共同面臨的突出問
食品安全風險信息應盡早發布
哪個領域出了問題,管理者的思路基本上是:先嚴抓嚴打,后加強立法。食品安全也不例外。冷靜想一下,“運動式執法”對于應急或許有效,卻不可能成為常態的管理方式。至于立法,“遠水解不了近渴”本是立法固有的品性,即便是正在制定的這部被譽為“史上最嚴的”食品安全法,恐怕也無法窮盡對所有可能的食品安全違法行
岳陽:扎實做好食品安全風險監測
為切實做好全省食品安全保障工作,近日,湖南省衛生計生委對岳陽市的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工作進行了督查。 督察組通過聽取匯報、詢問了解情況、現場查看工作條件和設施、查閱文件和工作記錄等方式,對岳陽市衛生計生委、岳陽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岳陽市一、二醫院兩家食源性疾病監測哨點醫院的具體工作實施和進展情況、
中國擬建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
約有500人的編制,是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的執行機構,將根據各地監測數據分析食品及添加劑當中物質對人體健康的危害 《食品安全法》實施將近一年,有關部門正在籌備組建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 在4月22日于北京召開的“2010年國際食品安全論壇”上,衛生部食品安全綜合協調與衛生
山東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正式啟動
近日,山東省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正式啟動。據了解,今年是山東省實施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第一年,將展開跨部門、全過程、系統化的監測行動,監測范圍覆蓋全省人口53%以上,以便及時發現食品安全隱患,及時進行風險預警。 據了解,監測內容涵蓋了產品常規監測及食品生產經營過程和特定危害因素的專項監測。除生鮮乳
河南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專人負責
為做好食品安全風險預警,河南省近日出臺《2011年河南省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方案》,要求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由專人負責、專人上報。 該《方案》要求,要重點監測食品中的農藥、獸藥、有害元素、真菌毒素、非法添加物質、食品加工過程中形成的有害物質以及食品包裝材料和食品添加劑中的有害物質等;重點監測
食品安全風險交流亟待多方互動
??? “風險的實質是‘概率事件’,食品安全沒有零風險。要正確引導公眾對于食品安全風險的認識,政府、科學家與媒體須互動起來,加強與公眾的風險交流。”11月24日,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研究員嚴衛星,在于中國科技館舉行的“科學與中國”院士與專家主題巡講中如此表示
蕪湖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方案出爐
近日,記者從蕪湖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獲悉,今年的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已正式啟動。該中心作為承檢單位,將對多批次的食品進行檢測。 據介紹,食品風險監測是一種防患于未然的評估。通過系統和持續地收集各類食物,并對其中可能的污染和有害因素進行監測,建立數據檔案,綜合分析并定期上報公布。如此,可動態地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