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落實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相關政策專題調研會召開
1月12日,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張亞平率領中科院科技促進發展局、知識產權運營管理中心、條件保障與財務局、國有資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等相關部門負責人組成的調研組,到中科院上海分院對研究所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相關政策的落實情況進行專項調研。上海分院及系統各研究院所相關負責人等50余人參加了會議。科發局局長嚴慶主持調研會。 中科院上海分院院長、分黨組成員朱志遠作了題為《“雙創”環境下的成果轉化實踐》的報告。報告從“雙創”大背景入手,介紹了上海分院系統研究院所近幾年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基本情況,上海分院圍繞成果轉移轉化做的工作,并在政策、理念和操作三個層面分析了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關思考。中科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海西研究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上海高等研究院等7個研究院所從政策落實情況、成果轉化現狀和問題與建議三方面作了專題匯報。中科院科發局、條財局及國科控股對研......閱讀全文
中科院科技創新成果巡展走進江西
? 從中國科學院獲悉,7月8日,“創新驅動發展,科技引領未來”中科院科技創新成果巡展江西站在南昌市開幕,這是科技創新巡展首次走入江西。本次展覽預計將持續一個月。 ? 本次巡展主要以中科院的“率先行動 砥礪奮進——十八大以來中國科學院創新成
中科院Nature-Immunology發表免疫新成果
來自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員證實,在抗病毒免疫中DNA感受器cGAS谷氨酰化(glutamylation)調控了它的結合與合成酶活性。這一研究發現發布在2月1日的《自然免疫學》(Nature Immunology)雜志上。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范祖森(Zusen Fan)研究員和田勇(
中科院200余項科技成果亮相
10月28日至29日,“2012中國(長沙)科技成果轉化交易會”在長沙麓谷會展中心舉行,中科院黨組成員、秘書長鄧麥村出席開幕式,并與教育部、科技部、湖南省政府領導共同啟動開幕儀式。武漢分院院長朱耀仲、廣州分院黨組書記、副院長郭俊在主席臺就座。 本屆科交會以“產學研金一體化,科技
中科院納米先導專項創新成果涌現
中國科學院今天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變革性納米產業制造技術聚焦”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實施5年來取得的主要成果。 據了解,5年來,該專項與70多家企業開展了合作,在長續航動力鋰電池、納米綠色印刷、納米催化、健康診療及飲用水處理等產業領域形成了一系列納米核心技術創新,吸引和帶動社會資本投入超過5
中科院院士最新成果登Science封面
本期Science雜志以封面文章的形式,推出了中國科學院和日本岡山大學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人員獲得了一個重要蛋白超復合體的高分辨率晶體結構,可以幫助人們進一步理解這種極為有效的太陽能轉換器。 植物通過大型蛋白復合體、葉綠素和其他輔因子將光能轉化為化學能量。捕光復合物LHC I包圍著光系統I(P
中科院應用成果展在深舉辦
?參觀者正在體驗中科智能書法臺。本報記者丁佳攝本報廣東深圳6月27日訊(記者丁佳)從虹膜手機到拖掃一體機器人,從步態識別技術到電子墨水顯示屏……中國科學院最新成果今天在廣東省深圳市又一次“刷屏”。當天,中科院應用成果展暨中科院硬科技—科技服務網絡計劃(STS)雙創項目路演活動舉行,50余個涉及
中科院PLOS發表RNA編輯新成果
7月28日,來自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李軒研究組、上海巴斯德研究所郝沛研究組以及密歇根州立大學王紅兵教授,在國際著名遺傳學期刊《PLOS Genetics》發表一項合作研究,題為“The Landscape of A-to-I RNA Editome Is Shaped by
中科院何勇寧團隊PNAS最新成果
生物通報道:DEC205(CD205)是樹突狀細胞上的一個內吞受體,以一種依賴于pH的方式識別死亡細胞,并已被廣泛用于免疫療法中的疫苗生產。然而,幾十年來DEC205的生理配體一直是未知的。 來自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的研究人員在《PNAS》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角蛋白是人DEC205的細胞配
中科院多項成果亮相軍民融合展
“檢查Z形手柄是否正常?”“異常。”當記者透過增強現實(AR)眼鏡觀察一扇飛機艙門時,眼鏡上彈出了這樣的提示,并伴隨警報聲。這是日前在京舉行的“第三屆軍民融合發展高技術裝備成果展覽暨論壇活動”上展出的一項展品——“基于增強現實技術的復雜設備設施維護維修(MRO)系統”,展品由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
蘭州與西寧加強科技成果轉移轉化
12月27日,“蘭州—西寧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對接會暨蘭州市智力成果轉化集市啟動儀式”在蘭舉行。據悉,此次蘭州、西寧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對接會共征集到蘭州、西寧兩地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科技成果共356項,其中,節能環保72項、清潔生產19項、清潔能源7項、循環農業117項、文化旅游30項、生物醫藥20項、通
李克強:鼓勵高校向企業轉移科技成果
昨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聽取了2015年全國兩會建議提案辦理工作匯報,確定支持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政策措施,促進科技與經濟深度融合。 對兩會建議提案作出新要求 會議指出,去年全國兩會以來,國務院部門牽頭辦理了8001件建議和4809件提案,分別占總數的97.1%
近期癌癥轉移研究領域重磅級研究成果
【1】JCI:科學家有望開發出有效抑制癌癥進展轉移的新型靶向療法 doi:10.1172/JCI93172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Wistar癌癥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了一種新型的線粒體蛋白Synt
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收入全留歸單位
遼寧省政府正式發布《遼寧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做好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從科技成果轉化方式、所有權和收益權處置、成果定價、獎勵比例等方面,對遼寧省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進行了新的突破、補充和完善。 《通知》明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對其持有的科技成果可以自主決
中科院蘇州納米所成立深圳技術轉移中心
記者7月9日從中科院蘇州納米所獲悉,由該所與深圳市南山科技事務所共建的“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深圳技術轉移中心”日前正式揭牌成立。 據了解,該中心將通過與深圳市南山科技事務所的專業化團隊以及當地產業聯盟的合力,一方面圍繞深圳的產業需求將納米所的先進技術成果向深圳產業界轉移轉化,
中科院信息化應用催生創新成果
本報訊(記者甘曉)記者從10月22日閉幕的第三屆中國科研信息化發展研討會上獲悉,中國科學院自“知識創新工程”提出以科研活動信息化和科研管理信息化為主的信息化建設規劃以來,經過15年的持續努力,已經涌現了一批科研信息化應用示范單位,有力支撐了我國的科技創新。與會專家認為,信息技術發展和信息
香港各界青年參觀中科院創新成果展
150名香港各界青年28日在北京參觀了中國科學院創新成果展,了解國家在科技創新方面取得的成就。 由香港各界青少年活動委員會組織的“國家發展戰略與香港青年機遇”參訪團25日至29日在深圳、武漢及北京學習參訪。 一路乘坐高鐵北上,中科院是這一參訪團抵達北京后首站行程。觀看展覽后,委員會主席、參訪
中科院院士組發表最新研究成果
生物通報道:在需要精確翻譯的生物中,亮氨酰-tRNA合成酶(LeuRS)的CP1編校結構域具有保守的活性位點,可以排除連有錯誤氨基酸的tRNA。如果生物不需要精確的翻譯,亮氨酰-tRNA合成酶(LeuRS)的CP1編校結構域會在進化過程中截短或者丟失。 人類線粒體LeuRS(hmtLeuRS)
中科院“曬”出-科技成果轉化賬單
3月29日,中科院向社會公布了一份賬單:去年中科院通過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項目,為社會企業當年新增銷售收入3831.43億元,比上年增長了7.68%;為社會企業當年新增利稅472.44億元,比上年增長6.83%。其中江蘇、廣東、河南、浙江、安徽、山東、重慶、遼寧、吉林、湖南、陜西、北京等12個省市的
中科院Nature子刊表觀遺傳新成果
來自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北京大學的研究人員在新研究中,解析了小鼠精子發生過程中5-羥甲基胞嘧(5-hydroxymethylcytosine,5hmC)的動態機制,相關論文“Dynamics of 5-hydroxymethylcytosine during mouse spermatog
中科院Science子刊發表研究新成果
來自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和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研究人員在新研究中揭示了TRAF家族分子TRAF3的晶體結構,相關論文“Single Amino Acid Substitutions Confer the Antiviral Activity of the TRAF3 Adaptor Prot
中科院Cell子刊發表免疫新成果
動脈粥樣硬化是一種動脈血管壁的慢性炎癥,與線粒體DNA(mtDNA)和人類抗菌肽LL-37有關。最近人們發現mtDNA能夠逃避自噬并引發炎癥,但還不清楚其中的具體機制。 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的研究團隊對此進行了深入研究。他們發現,mtDNA與抗菌肽LL-37形成復合體,通過逃避自噬促進動脈粥樣
中科院研究員發表HIV新成果
艾滋病在世界范圍內廣泛傳播,嚴重威脅著人類健康和社會發展,一直受到人們的高度重視。近十年來HIV的治療和預防已經取得了巨大的進步,HIV攜帶者的壽命大大延長,新HIV感染者已經從2002年的三百三十萬減少到了2012年的兩百三十萬。但人們仍未找到治愈這種疾病的有效途徑,也沒有開發出相應的疫苗。
中科院Nature-Genetics發表水稻研究新成果
來自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研究所、中國水稻研究所、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等機構的研究人員證實,異三聚體G蛋白(Heterotrimeric G proteins)調控了水稻的氮利用率。這一重要的研究發現發表在4月28日的《自然遺傳學》(Nature Genetics)雜志上。 論文的通訊作
中科院最新成果:高鹽飲食的危害
鈉是人體不可獲取的一種營養成分,適量的鈉對細胞的正常功能非常關鍵。機體需要用鈉維持滲透壓、體液分布、pH值和絕大多數代謝過程。而鈉離子流入細胞膜是神經沖動和肌肉收縮的基礎。 如今我們的食物中含有大量的鈉鹽,高鹽飲食已經成為了公共健康的一大威脅。眾所周知,高鹽飲食與許多疾病風險有關。然而人們對這其
中科院Nature子刊水稻研究新成果
來自中科院植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大學等處的研究人員發表了題為“The interaction between OsMADS57 and OsTB1 modulates rice tillering via DWARF14”的文章,證實通過水稻MADS57與TB1之間相互作用,結合miR4
中科院高水平成果不斷涌現
高次諧波光譜中 全量子軌道映射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科院物理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籌)光物理重點實驗室研究員魏志義研究組利用自己組建的阿秒激光裝置,實現了電子波包在自由態的各條量子軌道上的直接定位,獲得了全量子軌道分辨的高次諧波譜。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近期出版的《物理評論快報》上。 高
Nature關注中科院龔能博士新成果
不同于人類和大猩猩,獼猴在照鏡子時不會意識到是自己的臉在看著自己。但根據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的研究人員發表在1月8日《Current Biology》雜志上的一項研究,這并不意味著獼猴不懂得學習。并且,一旦研究中的猴子形成鏡像自我認知(mirror self-recognition),它們會
中科院金屬所取得多項新成果
中科院金屬所楊柯研究員領導的生物材料研究團隊,近兩年來在醫用金屬材料生物功能化方面,陸續取得了系列含銅抗菌不銹鋼及相關植入產品、新型不銹鋼心血管支架材料等一系列新成果,處于國際領先水平,部分已申請國家ZL并將進入臨床應用。 金屬材料的生物功能化是指使醫用金屬材料在發揮其自身優異力學性能的同
中科院《細胞》雜志發表水稻研究新成果
來自中科院植物學研究所、中國農業科學院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在新研究中鑒別出了賦予粳稻耐冷性的一個數量性狀基因座COLD1。這一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2月26日的《細胞》(Cell)雜志上。 中科院植物學研究所的種康(Kang Chong)研究員是這篇論文的通訊作者。其主要研究工作包括小麥開花和
中科院科技成果知識創新統計結果
前瞻布局謀跨越 周萍 張帆 今年剛剛41歲的王曦研究員是中科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的副所長。當微系統所打算要孵化一個叫做上海新傲科技有限公司的“蛋”時,他點了6個年輕博士,加上自己,組成了一個創業團隊。 背靠微系統所這棵“大樹”,這個年輕團隊異常“生猛”:從無到有建成具備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