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久性有機污染物(POPs)在水環境中廣泛且持久存在,對水生態及人體健康構成很大危害。浮游生物處于水生態系統的最底端,了解POPs在浮游生物中的富集及傳遞是掌握其生態風險的關鍵。日前,中科院南京地湖所副研究員陶玉強等人在亞熱帶典型富營養化淺水湖泊多環芳烴在浮游生物網中的富集與傳遞機制取得進展,相關成果發布于《整體環境科學》。 我國是北半球亞熱帶湖泊最多的國家,多為淺水湖泊。由于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我國眾多亞熱帶淺水湖泊正面臨著富營養化、POPs污染及重金屬污染等問題。由于缺乏長期野外監測數據,POPs在這些湖泊浮游生物網中的富集與傳遞及其驅動機制幾乎未知。 陶玉強等人以南京市玄武湖及在我國湖泊中廣泛存在的多環芳烴為研究對象,通過2013年12月至2015年2月對玄武湖33次的連續監測,以及同時期南京市各月各旬氣溫、降雨量、光照等資料的收集、整理,發現溫度而非營養水平驅動了年時間尺度下玄武湖藻類及浮游動物(枝角類及橈足......閱讀全文
持久性有機污染物(POPs)在水環境中廣泛且持久存在,對水生態及人體健康構成很大危害。浮游生物處于水生態系統的最底端,了解POPs在浮游生物中的富集及傳遞是掌握其生態風險的關鍵。日前,中科院南京地湖所副研究員陶玉強等人在亞熱帶典型富營養化淺水湖泊多環芳烴在浮游生物網中的富集與傳遞機制取得進展,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環境化學與生態毒理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李英明博士參加我國第27次南極科學考察,于11月29日到達中國南極長城站,開始為期兩個月的極地科考項目“南極地區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生物富集效應”研究。 本次科考將在第26次南極科考研究的基礎上,通過對南極地區大氣、海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環境化學與生態毒理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李英明博士參加我國第27次南極科學考察,于11月29日到達中國南極長城站,開始為期兩個月的極地科考項目“南極地區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生物富集效應”研究。 本次科考將在第26次南極科考研究的基礎上,通過對南極地區大氣、海水
事件背景日前,據江蘇太湖當地媒體報道,江蘇檢驗檢疫局就香港食環署有關太湖出口大閘蟹檢出二噁英和多氯聯苯事件通報說,江蘇檢驗檢疫局已經了解了香港方面通報的相關情況,兩地正就此事進行溝通,進一步了解情況。大閘蟹肥美可口,為什么會和二噁英有關?二噁英非常穩定,熔點較高,極難溶于水,可以溶于大部分有機溶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