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環境化學與生態毒理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李英明博士參加我國第27次南極科學考察,于11月29日到達中國南極長城站,開始為期兩個月的極地科考項目“南極地區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生物富集效應”研究。 本次科考將在第26次南極科考研究的基礎上,通過對南極地區大氣、海水、浮游生物、藻類、磷蝦、貝類等樣品的采集和分析,研究持久性有機污染物(POPs)的生物富集機制和傳遞規律。研究獲得的南極地區POPs結果不但可以為極地生態環境保護提供基礎數據,也為制定我國優控POPs名錄提供POPs的長距離遷移能力和生物富集影響等數據支撐。 2009年,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江桂斌院士和張慶華研究員參加了第26次南極科考活動,并首次啟動了南極POPs研究項目。今后,環境化學與生態毒理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每年都將派出科研人員參加科考,確保南極POPs項目的長期延續性。 ......閱讀全文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環境化學與生態毒理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李英明博士參加我國第27次南極科學考察,于11月29日到達中國南極長城站,開始為期兩個月的極地科考項目“南極地區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生物富集效應”研究。 本次科考將在第26次南極科考研究的基礎上,通過對南極地區大氣、海水
12月7日,參加中國第二十九次南極科學考察的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環境化學與生態毒理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傅建捷博士順利到達中國南極長城站,開展極地科考項目《南極地區直/支鏈全氟化合物異構特征表征及全球長距離傳輸機制研究》的現場考察工作。 環境化學與生態毒理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已連續4年參加我國南極
2015年5月7日晚,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的江桂斌院士在中國科學院大學(簡稱:國科大)玉泉路校區作為題為“環境污染的毒理和健康效應”為題的講座。本次講座由國科大本科生趙瑞琪主持。江桂斌院士:環境污染的毒理和健康效應 在簡短的開場白中,江桂斌表示自己很愿意與大學生交流,這樣能讓自己變得年輕
2009年11月7日上午8時許,由中國質譜學會有機質譜專業委員會與中國分析測試協會主辦的,2009年中國有機質譜年會于北京外研社國際會議中心隆重召開,來自全國質譜界專家、質譜廠商技術專家、青年研究者和學生300余人。 2009年中國有機質譜年會開幕式現場 大會開幕式由中國農業
“希望你們發揚老一輩科學家艱苦奮斗、團結奮進、勇攀高峰的精神……為守護好世界上最后一方凈土、建設美麗的青藏高原作出新貢獻,讓青藏高原各族群眾生活更加幸福安康。” 8月19日,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在西藏拉薩啟動。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來賀信,向參加科學考察的全體
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張玉奎院士 來自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的張玉奎院士與大家分享的報告題為《色譜進展—機遇和挑戰》。 從1990年至2010年,中國色譜論文的總量達28324篇,占全球總數的22%;GC、HPLC、CE研究呈明顯增長。近20年來,中國的色譜研究在全球
3月21日是中國科學院院士施雅風誕辰100周年紀念日。20日,中科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舉辦研討會,邀請施先生生前好友、同事、學生齊聚蘭州,緬懷這位“中國現代冰川之父”。 1957年,施雅風參加祁連山西段地質考察,第一次親眼見到冰川。此后,他的科研生涯再也離不開冰川。他開創了我國冰川物理、冰
2014年4月26日,首屆全國質譜分析學術研討會在北京西郊賓館盛大開幕。本屆全國質譜分析學術研討會由中國化學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聯合主辦,中國化學會質譜分析專業委員會和清華大學化學系/分析中心聯合承辦。來自79個單位的426名科研工作者參加了此次盛會,與會者匯集了院士、
1月21日,2018中國科學院年度人物及團隊正式在京發布,6位個人、兩個團隊獲得這一榮譽,這也是中國科學院首次評選表彰這一殊榮。中國科學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侯建國出席并頒獎,他表示,全院廣大科技工作者要向老一輩科學家學習,向年度人物和年度團隊學習,向身邊的先進典型學習,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黨和
高分辨分離分析及代謝組學組(1808組)是在許國旺研究員領導下的、在中科院大連化物所最具綜合實力的課題組之一,其前身是國家色譜研究分析中心氣相色譜組,2001年更名為高分辨分離分析及代謝組學組。課題組多年來一直致力于色譜理論及應用基礎研究,優勢研究領域為應用色譜及相關技術進行石油、化工、食品、
長久以來,公眾頭腦中的科學家被“定格”于這樣的形象:戴著厚厚的眼鏡,穿著白大褂在實驗室里埋首于瓶瓶罐罐或各種奇怪的儀器之間,他們常常不茍言笑,過分嚴肅。總之,世人眼中的科學家大都聰明過頂,但過著單調、枯燥而寂寞的生活,似乎終其一生也不會被人理解。 另一方面,如此這般概念化、模式化的想象為科學
2010年12月22日,戴安中國有限公司應用研究中心在上海崇明島舉辦了第一屆合作實驗室專家研討會,來自戴安中國有限公司九個合作實驗室11名專家參與了這個活動。研討會前,專家們參加了戴安中國有限公司21日在上海希爾頓酒店舉辦
2009年4月6-8日,聯合國環境總署在北京舉辦首屆亞洲區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實驗室樣品比對培訓(Inception Workshop of the First Worldwide UNEP Intercalibration Study on POPs from the Asian Reg
小桐子計劃繁華難現? “小桐子是一種可以在干旱條件下茂盛生長的灌木,其種子可以生產類似于柴油的燃油,但目前人們將其當做綠色金子的期望正在減退——許多人曾把小桐子當做邊際土地上最有潛力的拯救者,一種可以使發展中國家擺脫貧窮并將其帶入一個可持續的、油料供應充足的未來能源植物。” 這段話,
由清華大學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研究中心、環境保護部斯德哥爾摩公約履約辦公室、中國環境科學學會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專業委員會和中國化學會環境化學專業委員會聯合主辦, 哈爾濱工業大學 城市水資源與水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承辦的“持久性有機污染物論壇2011 暨第六屆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全國學術
開放式非接觸遙測生態環境痕量氣體在線監測儀器 借力平臺 夯實基礎 為了加快環境光學創新發展過程,中科院安徽光機所(簡稱安光所)依靠四家主管部門支持,亦即中科院、環保部、科技部、安徽省人民政府,多方爭取社會資源,構建環境光學創新平臺。 2003年,安徽省科技廳支持安光所建設“安徽省環境光學監測技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5 年 10 月 26日,安捷倫科技公司在北京分析測試學術報告會暨展覽會前期于北京五洲皇冠國際酒店舉辦“2015 年安捷倫質譜創新技術及應用研討會”,并推出Agilent 5977B 高效離子源 (HES) G
在第十二屆中國科協年會重點學術活動之一“科學探索與技術創新的生態環境”論壇上,十多位專家學者發表見解,對我國科學技術事業發展的生態環境建設提出意見建議 第十二屆中國科協年會重點學術活動之一“科學探索與技術創新的生態環境”論壇,于中國科協年會開幕的第二天——11月2日,在福建省福州
2014年5月28日,“2014大氣顆粒物污染監測與防治技術研討會”在北京紫玉飯店舉行,本次會議旨在總結大氣顆粒物(包括PM2.5)監測新技術、新方法,交流減少減緩PM2.5 對人類健康影響的防治新技術,通過研討會的平臺促進我國大氣顆粒物監測與防治水平的不斷提高,從而保障廣人
2009年11月27日下午15時,第十三屆BCEIA舉辦同期,在北京展覽館A會議室,國內三家單位: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清華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聯合舉辦了“便攜式質譜及全固態ICP光源新儀器發布會”。發布會前,在會議室還舉行了兩臺儀器的現場小型演示。到會的國內專家、國內外相關企業高管共計10
蛋白質,英文名稱“protein”,是生物體中廣泛存在的一類生物大分子,也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 時值春暖花開,在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尋訪,本報記者在這里看到的“蛋白質”,不僅充滿科學的奧妙和神奇,而且彰顯出其應有的活潑、活性與活力,恍若走進一所“夢工廠”。那么
一、前言 “奧加諾(水質與水環境)獎學金”由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與蘇州工業園區管理委員會主辦,日本奧加諾株式會社(ORGANOCORP.)和奧加諾(蘇州)水處理有限公司為該獎學金的評選活動提供贊助。目的在于通過獎勵全國在水質與水環境領域從事科學技術研究與應用并取得突出成績的研究生,不斷
關于印發“十三五”國家基礎研究專項規劃的通知國科發基〔2017〕162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技、教育廳(委、局),國務院各有關部門科技、教育主管司(局),中科院各分院: 為貫徹落實《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加快推動基礎研究發展,科
9月6日上午,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召開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院士專家座談會,就如何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重要指示精神展開研討。中科院院長、黨組書記白春禮出席會議并發表講話。中科院原副院長孫鴻烈,中科院原副院長、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原主任陳宜瑜等23位院士和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10月25日,在BCIEA2019召開之際(相關報道:活動繽紛 展商云集 BCEIA 2019北京開幕),由中國分析測試協會青年學術委員會主辦的第二屆中國青年分析科學家論壇在國家會議中心盛大召開,近百余名專家、學者參加了此次論壇。分析測試百科網作為支持媒體報道了此次論壇。論壇現
中國,北京(2007年10月17日)服務科學世界領先的賽默飛世爾科技(原熱電公司)積極支持中科院生態中心在西藏林芝地區的巴松錯 (海拔3900m)和高原圣湖納木錯(海拔 4600m)進行的持久性有機污染物(POPs)高原科學考察活動。 林芝地區地處藏東南雅魯藏布江下游,原始森林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4月17日,中國化學會第十八屆全國有機分析及生物分析學術研討會在上海復旦大學召開。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的張玉奎院士、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的江桂斌院士、南京大學生命分析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鞠熀先教授和中科院化學研究所活體分析化學科學院重點實驗室的陳義研究員等眾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POPs是一類具有長期殘留性、生物累積性、半揮發性和高毒性,并通過各種環境介質(大氣、水、生物等)能夠長距離遷移,對人類健康和環境具有嚴重危害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有機污染物。這類物質不僅不容易被生物降解、光解或化學分解,反而能夠通過食物鏈積累,對有較高營養等級的生物造成可能的影響
圖片來源于網絡 10月8日,生態環境部召開干部大會,會上宣布了部機關各部門的主要負責人,并舉行了憲法宣誓儀式,23個司局級機構的新司長正式亮相。 其實,早在9月29日,有一位新司長就和大家見過面了。當天,環境部舉行9月例行新聞發布會,記者們驚奇地發現,坐在臺上的還是崔書紅。 這是一個反常現象,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20年1月17日,為推動北京地區金屬組學研究相關機構合作與 交流,充分發揮各單位優勢,經相關機構與專家協商,由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多學科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納米生物效應與安全性重點實驗,中國科學院-香港大學金屬組學與健康和環境聯合實驗室,國家環境保護汞污染防治工程技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