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確保資源的有效利用和生態環境可持續,歐盟軟物質納米技術在各行各業的商業化應用正在快速發展,其研發目前處于世界領先水平。歐盟第七研發框架計劃提供780萬歐元,總研發投入970萬歐元,由德國、英國、西班牙、比利時、荷蘭、瑞典、芬蘭、希臘、波蘭和瑞士10個國家的科研機構聯合工業界組成ESMI研發團隊,從2011年起,實施軟物質納米科學與納米技術科研聯盟,已逐步形成歐盟層面這一重點優先領域研發創新及商業化應用推廣的主要力量。 目前,ESMI研發團隊已建立起世界級的軟物質納米合成技術、模擬超算能力和試驗科研基礎設施,組成由跨成員國跨學科的三大科研平臺。納米合成技術平臺主要分析研究無機或有機納米粒子結合聚合物的軟物質納米合成材料;模擬超算平臺集中于理論模型超算能力建設和相關功能算法開發;試驗科研平臺集成相關的光譜學、顯微學、散射技術、流變性和微納米成像技術及方法工具。 目前的研發創新活動主要聚焦于3大方向:1. 兼容有機聚合物......閱讀全文
為確保資源的有效利用和生態環境可持續,歐盟軟物質納米技術在各行各業的商業化應用正在快速發展,其研發目前處于世界領先水平。歐盟第七研發框架計劃提供780萬歐元,總研發投入970萬歐元,由德國、英國、西班牙、比利時、荷蘭、瑞典、芬蘭、希臘、波蘭和瑞士10個國家的科研機構聯合工業界組成ESMI研發團隊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和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發布了“關于批準發布《旋轉電機 定額和性能》等177項國家標準和2項國家標準修改單的公告”,批準177項國家標準和2項國家標準修改單,包括金礦石化學分析方法測定,納米技術生物樣品中含量測量方法,軟釬劑含量測定方法,測定方法涉及了火
說起蘇州大學功能納米與軟物質研究院教授劉莊,蘇大黨委宣傳部的老師給記者羅列了一堆獎項,“別看他是‘80后’,來學校不到三年,獲得的榮譽可不少呢”。 面對取得的各種成績,劉莊卻顯得很低調。 在他眼里,科研人員需要夠勤奮、能吃苦,抱有淡定的心態。“從投入產出比來說,科
2012年“中國分析測試協會科學技術獎(CAIA獎)”獲獎名單揭曉 2012年12月4日,中國分析測試協會公布了“2012年中國分析測試協會科學技術獎(CAIA獎)”獲獎名單。具體內容如下: 根據《中國分析測試協會科學技術獎(CAIA獎)評獎細則》,2012年“CAIA獎”評審工作經過
鄧小平同志指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所以,解決當前世界經濟危機的根本出路,在于緊緊抓住第六次科技革命。 現在國內外對第六次科技革命的核心內涵都正在討論探索之中,沒有達成共識。如果我們能準確預言新科技革命的核心內涵,我們就在勇做領頭羊的進程中走了關鍵性的第一步。■徐光憲 鄧
蘇州大學功能納米與軟物質研究院的何耀教授課題組發展了硅基表面增強拉曼檢測平臺,用于對致癌基因的高靈敏、特異性多元分析檢測。相關研究發表在近期的《應用物理快報》(Appl. Phys. Lett. 2012, 100, 203104)。該論文作為APL封面論文發表,并被評為近年來發表在該雜
本次為期兩天的流變大師課程旨在為化學家,石油工程師,生物醫學研究者,藥劑師以及材料工程師介紹流變基礎理論知識,操作原理及在實際問題中的應用。課程將涵蓋流變現象里的分子及微觀結構基礎包括聚合物,懸浮體,表面活性劑及生物高聚物網絡。我們很榮幸地邀請到了大師中的大師-世界流變學權威、界面流變創始人Ge
2017年5月5日,英國皇家化學會旗下期刊《Biomaterials Science》官方公布一則好消息:蘇州大學劉莊教授榮獲2017年度“Biomaterials Science Lectureship”獎項,成為首個獲此殊榮的中國學者。 這一獎項創立于2014年,每年由 Biomateri
最近,美國能源部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與德國斯圖加特大學研究人員合作,開發出了世界首個三維等離子標尺,能在納米尺度上測量大分子系統在三維空間的結構。該標尺有助于科學家在研究生物的關鍵動力過程中,以前所未有的精度來測量DNA(脫氧核糖核酸)和酶的作用、蛋白質折疊、多肽運動、細胞膜震動等。研究論文
序號 申報號 項目名稱 申報單位 首席科學家 1 A000090930 生物固氮作用的分子機理研究 北京大學 王憶平 2 A000880903 分子靶標導向的綠色化學農藥創新研究 華東理工大學 錢旭紅 3 A00
納米技術是通過對納米尺度物質的操控來實現材料、器件和系統的創造和利用,例如,在原子、分子和超分子水平上的操控納米技術的發展正越來越成為世界各國科技界所關注的焦點,誰能在這一領域取得領先,誰就能占據21世紀科學的制高點。納米碳材料是指尺度至少有一維小于100納米的碳材料。納米碳材料主要包括四種類型
2011年正值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的前身國際化學會聯盟(IACS)成立100周年,也適逢居里夫人獲得諾貝爾化學獎100周年。為了紀念化學的成就及其對人類文明的貢獻,2008年,聯合國大會將2011定為“國際化學年”。 化學為我們創造了豐富多彩的世界,我們的日常生活幾乎沒有
二次離子質譜(secondary ion mass spectroscopy),是一種非常靈敏的表面成份精密分析儀器,它是通過高能量的一次離子束轟擊樣品表面,使樣品表面的分析吸收能量而從表面發生濺射產生二次粒子,通過質量分析器收集、分析這些二次離子,就可以得到關于樣品表面信息的圖譜。中文名 二次離子
最近,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科技部“973”項目的資助下,南京大學固體微結構物理國家實驗室和物理學院教授、蘇州大學軟凝聚態物理及交叉研究中心教授馬余強課題組,在軟凝聚態和生物物理交叉領域取得了系列重要進展,其中兩項成果分別刊登在最近出版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和
今天哪些材料科學領域的重大進展正在影響著人們對材料和技術的使用方式并且改變了我們的日常生活?《今日材料》(Materials Today)雜志近日評選出材料科學領域在過去50年間的十大進展。其中一些科研發現改變了該領域的研究方向,另外一些則為材料科學領域提供了新的機會和研究方向。 1. T
構成各種智能墨水的納米材料:(a)氧化石墨烯(GO);(b)還原氧化石墨烯(rGO);(c)黑色素類似-聚多巴胺(PDA);(d)PDA @ rGO 據麥姆斯咨詢報道,海法以色列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了一種能夠識別并區分不同刺激的創新型傳感系統。該系統基于折紙藝術,結合了以色列理工學院開發的智能
隨著社會和科技的發展,人類對電化學儲能技術的需求日益增大,研究人員都在尋找具有更高比能量的下一代二次電池。鋰硫電池以硫為正極活性物質,基于硫與鋰之間的可逆電化學反應來實現能量儲存和釋放,其理論比能量可達2600 Wh/kg,是目前鋰離子電池的3-5倍,有望被應用于動力電池、便攜式電子產品等領域。
引言: 新材料是高新技術的主要組成部分,又是高新技術發展的基礎和先導,也是提升傳統產業技術能級 ,調整產業結構的關鍵 。 新材料產業被認為是21世紀最具發展潛力并對未來發展有著巨大影響 的產業,當今世界發達國家爭奪高技術產業發展制高點的種類中,均把新材料產業放到重要戰略地位來優先發展。日本是新
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評審專家名單公布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公告第88號 2017年6月9日至23日,召開了2017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通用項目和科學技術進步獎通用項目共57個學科、專業評審組的初評會議,現公布參加會議的評審專家名單。 附件: 1. 2017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
湖南省長沙市國家雜交水稻中心大院內,幾位科研人員在采集水稻光合作用的數據。 猝不及防——“老實說,攻關900公斤的消息,本不想這么快報出來。” 袁隆平秘書辛業蕓向記者坦言,實在是“關注度超過了我們的想象”:離農業部驗收還有3天,有媒體播出將沖刺900公斤,各地記者接踵而至,辛業蕓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