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初,美國國家工程院(NAE)公布了2017年新科院士名單,北京大學工學院院長張東曉教授因多孔介質流體隨機模擬的先驅工作而當選。《知識分子》為此訪談了張東曉院士。作為東、西方教育的親歷者,張東曉對于中國與西方科技及教育評價體系的差異發表了自己的見解。 “質”與“量”的差異 張東曉坦承,中國與西方的評價體系確實存在差異。他以自己的經歷舉例說,23歲(1990年)到美國攻讀碩士,26歲取得博士學位,36歲做正教授。在兩年半的時間里,他不僅完成了由地質工程到水文學的專業轉換,還順利拿下了博士學位。“這在中國的教育體制下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畢竟中國的學制在時間上是有要求的,但在更加重視‘質量’的西方卻允許甚至鼓勵這樣特殊的案例。” “國外可能更重視‘質量’:導師、同行會對候選人的工作做出評估,如果認為候選人的研究有深度、有價值,符合其‘質量標準’,即可拿到相應的學位或者某個職稱;而國內可能更重視硬性的‘數量’,例如必須學......閱讀全文
2018年3月17日至18日,為聚焦國內外學術前沿,開展多學科、跨領域的討論和交流,同時也為北京大學“青年千人”計劃儲備更多優秀的國際化人才,由北京大學工程科學與新興技術高精尖創新中心聯合北京大學工學院、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共同舉辦的首屆北京大學工程科學優秀青年人才國際論壇舉行。該論壇是一個面向全世界
干細胞移植技術治療,在我國尚處臨床研究階段。 然而,伴隨著商業資本的紛紛介入,從干細胞的獲取、制備、生產到醫院的治療,目前已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而每個環節的盈利,最終只得由“獻身研究”的患者埋單。 引子 8月的一個周末,張明亮(化名)從北京天壇醫院匆匆趕往幾十公里外的昌平區上
2011年11月22日,國內燃氣具及生活熱水系統龍頭企業萬和為其試運行一段時間后的新實驗大樓舉行正式揭牌儀式,這是萬和今年初以深圳A股市場上市為契機、全面進軍清潔能源產品領域以來的一次具里程碑意義的重大事件,引起業內外廣泛關注。作為行業一流的實驗室,其一直為萬和燃氣、太陽能和空氣
2007年度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科技興檢獎”評審工作已經結束,共評審出擬獎項目202項,現予以公示。自公示之日起1個月內為公示期。任何單位和個人對本公告公示的項目有異議,均可在公示期內,以書面形式向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科技司科研管理處提出。 &
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序號獎勵編號項目名稱獲獎單位獲獎人12018JB-1-003高端獸用晶體藥物及制劑的開發與產業化天津瑞普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大學瑞普(天津)生物藥業有限公司湖北龍翔藥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劉愛玲、郝紅勛、李旭東、鮑穎、孟小賓、陳清平、劉海霞、聶麗娜、劉桂蘭、鄭超、黃松、于鴻林220
農業部重點實驗室主任及學術委員會主任聘任名單序號實驗室名稱依托單位實驗室主任學術委員會主任任期至116農業部禽用生物制劑創制重點實驗室揚州大學高崧陳煥春2015年10月117農業部動物疫病病原生物學重點實驗室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獸醫研究所殷宏夏咸柱2015年10月118農業部動物病毒學重點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