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能源署(IEA)在6日發布的石油市場中期展望報告中表示,除非新的投資項目很快獲準,否則到2020年以后全球石油供應可能無法滿足需求的增長,從而導致油價大幅上升。 報告指出,未來三年全球石油市場仍將保持平衡狀態,但2020年以后供應增長將顯著下降,供需關系變化將導致市場趨緊,到2022年過剩產能將降至十四年低點。該機構指出,石油行業投資在過去兩年下降了約25%,2016年為4330億美元。 報告預計未來幾年,美國、加拿大、巴西和其他地區的原油供應將增長,但如果過去兩年的投資下滑趨勢無法逆轉,這些地區的供應增長在2020年后將失速。盡管美國頁巖油投資增長強勁,仍有初步跡象表明2017年全球相關開支規模并不令人振奮。 IEA預計,未來五年全球原油需求將保持增長,到2019年超過日均1億桶大關,到2022年達到日均1.04億桶。發展中國家特別是亞洲新興市場將是需求增長的主導動力,占全球新增需求的70%。IEA還預計未來三到......閱讀全文
坎昆會議前的“暗算” 近日,國際能源署(簡稱IEA)不經意間披露了最新能源報告《世界能源展望2010》(下稱“展望”)中的一部分內容,卻引起了境外媒體的極大關注。而這部分內容經過境外媒體的炒作后,就變成了“中國去年已經超美國成為全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費國,并且已經成為
2011年11月,國家能源局依托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設立了國家可再生能源中心。該中心主要承擔國家可再生能源發展戰略規劃和政策研究、國家示范項目的實施管理、產業體系建設、國際合作項目管理等任務。 2012年2月,國家能源局舉行了“國家可再生能源中心”成立儀式。中心成立以來,在戰略政策研究、產
總部設在巴黎的國際能源署12日發布月度石油市場報告說,由于世界經濟復蘇緩慢,全球石油需求今明兩年將保持低幅增長。如果新興經濟體貨幣兌美元匯率繼續下跌,將有可能影響到全球石油消費。 報告預測,全球原油日均需求2013年將達9090萬桶,比去年增加1%;2014年將達9200萬桶,比今年增加1
大約25億人依賴于木柴等傳統生物質燃料 Kandeh Yumkella和Morgan Bazilian說,對能源服務的普遍獲取在技術上是可行的,但需要找到新的方法。 根據國際能源署的數據,發展中國家大約15億人用不上電,大約25億人依賴于木柴等傳統生物質燃料。 不能獲取廉價
4月1日,國家能源局網站發布了《2016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 《意見》明確:2016年,能源消費總量43.4億噸標準煤左右,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13%左右,天然氣消費比重提高到6.3%左右,煤炭消費比重下降到63%以下。 《意見》還提到,爭取在2016年6月底前發布實施能源發展“十三五
3月9日,國際能源署(IEA)聯合英國駐廣州領事館與中科院廣州能源研究所在穗召開了能源技術展望2010:到2050年的能源情景與戰略研討會。研討會邀請華南相關研究院所專家以及學術機構的學者與國際能源署的研究團隊就“能源技術展望2010”報告進行討論和學術交流。廣州能源所副所長趙黛
總部設在巴黎的國際能源署5日預測,雖然許多國家遭遇經濟動蕩,但未來五年內,全球新能源發電量仍將增長40%以上,達到6400太瓦時(1太瓦時等于10億千瓦時)。 國際能源署當天發布《2012中期新能源市場報告》,對全球15個主要新能源市場進行考察,并由此展望未來五年新能源發展狀況。報告說,2
總部設在巴黎的國際能源署5日預測,雖然許多國家遭遇經濟動蕩,但未來五年內,全球新能源發電量仍將增長40%以上,達到6400太瓦時(1太瓦時等于10億千瓦時)。 國際能源署當天發布《2012中期新能源市場報告》,對全球1
盡管處在傳統消費淡季,7月的中國天然氣市場卻并不平淡:亞洲進口LNG價格已飆漲至10美元/百萬英熱單位至11美元/百萬英熱單位,國內部分地區管道氣開始出現緊張,工廠與接收站LNG報價普遍漲至4500元/噸以上。去年的“氣荒”言猶在耳,今年的“淡季不淡”令業內人士又一次繃緊了神經。國際能源署日前在
國際能源署執行干事瑪麗亞·范德胡芬近日在出席美國能源信息局舉辦的2014年度能源大會時說,鑒于新興經濟體在全球能源需求的分量越來越重,發達經濟體應加強與新興經濟體的能源合作。 范德胡芬說,與國際能源署成立時相比,世界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能源需求的格局已經改變,國際能源署成員的能源需求曾經占到全
很多悲觀的說法認為,意大利的新能源無力參與全球競爭。但是,在提供新能源減少碳排放方面,意大利國內主要的國際財團已經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可能會掀起“綠色革命”。 最近,在意大利克雷申蒂諾,一家投入1.5億美元的生物燃料乙醇工廠正式投產。據說,這是世界上第一家利用酶轉化法實現商業規模化生產“第二
國際能源署(IEA)周四表示,原油價格在4月小幅上漲,主要原因包括中國提高了進口規模,以及圍繞烏克蘭問題的緊張氣氛的持續。 國際能源署在周四公布的這份報告中指出,中國的原油進口規模在當時曾有大幅度的提升,顯示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正在開始建立能源庫存,而這應該被視作經濟增長的一個積極前瞻指標。在
總部設在巴黎的國際能源署10日呼吁各國政府采取措施,提高城市交通系統運輸效率,加強城市規劃和改善交通管理,從而提高城市能源利用率。 國際能源署總干事瑪麗亞·范德胡芬說,目前超過一半的全球人口居住在城市中,這一比例到2050年將升至70%。屆時,城市交通的能源消耗將增長一倍。對高效、經濟、安
2014年分析測試行業精彩回顧:國家政策與十二五、十三五 201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0日發布《新時代的中國國際發展合作》白皮書。全文如下:新時代的中國國際發展合作(2021年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目錄前言一、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引領新時代中國國際發展合作(一)中國國際發展合作的文化根脈和精神源泉(二)新時代的中國國際發展合作觀(三)中國國際發展合作的政
朱彤 1970年生,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能源經濟研究室主任。兼任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和天則公用事業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為能源經濟理論與政策、產業組織與政府管制,曾主持過中國社科院重點課題《我國能源管理體制改革研究》等。 ■ 核心觀點 在
據海外媒體5月15日巴黎報道,在修改了德國2012年柴油消費估計數以后,國際能源署(IEA)上調了其對今年全球石油需求的預測,這是國際能源署自1月份以來首次上調今年全球石油需求預測。 總部設在巴黎的政府間組織把今年全球石油需求估計數每天增加了6.5萬桶。國際能源署預測,今年全球石油日需求量
當地時間5月17日,美國能源部批準了得克薩斯州的一個液化天然氣出口項目,準許其向尚未與美國簽訂貿易協定的國家出口天然氣。這是奧巴馬政府時隔兩年再次放行這類項目,預示美國能源貿易政策將作出重要轉變。為此,國際能源署發言人向《國際金融報》記者預測,“美國將在2020年前成為全球最大的油氣出口國。沿襲
近來,美國將在幾年內成為全球最大原油生產國的新聞接連爆出。這是美國頁巖革命正在創造的又一座里程碑。 古今中外,但凡稱得上“革命”的事件,必有巨大影響。如今,美國的頁巖油產量大增也被貼上了“革命”的標簽。在美國頁巖催生的能源繁榮之下,世界能源地緣政治也在衍生諸多變數。 石油或成美外交利
摘要: 在對中國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的發展歷程進行回顧與總結的基礎上,分析不同階段排放標準或要求對中國燃煤電廠大氣污染控制技術發展的推動作用及其產生的環境效果,特別是超低排放。目前中國火電行業大氣污染物控制處于超低排放階段,燃煤電廠大氣污染防治技術處于國際領先水平,煙塵、SO2、 NOx
如何解決全球變暖的問題,世界各國一直爭論不休。聯合國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曾甩出一顆重磅炸彈:到2030年,全球二氧化碳凈排放量需要再下降45%,在2050年左右達到“凈零”,才能使全球變暖幅度控制在1.5攝氏度左右。7月末,《BP世界能源統計年鑒(2019年)》在北京發布。2018年的
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與國際能源署日前在北京聯合主辦了“重新繪制能源氣候路線圖”國際研討會。 該研討會主要基于國際能源署發布的一份世界能源展望特別報告――“重新繪制能源氣候路線圖”。報告認為,盡管大部分國家采取了積極的減排措施,但是要實現把全球溫升限制到2℃
根據日前發布的《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加強原油加工企業商業原油庫存運行管理的指導意見》,我國將建最低商業原油庫存制度,所有以原油為原料生產各類石油產品的原油加工企業,均應儲存不低于15天設計日均加工量的原油。 為何要建立最低商業原油庫存制度?它對建立健全多層次的石油存儲體系意義何在?它是不是一種對
根據日前發布的《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加強原油加工企業商業原油庫存運行管理的指導意見》,我國將建最低商業原油庫存制度,所有以原油為原料生產各類石油產品的原油加工企業,均應儲存不低于15天設計日均加工量的原油。 為何要建立最低商業原油庫存制度?它對建立健全多層次的石油存儲體系意義何在?它是不是一種對
多國發展新能源 能源轉型呼喚大戰略好政策 近10年來,全球主要國家出于可持續發展和保障能源供給安全的考慮,均將大力發展新能源納入國家發展戰略。 盡管在可預期的未來,全球以煤、石油等傳統能源為主的能源結構不會發生根本性變化,但隨著全球經濟發展與傳統能源供應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新能源加
頁巖氣重塑能源世界——訪國際能源署首席經濟學家法提赫·比羅爾 國際能源署首席經濟學家、世界經濟論壇能源咨詢委員會主席法提赫·比羅爾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頁巖氣的開發與利用是一次“能源革命”,改寫了世界能源格局版圖。 頁巖氣是指主體位于暗色泥頁巖或高碳泥頁巖中,以吸附或游離狀態為
2012年11月15-17日,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可再生能源專業委員會、國家可再生能源中心、全球風能理事會、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共同主辦的2012北京國際
9月16日上午,2018年太原能源低碳發展論壇開幕式暨高峰論壇在太原召開,來自全球能源領域的中外嘉賓齊聚中國(太原)煤炭交易中心,共襄能源低碳發展之策,展望能源革命廣闊前景。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吉炳軒致辭并宣布“2018年太原能源低碳發展論壇”開幕。省委書記駱惠寧作題為《能源革命、造福人類》的
2017年3月30日,中國與國際能源署(IEA)科技合作工作研討會在北京召開,來自國內參與IEA各實施協議的國內科研機構代表共計50余人參會。 科技部國際合作司陳霖豪副司長致辭并強調,當前在全球能源轉型階段,可再生能源、新能源及傳統能源的清潔利用備受關注,中國“十三五”時期是能源低碳轉型的
煤制油通過不那么稀缺的煤炭,轉換為稀缺的油品,拓展了獲得石油的途徑,有利于保障能源安全。從國內的產業組織來看,也有助于打破石油行業的寡頭格局,促進石油行業更充分的競爭。但是,同其他煤化工的特點類似,煤制油投資密集、技術復雜,工業實踐有限,水資源消耗總量大,存在較大的環境排放超標風險、需要提高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