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鋒團隊表示繼續向學術界免費提供基因魔剪技術
歐洲專利局近日宣布,計劃將“基因魔剪”CRISPR在歐洲的專利授予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專利內容包括單分子DNA靶向RNA等23個組合物及其相關研究方法和試劑盒。消息宣布后,麻省理工和哈佛博德研究所28日向科技日報記者發來他們關于此一事件的聲明。 聲明稱,CRISPR研究是一個大領域,涉及到來自世界各地的許多有才華的科學家的貢獻。截至2017年3月,美國專利商標局已向18個組織(其中一半是學術機構)的大約100名發明者頒發了55項與CRISPR相關的專利。歐洲專利局也向大約10家申請機構的30名發明者頒發了21項相關專利。 歐洲專利審查過程與美國不同,在專利頒發后9個月內如有異議,可對專利權進行調整。一旦提起異議,歐洲專利局就需重審。審查過程通常需要一年時間,之后歐洲專利局可作出維持、撤銷或允許修改專利的裁決。人們普遍預計,有關各方將提交異議,歐洲專利局在此案例上作出調整是必需的。 在接下來的幾年里,CRISPR領域會涌......閱讀全文
“基因魔剪”專利之戰上演續集
“基因魔剪”CRISPR-Cas9(以下簡寫為CRISPR)的專利之戰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是是非非近年來成為生物醫學界的熱門談資。美國對這一專利歸屬的宣判余音還未了,歐洲專利局(EPO)近日又宣判了歐方立場,硝煙一時再起。 據《科學》雜志官網27日報道,EPO宣布,有意將CRISPR在
“基因魔剪”竟成“攪局者”?
在近日舉行的美國癌癥研究協會年會上,美國冷泉港實驗室癌癥生物學家杰森·謝爾澤陳述了他和同事最近的一項失敗科研案例:備受矚目的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中斷”了他們堪稱“完美”的研究計劃。 《自然》雜志網站的報道稱,這一報告迅速在會場“炸開了鍋”,號稱蘊含巨大商機的“基因魔剪”C
“基因魔剪”成科研"攪局者"?
在近日舉行的美國癌癥研究協會年會上,美國冷泉港實驗室癌癥生物學家杰森·謝爾澤陳述了他和同事最近的一項失敗科研案例:備受矚目的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中斷”了他們堪稱“完美”的研究計劃。 《自然》雜志網站的報道稱,這一報告迅速在會場“炸開了鍋”,號稱蘊含巨大商機的“基因魔剪”CRIS
繼續向學術界免費提供“基因魔剪”技術
歐洲專利局近日宣布,計劃將“基因魔剪”CRISPR在歐洲的專利授予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專利內容包括單分子DNA靶向RNA等23個組合物及其相關研究方法和試劑盒。消息宣布后,麻省理工和哈佛博德研究所28日向科技日報記者發來他們關于此一事件的聲明。 聲明稱,CRISPR研究是一個大領域,涉及
“基因魔剪”準確性低于預期
英國《自然·生物技術》雜志16日在線發表了一項重要研究:有“基因魔剪”之稱的CRISPR-Cas9基因組編輯技術,在靶點附近引起的DNA刪除或重排,比科學家此前預期得要嚴重。該發現意味著,研究人員必須密切觀察基于CRISPR-Cas9療法對編輯后細胞造成的序列變化。 目前,CRISPR-
“基因魔剪”讓耳聾小鼠恢復聽力
英國《自然》雜志12月20日發表了一項基因治療領域成果:因高水平基因組編輯技術而聞名世界的博德研究所表示,基因編輯技術(CRISPR-Cas9,也稱“基因魔剪”)現已被用于恢復人類遺傳性耳聾小鼠模型的聽力。最新研究凸顯了CRISPR-Cas9技術用于治療顯性遺傳性聽覺損失疾病的潛力。 有將近一
“基因魔剪”有了脫靶突變檢測系統
據英國《自然》雜志9月12日在線發表的一項基因編輯學研究,歐洲與美國科學家團隊報告稱:針對CRISPR-Cas9基因組編輯的全基因組脫靶效應的高效檢測系統,在小鼠身上完成了測試。該研究成果將促進基因組編輯從研究到臨床的轉化。 CRISPR-Cas9基因組編輯技術有“基因魔剪”之稱,被認為是人類
“基因魔剪”編輯基因更安全、更有效
10年前,我們看到了現代生物學的突破。 一位美國科學家發現,對Cas9蛋白的操縱產生了一種幾乎可在科幻電影里展現的基因技術:CRISPR。把它想象成一把“分子剪刀”,它能夠切割和編輯人類、動物、植物、細菌甚至病毒的DNA。它的潛力巨大、用途廣泛,涵蓋了從遺傳性疾病的消除到能夠抵御氣候變化作
張鋒團隊:繼續向學術界免費提供“基因魔剪”技術!
歐洲專利局近日宣布,計劃將“基因魔剪”CRISPR在歐洲的專利授予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專利內容包括單分子DNA靶向RNA等23個組合物及其相關研究方法和試劑盒。消息宣布后,麻省理工和哈佛博德研究所28日向科技日報記者發來他們關于此一事件的聲明。 聲明稱,CRISPR研究是一個大領域,涉及
肥胖可怕?別怕,科學家們找到阻止它的“魔剪”技術
胖有多可怕?昨天生物探索的頭條文章告訴大家:影響因子244.585的神刊揭示10多種癌癥與它有關。 超重(overweight)和肥胖(obesity)一直是個威脅公眾健康的大問題。但是,很多人并不想這樣,特別是對于因為基因突變而引發肥胖癥狀的人而言,這很委屈。 12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