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傳發育所等鑒定大豆百粒重調控基因
大豆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是植物蛋白和油分的重要來源。百粒重是大豆產量的重要構成因子,因此是大豆育種的重要目標性狀。由于栽培大豆品種遺傳基礎狹窄,在育種過程中某些栽培大豆品種中優異等位的丟失,阻礙了大豆百粒重和產量的進一步增加。近年來研究人員對大豆百粒重遺傳位點的研究較多,目前SoyBase數據庫已經收錄了定位的百粒重QTL 位點94個。盡管大豆百粒重種質資源篩選和遺傳研究工作開始很早,但有關大豆百粒重基因的克隆和種子形成的分子機制研究還較少。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張勁松和陳受宜領導的研究團隊與黑龍江省農科院大豆研究所研究員滿為群和耕作栽培研究所研究員來永才等團隊合作,通過分析衍生于野生大豆ZYD7和栽培大豆HN44的1036份重組自交系材料,鑒定了一個種子百粒重增加的株系R245。隨后對198份自交系材料和2個親本進行了全基因組重測序,獲得了高質量的SNPs并作為分子標記,構建了大豆遺傳圖譜并......閱讀全文
遺傳發育所等鑒定大豆百粒重調控基因
大豆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是植物蛋白和油分的重要來源。百粒重是大豆產量的重要構成因子,因此是大豆育種的重要目標性狀。由于栽培大豆品種遺傳基礎狹窄,在育種過程中某些栽培大豆品種中優異等位的丟失,阻礙了大豆百粒重和產量的進一步增加。近年來研究人員對大豆百粒重遺傳位點的研究較多,目前SoyB
大豆百粒重新的馴化基因GmSSS1獲揭示
近日,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賀超英團隊與合作者通過分析大豆百粒重增大突變體sss1,發現了大豆百粒重新的馴化基因及其優異等位變異演化模式。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新植物學家》。 栽培大豆是由野大豆馴化而來,百粒重(種子大小)是大豆馴化的關鍵性狀之一,也是大豆產量構成要素,但人們對其遺傳調控基礎
東北地理所成功培育國審大豆新品種東生6號
“東生6號”大豆 10月8日,中科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培育的大豆新品種“東生6號”(國審豆2011002),經“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這是黑龍江省2011年唯一通過國家審定的大豆新品種。 “東生6號”是東北地理所自主培育的大豆新品種,是繼2011年1月“東生5
大豆新品種“東生10號”通過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
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培育出的大豆品種“東生10號”獲得農業部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頒發的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證書,這是該所培育的大豆東生系列品種中第四個獲得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證書的品種,審定編號:國審豆2014005。公告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公告第2209號,證書編號:2014
自動數粒儀在大豆種子貯藏中的應用
種子的品質與農業生產息息相關,是進行農業生產的基礎條件。在大豆種子的儲藏前,為了保證儲藏期間的穩定,需要借助自動數粒儀來進行大豆種子千粒重測定。 大豆種子的千粒重測定時進行種子品質檢測的其中一個項目,其他的還包括種子發芽率測定、種子凈度的測定等。使用自動數粒儀進行大豆種子的千粒重測定的方法是,先
大豆黑農35育種親本突變體庫構建研究通過鑒定
9月11號,由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大豆分子設計育種重點實驗室主持的研究課題——大豆黑農35育種親本突變體庫構建研究通過專家鑒定。有關專家認為,該項研究達到國內同類研究領先水平。 大豆黑農35育種親本突變體庫,涵蓋了產量、生育期、結莢習性、株高、主莖節數、有效節數、單株莢數、單株粒
研究發現PG031基因具有改良大豆種皮吸水性的應用潛力
大豆群體的種皮吸水性差異很大,幾乎所有野生大豆的種皮都是硬的、不吸水的,而栽培大豆群體的種皮相對容易吸水。硬的吸水性差的種皮可以保護種子在自然條件下免受病菌、旱澇、腌漬的侵害,以順利度過休眠期而適時萌發,同時收獲的種子容易儲存。相反,栽培大豆種皮相對容易吸水,在播種后可以保障大豆的適時整齊發芽,
植物所在大豆種子大小馴化轉錄組進化研究中取得進展
栽培大豆(Glycine max)是由其近緣種野大豆(Glycine soja)馴化而來。栽培大豆和野大豆果實發育過程中基因的差異表達可能影響種子大小,參與大豆種子的馴化。然而,大豆馴化的遺傳變異基礎尚不清楚。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賀超英研究組針對大豆種子大小馴化開展了轉錄組比較研究。研究人員
遺傳發育所大豆多基因聚合育種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黃淮海流域是我國大豆的第二產區和夏大豆的最大產區,常年播種面積在3000多萬畝,而平均單產不足130公斤/畝。除了單產低以外,該地區存在的另一主要問題是大豆病毒病危害嚴重,導致大豆產量下降和品質變劣。解決上述問題的有效途徑是培育高產抗病大豆新品種在生產上推廣應用。 中國科學院遺
研究發現PG031基因具有改良大豆種皮吸水性的應用潛力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大豆遺傳與分子改良學科組題為“A polygalacturonase gene PG031 regulates seed coat permeability with a pleiot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