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天,人類會產生數百萬噸的垃圾。盡管很多垃圾被填埋到地下,但仍有一些因為偶然或是通過非法途徑進入海洋。 現在,研究人員編輯了一個新數據庫,從北太平洋臭名昭著的“垃圾補丁”到全世界海灘上以及海洋中的垃圾堆,揭示了海洋垃圾有多廣泛。 美麗的海洋有著5塊到目前為止仍在不停擴大的大補丁,而這些所謂的大補丁,便是人們熟知的在海面上漂浮著的垃圾島。 LITTERBASE及其相應的地圖收集了從1960年到2017年產生的1000多項研究的數據。污染最嚴重的地點,每平方公里擁有超過100億個垃圾堆,這些地方包括韓國和約旦的一些海灘以及離岸海域。 其中大多數垃圾(近70%)是塑料,其他的則是金屬和玻璃。微塑料(直徑小于5微米的塑料顆粒)尤其普遍。這是因為大塊的塑料垃圾在日光和洋流中分解所致。 人類的這些垃圾意味著海底的生活并不容易:數據庫還表明超過1200種水生物種,包括哺乳動物、魚類、甲殼類以及其他動物,會通過吞食、生活在其中......閱讀全文
取樣作業獲取的海洋微塑料樣本。新華社記者 白國龍攝 在距離人類生活圈最遠的南極海水中,微塑料的身影再次被科學家“捕獲”——記者從國家海洋局獲悉,正在執行我國第34次南極科考任務的科考隊成員近日在南極海域發現微塑料。 這并不是人類首次在南極海域發現微塑料。2016年,日本九州大學與東京海洋大學公布
在今日召開的生態環境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王菊英副主任表示,不管是在海水中,以及海底和海底沉積物當中,都發現有微塑料的存在。 有記者提問,微塑料是海洋污染的重要來源。微塑料是否存在于貝類、魚類當中?對人體健康有何影響?目前為止生態環境部采取了哪些舉措,有何成效?下一步會有什么
圖片來源于網絡 11月1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與加拿大總理賈斯廷·特魯多于新加坡舉行第三次中加總理年度對話。雙方認識到,當前人類活動造成的塑料污染給海洋健康、生物多樣性及可持續發展帶來負面影響,對人體健康構成潛在風險。雙方認為,采取可持續的全生命周期法管理塑料,對減輕塑料對環境的威脅
從目前國內外報道看,微塑料顆粒普遍存在于貝類中,大型哺乳動物、魚類、浮游動物體內也都檢出微塑料。那么,食用海產品是否影響人體健康? 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副主任王菊英長期從事海洋垃圾和微塑料方面研究,她對經濟觀察網表示,微塑料是一個新型環境問題,普遍存在于海洋環境中,目前包括監測方法標準化的研究
近日,日本環境省公布了海岸漂抵垃圾對策基本方針的修改方案,稱為削減導致嚴重海洋污染的塑料垃圾,企業必須減少在洗面奶與牙膏中使用塑料微珠等。方案中,還要求餐飲店與零售店主動停止使用塑料袋、吸管等一次性塑料制品;并敦促漁業人員徹底防止塑料漁具流入大海。此舉再次將海洋塑料微珠污染話題推向風口浪尖,也再
我國最先進的自主潛水器“潛龍三號”近日成功首潛,并在3900多米深海拍攝了大量照片,有魚蝦和海星、海參等美麗的深海生物,也有人們不愿看到的塑料垃圾。 “這些塑料垃圾威脅海洋生物生存,破壞海洋生態系統。”研究海洋生物多年的“大洋一號”船綜合海試B航段首席科學家助理孫棟博士說,塑料垃圾到達深海,在
澎湖西吉嶼秘境景點藍洞旁,黑色玄武巖上堆積一片泡沫塑料等海洋垃圾。 臺灣周邊海域近年飽受海洋垃圾威脅,連知名景觀馬祖“藍眼淚”都被垃圾掩蓋而“欲哭無淚”。問題究竟有多嚴重?臺灣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與海洋大學今年合作開展“島航計劃”,以目視法進行海洋漂流垃圾調查,有高達76%的航次目擊到海漂垃圾,共記
人工“漂浮島”電腦模擬圖島上居民將可以過上自給自足的生活島上居民將可以過上自給自足的生活 據英國媒體6月30日報道,一組荷蘭科學家日前提出了一個將海洋垃圾“變廢為寶”的宏偉計劃:他們計劃從太平洋中收集4400萬公斤漂浮的塑料瓶和其他塑料垃圾,然后用它們建造一個面
那些說塑料不會成為海洋問題的人們需要再次看一下這些證據。 位于美國夏威夷大島一端的卡米羅海灘是一個遙遠的熱帶海岸。它有著白色的沙灘和巨浪,而且無法通過陸路到達。實際上,卡米羅海灘擁有牧歌般的熱帶海灘應具備的大多數條件。不過,這里有一個無法逃避的問題:它常常布滿了塑料。 在洋流和當地漩渦的共同
名 稱關于舉辦2020年海洋垃圾、微塑料監測和監管高級研修班的通知 索 引 號000014672/2020-01071 分 類海洋生態環境管理 發布機關生態環境部辦公廳 生成日期2020-09-07 文 號環辦培訓函〔2020〕54號 主 題 詞關于舉辦2020年海洋垃圾、微塑料監
31日,生態環境部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2017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介紹全國生態環境狀況。圖片來源于網絡 有記者問,近日有研究認為,北冰洋冰塊內含過量微塑料,可能破壞海洋生態。請問生態環境部如何看待海洋微塑料問題,是否采取了相應的措施?具體內容是什么? 對此,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表
31日,生態環境部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2017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介紹全國生態環境狀況。 有記者問,近日有研究認為,北冰洋冰塊內含過量微塑料,可能破壞海洋生態。請問生態環境部如何看待海洋微塑料問題,是否采取了相應的措施?具體內容是什么? 對此,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表示,海洋微塑料
根據對海上塑料垃圾問題的首次科學評估,全球每年流入海洋的塑料垃圾達到令人震驚的800萬噸,相當于全球每英尺海岸線都流入5只塞滿塑料的食品袋。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這一由美國和澳大利亞聯合開展的研究,是在美國科學促進會(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
你剛剛丟棄的一個塑料袋,可能若干年后就變成細小甚至是肉眼難以看見的塑料顆粒出現在南極。近日,正在“向陽紅01”船上執行中國首次環球海洋綜合科考任務的科考隊員在南極地區海水中發現了微塑料的存在。圖片來源網絡 遍布近海大洋的“海洋PM2.5” 微塑料是海洋環境中一種新興污染物。 國家海洋局第一
新型塑料袋溶于水:用以解決塑料袋帶來環境問題 智利發明家展示了一種新型“塑料袋”——完全溶于水且非石油衍生物。 新型塑料袋溶于水:用以解決塑料袋帶來環境問題 實驗者將白色的塑料袋放在透明的水瓶中,不一會,白色塑料袋果然與水發生了溶解。 新型塑料袋溶于水:用以解決塑料袋帶來環境問題 瓶子
微塑料是指能在環境中漂浮、長期殘留、易被生物誤食、直徑小于5毫米的塑料纖維、碎片或顆粒。“很多微塑料用肉眼很難看到。”日前,華東師范大學河口海岸科學研究院教授施華宏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說,國外研究甚至顯示,在飲用水中也發現有微塑料。而該課題組幾年前發表的頗受關注的研究論文揭示,在食鹽
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在5月31日的新聞發布會上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我國海洋微塑料污染總體上處于中低水平,與地中海中西部和日本瀨戶內海等海域處于同一數量級。 該發言人表示,海洋微塑料是近年來國際社會比較關注的一個新環境問題,中國政府高度重視,并積極采取措施應對。 從2016年開始我國已經組織開
微塑料是指能在環境中漂浮、長期殘留、易被生物誤食、直徑小于5毫米的塑料纖維、碎片或顆粒。“很多微塑料用肉眼很難看到。”日前,華東師范大學河口海岸科學研究院教授施華宏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說,國外研究甚至顯示,在飲用水中也發現有微塑料。而該課題組幾年前發表的頗受關注的研究論文揭示,在食鹽
世界海洋日之際,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發布一份報告呼吁,為更有效保護全球海洋環境,各國應在微塑料管理方面采取預防性措施,逐步停止或禁止在化妝品和個人護理產品中使用微塑料。 海洋微塑料垃圾主要來源于化妝品 這份名為《化妝品中的塑料:我們是否在通過使用個人護理產品來污染海洋環境?》的報告稱,化妝品中的
泰晤士河底清理出的塑料垃圾。 據英國《衛報》報道,最新研究報告表明,沿泰晤士河流入北海的塑料垃圾將對海洋生物產生長期嚴重的影響。 2012年年末,來自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倫敦大學皇家霍洛威學院的科學家們沿泰晤士河口上游的河床進行調查研究,對7處地點進行了為期3 個月的塑料垃圾采樣
一場由海洋塑料垃圾組成的藝術展 據英國廣播公司消息,近日研究人員對意大利加爾達湖中的塑料垃圾進行測量后指出,塑料垃圾不僅污染海洋,還在日漸破壞著湖泊環境。 研究人員稱,加爾達湖中的塑料垃圾含量與海洋接近。他們擔心這些微小的塑料顆粒會在淡水物種體內堆積,并“非常可能”侵入自然食物鏈。該研究
為遏制日益加劇的海洋污染,歐盟28日公布一項草案,提議禁用塑料吸管、棉簽等一次性塑料制品。 據歐盟委員會公布的草案,列入“黑名單”的一次性塑料制品共有10種,包括塑料餐具(含吸管、刀叉等)、棉簽、氣球及托架、塑料餐盒、塑料杯、塑料瓶、煙頭、塑料袋、薯片袋(含糖紙)及濕紙巾。除此之外,含塑料成分
23日發布的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編寫和支持的兩份報告指出,海洋里大量的塑料垃圾日益威脅到海洋生物的生存,保守估計每年給海洋生態系統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130億美元。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2014年年鑒》回顧了過去十年報告關注的十大緊迫環境問題,包括海洋里的塑料垃圾。同時,由環境署支持的《評估塑料的價
23日發布的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編寫和支持的兩份報告指出,海洋里大量的塑料垃圾日益威脅到海洋生物的生存,保守估計每年給海洋生態系統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130億美元。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2014年年鑒》回顧了過去十年報告關注的十大緊迫環境問題,包括海洋里的塑料垃圾。同時,由環境署支持的《評估塑料的
日本一項最新調查發現,南極海域已被塑料微粒污染,部分地區污染水平與北太平洋地區相當,這反映了全球海洋塑料污染的嚴重性。 塑料垃圾占海洋漂流垃圾的約70%,在風吹日曬下塑料垃圾逐漸碎片化,而直徑小于5毫米的塑料垃圾就被稱為塑料微粒。塑料微粒易吸附有害物質、易被海洋生物攝入,從而危害整個海洋生態系
美國夏威夷的海灘世界聞名,但當地胡庫(Kahuku)海灘海灘的污染程度令人心驚,每天波浪都會將大量太平洋中的垃圾沖上這片海岸。瑞典伊萊克斯公司(Electrolux AB)日前展示了一種真空吸塵器,其表面覆蓋的塑料就來源于從該海灘收集的塑料碎片。 這種吸
海洋中出現了一個吞噬塑料垃圾的“小世界”。據《自然》雜志網站3月28日報道,在3月24日至25日于美國夏威夷檀香山召開的第五屆國際海洋廢棄物大會上,馬薩諸塞州森林洞穴海洋研究院(WHOI)科學家表示,他們首次在海洋中發現能消化塑料垃圾的微生物,并提出了他們的新憂慮:塑料中的有毒物質有可能被引入海
科學研究證實,海洋中的微塑料污染對海洋生物的生長、發育、躲避天敵和繁殖的能力皆有不同程度的影響。遺憾的是,針對海洋中已經存在的微塑料污染問題,國內外科學家還沒有切實可行的治理方法,他們只能呼吁全世界各國共同提高塑料制品的回收利用率和減少塑料制品的使用,盡可能減少塑料污染物進入海洋。 3月6日,
海洋清理行動并不是用船和網四處捕撈,而是使用長期浮動的柵欄,隨著洋流自行流動,使廢棄塑料逐漸被集中起來。 海洋上四處飄蕩的廢棄包裝盒、塑料瓶、三明治包裝紙、購物袋,令人震驚甚至有些絕望。英國《衛報》去年報道稱,有超過5萬億塑料碎片漂浮在海洋中。近日,韓國漢城數字論壇發出聲明,將在2016年啟動全球
今年世界環境日的主題是“塑戰速決”(Beat Plastic Pollution)。在世界環境日到來前后,很多國家的政府和相關機構、企業就已積極行動起來,齊心協力應對塑料污染問題,努力尋找解決方案,堅決向塑料污染宣戰。《國家地理》雜志開設的“地球還是塑料?”專欄 1. 多國舉行活動慶祝世界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