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舟一號】幕后科學家首次亮相是他們讓天舟不“暈船”
剛剛發射成功的天舟一號,除了要與天宮二號交會對接、實施推進劑在軌補加,還要開展一系列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的任務。 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是載人航天工程空間應用系統的總體單位,代表中國科學院抓總負責載人航天空間科學與應用任務的規劃、實施及成果產出與推廣,具體承擔工程研制的組織管理,系統設計、集成、測試,可靠性保障,在軌技術支持,有效載荷運控管理,數據獲取及應用成果的推廣服務等系統技術支持、支撐、保障、服務工作。 在此特別感謝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的支持! 在生活中,我們手里拿著一杯滿滿的水,走動時水就會灑;我們手里拿著相機,如果發生抖動,照片就會模糊。在工業生產中,靜密加工平臺中遇到振動,就會造成加工失敗;結晶體中遇到振動,晶體生長就會出現瑕疵;吊艙相機中發生晃動,會影響圖像質量。 而航天器上,雖然處于微重力環境,但是由于星上、船上的姿軌控、風機、飛輪、帆板的動作,帶來了很多擾動。 科學實驗(流......閱讀全文
【天舟一號】幕后科學家首次亮相-是他們讓天舟不“暈船”
剛剛發射成功的天舟一號,除了要與天宮二號交會對接、實施推進劑在軌補加,還要開展一系列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的任務。 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是載人航天工程空間應用系統的總體單位,代表中國科學院抓總負責載人航天空間科學與應用任務的規劃、實施及成果產出與推廣,具體承擔工程研制的組織管理,系
天舟一號裝了啥“硬貨”
電光火石,轟隆巨響,劃破了瓊州的夜。 4月20日19點41分,天舟一號貨運飛船搭載著長征七號遙二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升空。中國第一艘貨運飛船的成功上天,意味著中國空間實驗室飛行任務的“收官之戰”打響。 天舟一號所肩負的任務,除了將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進行交會對接試驗、實施推進劑
Herz-TS主動隔振臺的特點有哪些?
Herz TS主動隔振臺介紹:在21世紀納米技術(即先進的半導體代表相關的信息技術,基因療法等生命科學相關技術,原子或分子處理如MEMS和工程技術等新材料生產),?振動、噪聲、電磁領域、熱、濕度、干擾等是測量環境的抑制因素。在納米技術中,為了獲得可靠的結果,使用充氣被動隔振臺無法隔離低頻振動,此時需
天舟一號飛行任務-開展哪些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經空間實驗室飛行任務總指揮部研究決定,瞄準4月20日19時41分發射天舟一號貨運飛船。天舟一號飛行任務中,主要開展了哪些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4月19日,新華網在海南文昌采訪了載人航天工程空間應用系統副總設計師李緒志。 “空間應用系統在天舟一號貨運飛船上主要開展了
天舟一號飛行任務-開展哪些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經空間實驗室飛行任務總指揮部研究決定,瞄準4月20日19時41分發射天舟一號貨運飛船。天舟一號飛行任務中,主要開展了哪些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4月19日,新華網在海南文昌采訪了載人航天工程空間應用系統副總設計師李緒志。 “空間應用系統在天舟一號貨運飛船上主要開展了微
掃描探針隔振措施
隔振措施任何一個掃描探針顯微鏡系統都可以看作為一個具有一個特征共振頻率ωk的振子系統。當外界的機械振動頻率與ωk一致時,會激發掃描探針顯微鏡自身的共振,導致探針樣品之間的相對振動。這種振動對掃描圖像來說是一種周期性噪聲。為了減小外部振動對掃描探針顯微鏡的影響,掃描探針顯微鏡的機械部件通常由剛性很好的
“天舟一號”發射:解決一個世界難題-|-飾品
如果說中國航天人的征途是“星辰大海”,那么“天舟一號”就是“星辰大海”中的生命之舟。天舟一號貨運飛船,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研制的一款貨運飛船,也是中國首個貨運飛船。在1992我國確定的載人航天“三步走”的發展戰略中,發射載人飛船為第一步,突破航天員出艙活動技術、空間飛行器
天舟一號完成自主快速交會對接試驗
新華社北京9月12日電(李國利、楊欣)9月12日23時58分,天舟一號貨運飛船順利完成了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的自主快速交會對接試驗。 這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實驗室飛行任務圓滿成功后組織實施的系列拓展試驗項目之一,旨在驗證貨運飛船的快速交會對接能力,進一步發揮任務的綜合效益,為我國空間站工
如何選購光學隔振平臺?
隨著先進的設備和工藝的發展,使納米量級的測量成為可能。例如,變相光學干涉儀測量物體的表面粗糙度,目前可以達到1納米的分辨率。在半導體領域,已生產出線寬在亞微米量級的集成電路,提出測量準確率小于50納米的精度要求。? 這樣的應用對系統中不同元件相關配合精度和穩定性提出了極高的要求。? 例如,用
北理工重大儀器專項搭乘“天舟一號”飛向太空
4月20日19時41分,我國第一艘貨運飛船“天舟一號”在海南文昌順利發射升空,并成功進入預定軌道。全自動多功能創新科學實驗載荷裝置作為此次搭載項目的一個重要亮點,是由北理工團隊自主研發一個集多細胞生物共培養、細胞影像分析、在軌在線樣品處理和生化分析以及遙操作自動化等多項技術于一體的空間生命科學實
光學平臺隔振原理與選型
振動的來源?大多數光學實驗或工業生產都對系統穩定性有較高的要求。各種因素造成的振動會導致儀器測量結果的不穩定性和不準確性,嚴重干擾生產和實驗的進行。振動來源主要分為來自系統之外的振動和系統內部的振動。地面固有振動,工作人員踩踏地板以及開、關門或墻壁碰撞等通過地面傳來的振動均屬系統之外的振動,這一類振
光學隔振平臺常見參數圖
光學平臺隔振系統的主要功能是減弱因振動導致的光學元件相對位置改變。隔振桌腿用于將地面振動在到達桌面前過濾掉,而桌面蜂窩結構可以有效降低來自桌面的振動以及桌腿未能過濾的振動。順應性曲線順應性曲線(Compliance Curve)描述了平臺表面在響應振動時產生的形變。作為傳遞函數曲線,它表征桌面上一點
發射六周年!回顧天舟一號任務精彩瞬間
天舟天舟,天河行舟 奔赴寰宇,筑夢天宮 “天舟” 一個浪漫的名字 承載了中國人的飛天夢想 6年前的今天 天舟一號成功發射 作為貨運飛船 它被大家親切的稱為 “快遞小哥” 今天我們就一同回顧 天舟一號任務精彩瞬間 2017年4月20日19時41分,
雷達“眼睛”保障“天舟”飛行
10日,執行天舟四號貨運飛船發射任務的長征七號遙五運載火箭從文昌發射場直沖天際。中國航天科工二院23所(以下簡稱“23所”)研制的雷達“眼睛”,一路密切“觀察”,全程確保其穩定飛行。 這雙“眼睛”是兩部固定式脈沖測量雷達,主要用于運載火箭發射上升段的外彈道測量。它們的觀察數據顯示在雷達屏幕上,
天舟六號攜帶水果重量約是天舟五號兩倍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500133.shtm 央視網消息:天舟貨運飛船是目前世界上運貨能力最強的貨運飛船之一。據介紹,天舟六號此次運送的物資主要包括服裝、食品、飲用水等。其中,新鮮水果的重量約70公斤,是天舟五號攜帶水果重量
力學所蒸發與冷凝試驗裝置搭載天舟一號飛船發射成功
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天舟一號飛船于4月20日發射成功。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搭載蒸發與冷凝試驗裝置并將在空間開展為期15天的“空間兩相系統實驗平臺關鍵技術研究”項目。 “空間兩相系統實驗平臺關鍵技術研究”項目是貨運飛船搭載的空間應用系統任務之一,由力學所微重力實驗室研究員劉秋生項目組負責、聯合國內中
為了解答腿軟的事-浙大實驗室干細胞搭天舟一號升空
2017年4月20日19時41分,我國第一艘貨運飛船天舟一號,將由長征七號火箭發射送入太空,與在軌半年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進行交會對接。 天舟一號將裝載超過6噸的物資與設備飛向太空。在這些貨物中,除了維持天宮二號的各種補給外,還有大量太空實驗設備和載荷。 這其中有一個來自浙江的生命科學項目:
天舟六號將于近日擇機發射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500086.shtm
劉振天:大學何以為大
前不久,筆者受邀參加一所地方高校十二五發展規劃咨詢會,會上學校領導提出辦學目標要從學術型轉向應用型。此言一出,立即招來幾位教授的激烈反對,認為這是自我矮化,大學將不成其為大學了。由此引發筆者關于何為大學的思考。 大學何以為“大”?民國時期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曾給大學下過一個形象又經典的
旋片真空泵彈簧隔振器樣式的選擇
旋片真空泵的加裝繃簧隔振器款式的選擇:?1.旋片真空泵繃簧隔振器款式的挑選:通常選用自立式繃簧減振器,其長處布局簡略、造價較低;繃簧暴露在外,便于隨時調查繃簧狀況,關于需更換的繃簧提早處置,以避免繃簧銹蝕過度損壞時,沉降形成設備危害及管路扯斷等現象。?2.繃簧的挑選:通常減振器廠家選用繃簧需滿意以下
天舟五號完成發射前全區合練
天舟五號貨運飛船任務10日下午組織發射前系統間全區合練,目前各系統已經做好發射前準備工作。 這次任務是文昌航天發射場2022年度的收官之戰,也是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的第200次航天發射任務。針對與夢天實驗艙任務高度并行、發射間隔時間短等實際情況,科技人員連續奮戰,組織完成了天舟五號貨運飛船技術區測
天舟五號完成發射前全區合練
天舟五號貨運飛船任務10日下午組織發射前系統間全區合練,目前各系統已經做好發射前準備工作。 這次任務是文昌航天發射場2022年度的收官之戰,也是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的第200次航天發射任務。針對與夢天實驗艙任務高度并行、發射間隔時間短等實際情況,科技人員連續奮戰,組織完成了天舟五號貨運飛船技術
中國快舟火箭成功發射微厘空間一號試驗衛星
北京時間9月29日12時13分,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快舟一號甲固體運載火箭,成功將微厘空間一號試驗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據介紹,快舟一號甲固體運載火箭由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三江集團旗下航天科工火箭技術有限公司研制生產,是一型主要為300公斤級低軌小衛星提供發射服務的通用型火箭,其采用國際
快舟十一號:十年磨一“箭”,今朝問蒼穹
12月7日,快舟十一號固體運載火箭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這標志著快舟運載火箭已初具型譜化格局,有力提升了我國低成本快速進入空間的能力。這對我國固體運載火箭航天運輸系統快速發展,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它的研制歷程,就是在走一條別人沒走過的艱苦創新路。創新,是以新穎的思路填補空白 快舟系列固體火箭,是十
中國快舟火箭成功發射微厘空間一號試驗衛星
北京時間9月29日12時13分,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快舟一號甲固體運載火箭,成功將微厘空間一號試驗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據介紹,快舟一號甲固體運載火箭由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三江集團旗下航天科工火箭技術有限公司研制生產,是一型主要為300公斤級低軌小衛星提供發射服務的通用型火箭,其采用國際
快舟一號甲固體運載火箭進入密集發射期
新華社武漢11月25日電(記者譚元斌、胡喆)由航天科工火箭技術有限公司研制的快舟一號甲固體運載火箭進入密集發射期,預計未來3個月左右將完成7次發射履約。航天科工火箭技術有限公司總體設計師楊躍25日在第七屆中國(國際)商業航天高峰論壇上說,從2021年9月開始的半年時間左右,快舟一號甲火箭將完成10次
快舟一號甲火箭成功發射“龍江三號”試驗衛星
2023年6月9日10點35分,命名為“快舟·銳科激光號”的快舟一號甲固體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以“一箭一星”方式,將我國首顆平板式新體制通信試驗衛星“龍江三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執行此次發射任務的快舟一號甲火箭,是由中國航天科工所屬航天三江旗下航天科工火箭技術有限公
中國快舟固體火箭成功發射微厘空間一號試驗衛星
北京時間9月29日12時13分,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快舟一號甲固體運載火箭,將微厘空間一號試驗衛星發射升空并成功送入預定軌道。 快舟一號甲固體運載火箭由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三江集團旗下航天科工火箭技術有限公司研制生產,是一型主要為300公斤級低軌小衛星提供發射服務的通用型火箭,其采用國
復合材料助力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成功發射
2022年9月6日10時24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使用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成功將微厘空間低軌導航增強系統S3/S4試驗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微厘空間S3/S4試驗衛星將在軌開展導航增強等技術驗證試驗。此次任務是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的第17次飛行,也是該型
國家863計劃重大成果“快舟一號”衛星成功發射
2013年9月25日12時37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快舟”小型運載火箭,成功將“快舟一號”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我部陳小婭副部長親臨發射現場參加了衛星發射任務,并慰問衛星參研人員和發射基地工作人員。科技部計劃司、高新司、國家遙感中心等有關部門的領導和工作人員陪同參加此次發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