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桑塔路西亞醫院、國家研究委員會羅馬中心及羅馬生物醫藥大學組成的研究小組最近發現,阿爾茨海默氏癥的發病起因可能是產生多巴胺的部分腦細胞死亡,而多巴胺正是某些神經元之間“通訊”機制的基本神經遞質。沒有多巴胺,神經元將失去作用。該研究成果發布于4月3日的《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上。 通過對大腦進行精確的形態分析,項目組發現大腦腹側被蓋區域缺乏產生多巴胺神經元而使神經遞質不足時,將導致“海綿體”功能下降。由于腹側被蓋區域位于中樞神經系統深處,從神經放射學方面對其進行深入研究非常困難。近二十年來,研究人員將病因歸于海綿體細胞的緩慢退化,很少有人想到大腦的其它區域可能是疾病的根源。 研究人員成功地理清了導致記憶喪失的神經分子間通訊能力下降的分子細節。產生多巴胺的腦細胞死亡,使到達海綿體的多巴胺減少,從而引起某種象多米諾骨牌效應的“傾倒”,導致記憶的喪失。在發病初期,研究人員就發現了腹側被蓋區......閱讀全文
回首整個2018年 你會想起什么 是童年回憶李詠的猝然離世 抑或是武俠大師金庸的匆匆告別 今年注定是一個眾星殞落的一年 在這個帶著離別色彩一年的最后時光 轉網特別整理了生命科學領域的逝去大師 他們或畢生奮斗在臨床一線 或默默深耕于基礎科研 宛若熄滅了的燈塔 讓我們共同來緬懷
瘋牛病在九十年代引起了恐慌,許多人甚至因此不敢吃牛排。這場瘟疫讓世界知道了朊病毒(prion),即傳染性蛋白粒子。這個術語是由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Stanley Prusiner創造的,他發現這些粒子引起牛海綿狀腦病(瘋牛病)、綿羊瘙癢癥及人類Creutzfeldt-Jakob病。這一發現使他在
在科學研究道路上,科學家們常常會有一些不經意、讓他們眼前為之一亮重要研究發現,而這些研究結果都是他們首次闡明或發現的,本文中,小編就對這些重要研究成果進行整理,分享給大家! 【1】Nature:重磅!解碼人體免疫系統!首次對人體免疫系統進行全面測序 doi:10.1038/s41586-01
隨著人口老齡化社會的到來,全球的醫療環境也隨之發生著微妙的改變。臨床醫生接診越來越多的老年患者,治療越來越多的老年性疾病。而作為神經科最主要的兩大神經疾病——帕金森病和阿爾茨海默癥一直困擾著全球的臨床醫生和基礎研究者。 為此,各國研究人員都在盡力研究這兩種疾病根本的發病機制,再從發病機制入手
2018年11月16日,精準醫療領軍企業索元生物宣布其治療精神分裂癥的在研藥物DB103(pomaglumetad methionil)國際多中心臨床試驗申請獲得了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批準。索元生物這項治療精神分裂癥的臨床試驗將在包括中國在內多個國家同步開展。 DB103簡介 —
葉制藥集團宣布,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對其自主研發的新化合物LY03005已完成立卷審查,并正式受理LY03005的新藥上市申請(NDA)。該藥物用于治療抑郁癥,也是綠葉制藥在美國進入NDA階段的第二個中樞神經新藥。 LY03005是基于綠葉制藥的新型化合物(NCE/NTE)平臺開發
來自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的消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了2012年度面上項目、重點項目、重大國際(地區)合作研究項目、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地區科學基金項目、海外及港澳學者合作研究基金項目、科學儀器基礎研究專款項目等方面的評審結果。有關評審結果將通知相關依托單位,其科研管理人員可登錄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8年11月24日-26日,2018年中國質譜學術大會在廣州東方賓館盛大召開。本次大會包括一個報告主論壇,21個主題分論壇,共300余場演講報告。在“生命科學與醫學”分論壇上,數十位業內專家學者帶來精彩的演講報告,吸引參會人員駐足聆聽。分析測試百科網作為本次活動的合作媒體,
茶作為中國的傳統國飲,自炎帝時期就有“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的說法,其中的荼就是我們現在所講的茶,唐朝的陸羽著有《茶經》,可謂源遠流長。如今茶與可可、咖啡并稱為當今世界的三大無酒精飲料,每天堅持喝茶會給我們的身體帶來一些非常奇妙的變化,當然包括改善機體的健康。 茶葉中富含微量營
5月25日,恩華藥業發布公告,稱公司的化藥1類產品丁二酸齊洛那平片及其原料藥收到了CFDA的《新藥申請臨床試驗受理通知書》。丁二酸齊洛那平片主要用于治療急性和慢性精神分裂癥,以及其它各種精神病性狀態的治療。據米內網最新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公立醫療機構終端化學藥精神安定藥市場規模超過125億元
來自清華大學,美國冷泉港實驗室等處的研究人員揭示出一種α/β核心神經元能作為一道“門”維持長時程記憶形成,而任何能開啟這一門控的經歷都能有助于形成長時程記憶,這為解析如何形成長期記憶具有重要意義。相關成果公布在Current Biology雜志上。 文章的通訊作者是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1 先說幾句題外話吧。 你可能還記得,2019年12月份,中國學術界出過一個大新聞——中國著名的生物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曹雪濤,被指控學術論文造假。短時間內,他實驗室發表的數十篇論文被人指出,可能存在圖片拼接、一圖多用等問題。這個話題,我在巡山報告里也有所涉及。 引用一段: “我仔細閱讀
顱腦損傷(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是一個全球性的公共衛生問題,是全球死亡、致殘的主要原因。TBI是由外力所致的腦功能的損失或改變。原發性損傷指外部損害導致細胞立即死亡,繼發性損傷是原發性損傷周圍區域的一系列生物化學變化的結果,進一步導致記憶、認知等功能缺陷。目前的治
來自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的消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了2014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請項目評審結果,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條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相關類型項目管理辦法的規定和專家評審意見,決定資助面上項目、重點項目、部分重大項目、創新研究群體項目、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地
1908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免疫學領域的先驅Elie Metchnikoff曾經說過:“死亡始于大腸”(death begins in the colon)。同樣,健康也始于大腸。 我們已經很清楚地知道我們的腸道里生活著數以萬億計的活性微生物,重達1.5公斤,它們共同分享我們所吃的食物,并在
2014年夏天,全球社交媒體突然風靡起一股“冰桶挑戰”的熱潮,為了幫助漸凍人協會募款,參加者必須將一桶冰水從頭頂淋下,并將過程拍影片上傳網絡,而完成挑戰后,可以點名3個人完成,被點名者可以選擇完成或捐款100美元,或者是兩者都做。 圖1. 2014年夏天,風靡全球的“冰桶挑戰”圖片來源:u
一項來自美國西北大學材料方面的開創性研究可能有助于那些需要干細胞治療的脊髓損傷、中風、帕金森病、阿爾茨海默病、關節炎或任何其他需要組織再生的病癥的患者。 資深作者西蒙斯·辛普森·奎里生物納米技術研究所所長、董事會主任,材料科學與工程,化學,醫學和生物醫學工程教授塞繆爾·史圖普(Samuel I
抗氧化劑(Antioxidants)是一類能幫助機體捕獲并中和自由基,從而去除自由基對機體傷害的一類物質,長期以來科學家們對抗氧化劑在人類機體健康中所扮演的角色存在一定爭議,有些人認為抗氧化劑對機體有益,其能夠幫助降低癌癥風險,還能夠幫助抵御神經變性疾病;而有些研究人員則認為抗氧化劑對癌細胞的益
一項來自美國西北大學材料方面的開創性研究可能有助于那些需要干細胞治療的脊髓損傷、中風、帕金森病、阿爾茨海默病、關節炎或任何其他需要組織再生的病癥的患者。資深作者西蒙斯·辛普森·奎里生物納米技術研究所所長、董事會主任,材料科學與工程,化學,醫學和生物醫學工程教授塞繆爾·史圖普(Samuel I. 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