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協青年科學家論壇研討“抗菌抗病毒材料與流感防控” 由中國科協主辦、中國復合材料學會承辦的中國科協第234次青年科學家論壇于4月22—23日在北京召開,論壇主題為“抗菌抗病毒材料與流感防控措施”。李畢忠、程小全、梁偉、龔龑擔任本次論壇的執行主席。 中國復合材料學會常務副秘書長、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張博明教授致歡迎詞。并播放了中國科協青年科學家論壇宣傳片。 參加本次論壇的有來自全國十幾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事業單位的40多位青年專家和學者,基本上是活躍在抗菌抗病毒材料一線領域的優秀青年科學家和企業家,在本領域有著深入研究以及產業化應用的背景。有些專家在本領域申請了諸多的專利,并有相當一部分得到了應用轉化。他們對抗菌抗病毒材料的研發應用有自己的獨到的認識和見解。 抗菌抗病毒材料是材料學的一個分支。涉及到生物化學、物理、機械、分子力學、納米技術、紡織、藥理、毒理等多個相關科研領域,屬于高科技交叉學科......閱讀全文
2019新型冠狀病毒的出現造成了我國大面積人員感染,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嚴峻。目前由于缺少特效藥,防控措施主要以預防為主。除了避免與疫區人員及人流密集場所接觸外,如何有效滅殺病毒非常重要。對于人員流動密集的電梯、飛機客艙、高鐵車廂、公交車廂、學校宿舍等封閉場所,即使頻繁進行消毒,也很難做到及時、
近日,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科院納米酶工程實驗室高利增課題組等以Nano-decocted ferrous polysulfide coordinates ferroptosis-like death in bacteria for anti-infection therapy為題在Nan
富士膠片株式會社日前公布,該公司全新開發出世界首創的“抗細菌·抗病毒多功能生物過濾芯”,并預計于2009年實現商品化。 此前,應用于空氣凈化裝置等的高密度過濾芯僅依靠單純捕捉含有細菌或病毒的飛沫,但飛沫核干燥后還是會被再次釋放到空氣中繼續污染空氣環境。富士膠片此次開發的“抗細菌·抗病毒多功能生物過
8月28日,河北工業大學與河北凱爾威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舉行“一種具有抗菌和抗病毒的水溶性共軛聚合物及其制備與應用專利申請權轉讓”簽約儀式。此次轉讓的專利技術是由該校生物物理研究所教授邢成芬團隊研發的一類高分子復合材料,該材料利用光照和生物發光共振能量轉移過程,實現對病原菌的高效殺傷和PM
一種可有效抑制流感病毒的抗病毒口罩日前研發成功并面世,經過國家流感中心檢測,這種專用口罩對甲型H1N1流感病毒抑制率達92%。 這種抗病毒防流感的新型口罩,由天津市明大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科技人員運用分子鏈接抗微生物技術和遠紅外技術研制而成。據介紹,分子鏈接抗微生物技術就是在部分基體樹脂的分子
“全新速效安全抗甲型H1N1流感病毒和抗禽流感H5N1病毒防護型口罩研制成功”。日前,全國衛生產業企業管理協會抗菌產業分會(以下簡稱“抗菌協會”)、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軍事醫學科學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在京正式公布了這一消息。 近年來,SARS、禽流感、耐青霉素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院內
全球高性能熱塑性塑料供應商帝斯曼集團近日表示,當前公司工程塑料在醫療領域的市場份額及其有限。“然而,醫療領域是未來幾年我們將要著重開發的目標市場。”帝斯曼歐洲區域銷售經理Sander Brakel說道。 Brakel表示,公司擬將通過對現有產品在醫療領域中的應用范圍以及產品自身質量和產能來進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勢態日趨嚴峻,以及多項研究證實佩戴口罩對疫情防控特別是無癥狀感染者防范的重要性。目前在國際上,口罩“戴,還是不戴”已不再是一道選擇題。圖片來源于網絡 在中國,科技人員通過持續科研攻關,可重復使用民用口罩材料、新型石墨烯口罩等相關研究,近日獲得重要關鍵技術突破,將服務
近日從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獲悉,該材料界面研究中心喻學鋒研究員團隊成功開發一種基于微膠囊技術的長效抗微生物涂料,通過了國內外多家第三方權威機構的檢測。該涂料對病毒和細菌均展現出顯著殺滅效果,且有效防護時間可長達半年之久,可廣泛應用于日常物體表面消毒、空氣過濾、水體凈化、冷鏈運輸等工作和生活領
從DNA重組到細菌基因組計劃,從微生物代謝工程到酶工業,從微生物肥料到土壤修復。可以說,現代生物技術的高速發展,離不開微生物。 “憑借著生長速度快、結構簡單、易操作等特點,微生物學成為生物技術的基礎學科,微生物也是生物產業中不可替代的基本材料。”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中
北京市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所 孫婭娜老師 來自北京市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所的孫婭娜老師帶來了題為《離子色譜法測定乳制品中的硫氰酸根》的報告。 孫老師首先指出當今食品安全問題引起了社會各方面的高度重視,食品添加劑黑名單硫氰酸根“榜上有名”,曾被作為鮮乳的保鮮劑。孫老師所在研究組通
2019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與埃及科學研究技術院合作研究項目初審結果通知 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NSFC)與埃及科學研究技術院(ASRT)簽署的合作協議及后續達成的共識,2019年雙方在生命科學(Life Sciences)及工程與材料科學(Engineering and Mate
曠場實驗和水迷宮實驗相關-黃芩醇提物干預 D-半乳糖致衰老大鼠的尿液代謝組學研究黃芩醇提物干預 D-半乳糖致衰老大鼠的尿液代謝組學研究摘要: 研究黃芩對 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大鼠的影響, 初步探討黃芩的抗衰老作用機制。將SD大鼠隨機分為5組, 即空白組、模型組
發改委網站2011年10月20日刊文,由發改委、科技部、工信部、商務部、知識產權局聯合研究審議的 《當前優先發展的高技術產業化重點領域指南(2011年度)》,現予以發布。《指南》確定了當前優先發展的信息、生物、航空航天、新材料、先進能源、現代農業、先進制造、節能環保和資源綜合利用、海洋、高技
2019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與埃及科學研究技術院合作研究項目初審結果通知 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NSFC)與埃及科學研究技術院(ASRT)簽署的合作協議及后續達成的共識,2019年雙方在生命科學(Life Sciences)及工程與材料科學(Engineering and Materi
俄羅斯國家研究型工藝技術大學“莫斯科鋼鐵合金學院”(NUST MISIS)的年輕學者團體,首次推出一種基于納米纖維的新型醫學材料,由帶有抗菌成分和人類血漿組元的薄膜改型處理而成。由此種纖維制成的多層繃帶,具備既定機械性能和高度生物兼容性,加入的銀納米粒子或抗生素,能增強抗病毒效果,使組織細胞增長
世界上*臺激光器誕生于1960年,我國于1961年研制出*臺激光器,40多年來,激光技術與應用發展迅猛,已與多個學科相結合形成多個應用技術領域,比如光電技術,激光醫療與光子生物學,激光加工技術,激光檢測與計量技術,激光全息技術,激光光譜分析技術,非線性光學,超快激光學,激光化學,量子光學,激光雷達,
溶菌酶,全稱為1,4-β-N-溶菌酶,又稱粘肽N-乙酰基胞壁酰水解酶,屬于α-乳白蛋白家族。人們對溶菌酶的研究始于上世紀初,英國細菌學家Fleming發現人的唾液、眼淚中存在有溶解細菌細胞壁的酶,因其具有溶菌作用,故命名為溶菌酶;此后人們在微生物、植物、無脊椎動物和高等動物中也發現了溶菌酶的存在
實驗概要制備、純化和鑒定溶菌酶實驗原理溶菌酶,全稱為1,4-β-N-溶菌酶,又稱粘肽N-乙酰基胞壁酰水解酶,屬于α-乳白蛋白家族。人們對溶菌酶的研究始于上世紀初,英國細菌學家Fleming發現人的唾液、眼淚中存在有溶解細菌細胞壁的酶,因其具有溶菌作用,故命名為溶菌酶;此后人們在微生物、植物、無脊椎動
RNAi歷史 RNAi現象早在1993年就有報道:將產生紫色素的基因轉入開紫花的矮牽牛中,希望得到紫色更深的花,可是事與愿違,非但沒有加深紫色,反而成了白色。當時認為這是矮牽牛本來有的紫色素基因和轉入的外來紫色素基因都失去了功能,稱這種現象是“共抑制”。1995年,康奈爾大學的Su G
摘 要 建立了高速逆流色譜分離制備厚樸的有效成分厚樸酚與和厚樸酚的新方法,溶劑系統為石油醚2乙酸乙酯2甲醇21%醋酸(5∶5∶7∶3, V /V ) ,上相為固定相,下相為流動相。從100 mg厚樸粗提物制得和厚樸酚33. 3 mg,厚樸酚19. 5 mg,經高效液相色譜分析,純度均大于99. 5%
黃芩ScutellariabaicalensisGeorgi為常用中藥之一,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等功效。其主要有效成分為黃酮類化合物。現代藥理研究證明黃芩不僅具有明顯的抗菌消炎、抗過敏、抗氧化、抗癌和抗病毒等作用,而且對心血管疾病也具一定的作用。從黃芩中提取黃芩苷的工藝研究報道大多以水為
3.4分子標記技術與遺傳多樣性研究了將魚類基因內含子作為遺傳多樣性評價指標的可行性,應用SSCP和定序的方法研究了大西洋和地中海幾種海洋生物的遺傳多樣性。研究了南美白對蝦消化酶基因的多態性;利用寄生性原生動物和有毒甲藻基因組DNA的間隔區序列作標記檢測環境水體中這些病原生物的污染程度,應用18S和5
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中,河北工業大學依托學科特色和優勢,集中整合科研力量和資源,有序開展防控藥物、病毒檢測監測技術及產品、防護產品及裝備技術等研究攻關,通過多種途徑投身于疫情防控阻擊戰,為戰“疫”提供科研支撐。 針對新冠病毒防治工作,該校理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積極發揮學科特色,加快防疫技術
主題為“迎接全球化健康挑戰”的中國抗病毒大會7月18日在北京舉行,來自英國南安普頓大學的C.William Keevil博士發表報告稱:“銅可以抑制甲型H1N1流感病毒”,并指出,75%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銅表面滯留1小時后被殺死,6小時后滯留在銅表面的流感病毒幾乎全部死亡。這一研究引起與會
新年將至,又到了年終盤點的時候。美國化學會(ACS)旗下的C&EN網站也端出了一席年終大餐:2015年化學領域最受矚目的研究成果。其實,在過去的這一年中一直關注X-MOL的讀者朋友也許會發現,其中絕大多數成果已經在X-MOL平臺報道過了。不過,我們覺得,在這節日的氣氛中,讓這一
根據《關于評選第十屆“中國科學院杰出青年”的通知》(科發京黨字〔2009〕128號)文件規定,第十屆中國科學院杰出青年評選程序性評審工作已于2010年1月11日進行,評選領導小組辦公室按照有關文件要求及評選程序邀請相關人員對上報材料進行了認真的審閱,并選出了30位候選人進入最終的評選。 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