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坑老”,該治了!
既要加強源頭治理,規范市場供給,又要強化過程監管,不讓漫天要價、坑老害老的假冒保健品有生存空間。更重要的是,必須加大力度狠打虛假宣傳等違法營銷手段。 我家有一位“月光族”,不是工作不到一年的弟弟,而是70多歲的外婆。外婆每月有近3000元退休金,在哈爾濱養老。本來生活無憂,經年累月還攢了幾萬元。但這兩年,自從社區來了推銷保健品的小妹,外婆不僅退休金“月光”,幾年的積蓄也是“底兒掉”,換回的是匯健膠囊、骨密度丸等各式各樣的保健品,以及豆油、大米等贈品。 最近,剛學會用微信的外婆,又被拉入了某健康養生群,有位代理每天在群里推銷“保健果汁”,說能“增強抵抗力,喝了不得病”,外婆又心動了。在群里購物,需要微信支付,外婆不會,就找我弟幫忙,這才被家人及時勸阻。保健品推銷玩起了線上社群經濟,讓家人又多了幾分擔憂。 保健品銷售亂象給老人帶來的不僅是金錢方面的損失,更有心理上的創傷。據報道,青島一位老人購買了十幾萬元保健品,因為說好贈......閱讀全文
保健品虛假宣傳陷阱多老年人須警惕
保健品“搖身一變”成藥品,免費開講座、免費體檢、安排“使用者”現身說法、甚至安排免費旅游……工商部門提醒消費者,保健品的虛假宣傳陷阱多多,特別是老年消費者,身體如有不適應該立即服藥或上醫院就醫,不要輕信保健品能治病,從而延誤了病情。 今年3月,成都市的郭老先生在廣播上聽到某商家出售的“九九勁草
老年人保健品市場"亂象叢生":價格虛高療效難以檢測
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近年來,保健品市場亂象叢生,魚目混珠,盡管媒體多次曝光但仍屢禁不止。低成本高利潤致使保健品制售十分猖獗。保健品真的能保健嗎?人人都適合保健品嗎?保健品能夠代替醫藥嗎? 保健品公司經常會組織老年人到昌平、懷柔等這些區縣去郊游采摘,然后在游玩之后會他會邀請所有大醫院
15萬元買的百瓶保健品10年吃不完——老年人就這樣被“洗腦”
沒扛住感情攻勢、恐嚇營銷的輪番轟炸,去參加了一個“免費講座”的林老伯,一口氣花15萬元買了100多瓶靈芝孢子油。擔心被子女責備,老人將貨存在門店,商家給老人發了提貨卡。當意識到一瓶可以吃1個月,吃完這100多瓶需要十幾年,老人才明白上當了。 廣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提供的這個案例是一個“典型”
海外代購保健品火爆 “洋保健品”不是100%安全
導讀:現如今,隨著生活水平以及國人健康意識的提高,越來越多人選擇海外代購保健品,在許多購物網站和微信朋友圈也總能看到代購保健品的信息,葡萄籽膠囊、膠原蛋白、骨骼保健……,這些保健品之所以如此受到歡迎,主要是因為其“純天然”、“無副作用”、“海外標準更高”等標簽。然而“洋保健品”就一定安全嗎?
各地“坑老”保健品層出不窮 盤點各國對保健品如何監管
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報道,隨著老年人購買力不斷增強,加上自身對健康的格外關注,一些人由此看到了“商機”,想方設法誘使老年人大量高價購買保健品。 在安徽省六安市解放中路伯爵酒店門口,最近有二三十位老人手拿保健品追著商家,聲稱要退貨。在警方干預下,老人去了名為六安市乾茂商行的公司辦理了退貨
上海:多位人大代表提出修改食安條例 打擊保健品亂象
第一財經記者12月21日獲悉,作為中國老齡化程度最高城市之一的上海將在2017年召開的兩會期間修改食品安全條例并表決,而老年保健品則成為人大代表們關注重點。對此,參與修改條例的多位人大代表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提出,修改食安條例要特別打擊老年保健品為代表的老年人消費品市場亂象,特別是要立法對老
亂吃增高保健品反而難拔高 "促發育"保健品將退市
8月1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發布《保健食品功能范圍調整方案(征求意見稿)》,擬取消促進(改善)生長發育等多項保健食品功能。8月7日,在自治區婦幼保健院舉行的暑期矮小患者健康教育大講堂上,專家呼吁,家長不要亂給孩子吃促生長類的保健品,這類產品中多添加了激素,容易導致性早熟,反而長不高。 絕大
保健食品貓膩多 5萬多買來的保健品只算是食品
春節即將到來,保健品等各種節日禮品市場也迎來了消費旺季。購買保健食品時,有哪些貓膩要格外注意?近日,寧波市消保委發布了節日消費警示,羅列了保健品消費最常見的五種貓膩,并為如何進行保健品消費支招。 花五萬多買保健品 買到的卻是進口食品 北侖的董女士,吃過保健品消費的虧。 去年4月,
綠茶保健品,慎吃
近日,歐洲食品安全局(EFSA)發布了綠茶兒茶素安全性的科學報告,報告指出,每天攝入800毫克或以上的表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EGCG,兒茶素的一種)可能會導致轉氨酶升高,增加肝損傷風險。看到這個報告,很多人問,這是不是意味著喝綠茶會增加肝損傷風險?針對這個報告,跟大家說明幾件事。圖片來源于網
繞開假保健品的“坑”
一直以來,有關食品、保健食品欺詐和虛假宣傳的現象屢禁不止,一些消費者尤其是老年消費者更是甘愿受騙。去年底以來,全國各地食藥監部門展開了食品、保健食品欺詐和虛假宣傳專項整治活動。記者在調查采訪中發現,政府部門整治違法企業是一方面,但作為消費者,業內人士特別提醒,凡聲稱疾病預防、治療功能的保健品,一